如何幫助學生經歷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過渡詳解

2023-02-06 08:18:05 字數 1633 閱讀 2587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經歷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過渡??

在每個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中,「字母」 的出現都是一次認識上的飛躍。在「字母表示數」以及「方程」教學中,要肩負著幫助學生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進行過渡。學習「字母表示數」的過程是幫助學生建立數感與符號意識的重要過程,是學習和認識數學的一次飛躍,同時也是學生今後繼續學習代數式、整式、分式和根式等一系列概念及相關運算的重要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並貫穿於學習數與代數的始終。

以下是我在《方程的意義》教學中的一點體會。這課的難點是區分「等式」和「方程」,為能突破這一難點我精心設計了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新課前先是出示了口算卡:

接著在方程意義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明白什麼是相等關係,我們先用了一把1公尺長粗細均勻的直尺橫放在手指上,通過這一簡單的小遊戲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平衡和不平衡,平衡的情況是當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時(食指位天直尺**),緊接著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兩邊分邊放置20+30的兩隻正方體、50的砝碼,並根據平衡關係列出了乙個等式,20+30=50;接著把其中乙個30只轉換了乙個方向,但是30的標記是乙個「?」天平仍是平衡狀態。得出另乙個等式20+?

=50,標有?的再轉換乙個方向後上面標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狀態,由此又可以寫出乙個等式20+x=50。整個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演示、觀察、思考、比較、概括等一系列活動,由淺入深,分層推進,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方程」。

對於解方程, 《標準》明確指出「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等式的性質反映了方程的本質,將未知數和已知數同等看待。這正是代數思維與算術思維的基本區別。

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過渡,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飛躍。 絕大多數學生,經歷認識上的這個過渡時,都不會自然而然、簡簡單單就完成的。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經歷,有機會感悟,才可能慢慢地完成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的過渡。

在小學教學的諸概念中,方程是乙個抽象的概念,方程,其含義是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它的芻形在各年級均有類似的式子反映,一年級的2+( )=5 8-(  )=3 可以理解為方程的起步,只是解法上沒有特別的規定,高年級提出的解簡易方程,作出了規範化要求,即必須書寫「解」字。再按數量關係求出未知數。

教材中強調的是利用數量關係求出未知數,例如:18+x=30 根據:加數=和減另乙個加數求得x的值,像4+3x=10 是讓學生將「3x」看作乙個數,再按:

加數=和減另乙個加數得最後又按:因數=積除以另乙個因數求得x的值。其實可以讓學生熟悉等號的含義後,利用簡筆畫借助天平原理輔助教學。

天平是平衡的,即左右兩邊是相等的,現在開始改變盤中的數值,左邊的4不要了,拿去它,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右邊該怎麼辦,學生立即就會想到右邊的10也該減去4,既得到的是3個x等於6,再想象乙個x則為把6平均分成3份中的1份即得到2。再將剛才的思路反映到解題中。

這樣,教學可以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簡單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比較能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使中下等的學生就一看畫便知道其中的所以然,這種借助簡筆畫教學,不失為解方程教學的捷徑。特別是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本身是有用的,促使他們碰到問題能想一想是否可以用數學來解決。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的應用問題的教與學 , 學生學會了真正意義上的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學會了如何利用各種手段收集和處理問題中隱含的資訊,學會了如何從問題中發現隱含的數量關係,學會了如何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因而也就學會了「舉一反三」,獲得了初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幫助學生結合算術式的學習向代數思維過渡

小學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以算術思維為主的,但伴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從算術思維過渡到代數思維是每乙個學生必須面對的,這個飛躍對於大多數小學生而言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既是學生認知過程的一次轉折,又將是學生認知過程的一次挑戰 必將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轉變階段。而且這個過程的長短對不同的學生而...

如何幫助學生走出憂鬱

憂鬱是一種常見的消極情緒反應,現在的孩子由於學習難度與學習強度的加大,激烈的競爭 緊張的學習生活,加上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都在無形中給學生增添了很多的心理壓力。一旦成績不理想,名次下降,或遭遇生活 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很容易引發學生內心不安與憂慮,變得消沉,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非常不利。作為...

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

痛並快樂著 高中厭學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重點高中學習競爭激烈,高中生在平常的學習中,來自學校 家長甚至自己的壓力都很大。有的學生心理承受力差,感到學習苦不堪言,以至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甚至逃學,退學,造成不良的後果。因此,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