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成因及對策研究 教育

2023-02-06 08:21:02 字數 3746 閱讀 8959

doi:10.16657/

一、學業負擔概念界定

何為學業負擔?學業負擔究竟是主觀感受還是客觀表徵?劉合榮認為學業負擔是當代中小學生在學校裡承擔的學習任務,履行的「學生職責」,

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成因及對策研究

doi:10.16657/

一、學業負擔概念界定

何為學業負擔?學業負擔究竟是主觀感受還是客觀表徵?劉合榮認為學業負擔是當代中小學生在學校裡承擔的學習任務,履行的「學生職責」,以及因為學業、生存和發展競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壓力、同時包括所付出的身心發展代價[1]。

胡惠閔等人通過對國內500篇代表文獻的內容分析後指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對課業負擔的廣義理解,「由學校帶來的學習任務、心理負擔,以及家長附加的如家教、補習班等學習活動給學生造成的壓力都屬於課業負擔」 [2]。綜上,從廣義角度來看,學業負擔是在國家基礎課程標準外,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附加給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心理壓力。

二、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成因分析

(一)國家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影響

1. 減負政策考慮不全

一方面,減負政策並未考慮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若要減負政策切實可行,先要制定乙個較為合理的課業負擔標準,即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何種程度上掌握學習內容最為恰當,而要制定乙個適合所有學生情況的負擔標準至少在目前並無太大的可能[3]。若減負政策把減負重點僅僅定位在作業量多少的量化問題上,一刀切地進行量減而未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將會拉大學生間的差距,且過量減負又會導致教育質量下降,減量又減質。

另一方面,減負政策並未考慮城鄉生源間的差異。據2023年人口普查可知,鄉村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當前政策更適於城市學校**現的由各方造成的學業負擔問題,而鄉村學校無過高的公升學率要求,無嚴苛的教學工作制度,學生處於淳樸自然的學習生活狀態,或許他們的問題是負擔過輕。

因此,必須針對不同的生源情況提供不同的應對措施。

2. 教育選拔體制單一

「暗含選拔導向的教育體制是造成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根本原因,也是教育競爭存在的原動力。該體制有兩大特點:一是教育系統內部鮮明的等級性;二是學習競爭者之間的選拔機制。

就教育功能來看,育人與篩選功能共存,是教育的主要社會功能。」[4]因此,「在教育評價方式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單以分數、公升學率作為唯一監測手段,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 [5]。

3. 教育資源分布不均

教育博弈論告訴我們,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最佳選擇是學得更多更好,「以不變應萬變」應對競爭者的任何選擇。「若資源分布不均存在一時,教育『囚徒困境』博弈便存在一日,現階段『教育減負』是一種理想狀態,而『增負』是教育博弈的『納什均衡點』」 [6]。也就是說,學生會增加學習任務量、採用「題海戰術」等提高學業成績,家長會報輔導班提高孩子競爭優勢,這就是教育中的納什均衡狀態。

(二)社會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影響

1. 傳統文化價值扭曲

傳統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國家培養政治人才及優秀官吏,只要能入仕途,任何困難都能忍受,這已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一種普遍心理,規範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活動和人生追求,形成受教育者皆為功名利祿驅使的現象。時至今日,以利祿之心鞭策下一代現象仍普遍存在,他們將學生朝傳統教育之路驅趕,通過耗能低效的「題海戰術」加重任務量,期望其成為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2.社會評價標準狹隘

社會對個人「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過於狹隘,往往具有高學歷或畢業於名校的學生獲得的就業機會更多,更易受用人單位青睞。受此標準影響,家長、學生均以進入高等學術類院校為目標,層層遞推,學生在中小學便開始頻繁進入教育機構相互競爭;家長主動購買輔導用書、加大學習任務量,以確保能夠進入「高質量」院校,讓學生的學業負擔「更上一層樓」。

(三)學校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影響

1.教師教育觀念偏差

就學校方面而言,學業負擔過重是乙個由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及教育效果共同作用的結果,尤其是教師教育觀念上的偏差。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在思想認識、教學技能等方面未達到新高度,不願改變原有教學方式,靠延長教學時間、加大教學難度來強迫學生學習。對於部分教師來說,?

o法適應教育觀念的更新,便會陷入「欲速則不達」的惡性迴圈中。

2. 教育評價體系陳舊

「就現行基礎教育評價機制來看,大多學校的評估方式主要為終結性評價,為學生、教師、學校分等排隊。由於評價目的的制約,現行教育評價體系是乙個由常模參照評價主導的評價模式,鼓勵各方為提高學生學業成績進行競爭,而非鼓勵探索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7]新課程所倡導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不易被量化傳授,教育教學評價呈應試化導向,加劇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四)家庭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影響

我國第一本家訓《顏氏家訓》開篇闡述「自古明王聖帝,尤須勤學,況凡庶乎」[8],以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家長在傳統文化薰陶下,意識到孩子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便會與社會進步相左,受從眾心理影響,不斷施壓、附加學習任務。此外,「很多家長認為在年輕時由於種種原因耽誤了讀書深造、謀取較高的社會地位等方面的機會,便把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能讓孩子代替自己實現未能完成的理想」 [9]。

  (五)學生自我對學業負擔的影響

劉珍珍認為學生「灰色」的學習生活並不完全由家長和教師造成,事實上,由於缺乏責任主體、競爭意識、抗干擾及抗壓能力,學生在學業負擔過重問題上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10]。在假期與部分學生的訪談中了解到,大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只有少數學生充滿自信。因此,身心超負荷的情況更加重了學生自身的學業負擔。

三、關於減負的若干建議

(一)國家規範辦學、提高資源使用率

1. 規範**教育辦學

2023年,教育部制定了《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教基――[2009]7號),此後,各省市加強各級教育教學管理,從提公升中小學教育管理水平入手,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加強學校監管機制,以緩解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11]。對社會行業的「增負」行為也有令必行,有禁必嚴。對於出版界的氾濫也應成立教輔委員會加以管制。

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配合國家減負政策的實施,從根源上「減負」。

2.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2023年頒布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對考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包括:改進招生計畫分配方式;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改革監督管理機制;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各級各類學校應在《實施意見》的基礎上貫徹落實各項改革,準確把握招生制度改革各項要求;通過運用各種宣傳平台,加大宣傳力度,解疑答惑;招生部門提前規劃,並結合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招生制度。

3. 協調社會資源推進

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在文明城市的建設中早已累積較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上海科技館。這些公共資源可以在特定的時間設計適合學生的參觀路線及文字解說。社群和學校的社會實踐課程相配合,為青少年服務。

**需要出面協調,使社群的各項活動或運動器材符合學生設計,發揮適當的教育功能。**需投入經費,時刻關注教育資源的社會化程序。例如,鼓勵一些中小學校面對周邊開放,使周邊朋友可以與學生一同使用這些資源。

(二)社會**正面引導、改善單位用人制度

1.宣傳科學人才觀念

加大力度宣傳「行行出狀元」的思想,轉變傳統「學而優則仕」的教育觀念。通過**宣傳正面案例,或拍攝一些勵志技術型人才的紀錄片,如:技術型人才等「灰領」範疇人的優勢,打破傳統人才觀。

還可以「通過系統科學地實證調查研究,來解釋現行教育與職業人生規劃間的關係,引導社會形成對教育功能的理性認知,從而能夠審時度勢,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12]。

2.改善單位用人制度

「社會用人單位招聘員工時,應更注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態度。這些個人素質在筆試和學歷中無法顯現。因此,應拓展面試官人選,除主要負責人出席外,最好聘請實踐能力強、工作態度好的員工一同參與徵選工作。

此外,應強調『能進能出』的政策,採用形成性考核、歇業或淘汰的方式,讓『高分低能』的員工及時調整工作崗位。」 [13]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案例分析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學生因為不堪忍受過重的學習壓力在家中自殺身亡,促成該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攬子旨在減輕中小學學生負擔的措施,包括限定課時,控制家庭作業數量,嚴禁利用節假日上課等等。中小學生減負早已非常迫切,直至發生如此極端的案例才想到去制定政策,顯然為時已晚。而且可以預見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及解決對策研究

面對學校的教育缺陷和家庭的教育缺陷,我認為解決的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社會的角度來講,我國不僅要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實幹。我們要從人們的思想上改變以前落後的教育理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逐步的讓人們去接受。第二,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學校要端正教學思想,改變教學觀念,嚴格考評教師自身的素質...

如何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遼寧省在2012年2月27日出台了 遼寧省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的規定 瀋陽市在3月16日召開了全市中小學校校長會議,要求嚴格貫徹執行,並印製了 瀋陽市規範中小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工作會議 檔案匯編,其中對於中小學校有以下幾個數量要求。一 嚴格執行國家 省定課程計畫 1 各中小學要嚴格執行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