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歷史自學能力的培養方法

2023-02-03 10:45:02 字數 969 閱讀 9656

作者:馬燕群

**:《教師博覽·科研版》2023年第05期

[摘要]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提出:「歷史課程應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歷史教師應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歷史,通過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呼喚,也是時代的呼喚,更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初中歷史教學可以從興趣、方法、習慣三個維度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 歷史;自學能力;興趣

「把校園還給學生,讓校園洋溢詩情畫意;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湧動生機活力。」這是21世紀新課程理念下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會不自覺地充當「包辦者」的角色:忽視學生主體地位,重學習結果的測試而輕視興趣引領,重學生學習內容而輕視學生學法指導。

這樣單向封閉的「包辦」式教學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限制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教材,乃是教學生學。

」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自學能力,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而且能成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教師可以適當調整,從而引領學生在歷史的天空下更自由地翱翔。

一、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歷史的自覺性

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課程感興趣,意味著他對課程知識具有一種主動探求的傾向,並伴隨著積極的情緒狀態,因此教師要盡力保持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興趣。

1.挖掘身邊的歷史材料

對於中學生來講,歷史課堂或者教材中的史料大多與自己處於不同的時間或空間之中,很難與自己的生活認知經驗相匹配,從而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用近在眼前、能夠與自己的生活相鏈結的資訊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更多學習的興趣。正如卡爾所說:

「歷史是歷史學家與事實之間不斷互動作用的過程,是現在與過去永無止境的對話。」

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我在幾年來的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中,也經歷了多次的曲折和反覆。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認識到要讓學生在教學中能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全面系統的培養 1.探索學習掌握課本知識的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首要表現,也是其它學習能力的基礎保障...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形式的需要,作為乙個現代的教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技術技能才能比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美術課程中,除了繪畫以外,還有泥塑 陶藝 工藝設計等課程,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備課和準備材料,並且利用課餘時間加強美術基本功的訓練。除此以外,由於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絡越來越密切,因此作為美術教師就必須了解...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我確立 培養山區學生自學能力培養 課題研究後,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實際入手逐步運用在了自己的教學中,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現小結如下 本次期末考試教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初步養成了數學學習的自學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 的模式被學生逐漸接受了。我在具體的教學中是從以下方面入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