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初中數學活動課的教學

2023-02-01 15:45:05 字數 5942 閱讀 5508

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記」之後會「活用」。不記住那些基礎知識,怎麼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範圍很廣,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

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裡給學生的腦海裡注入無限的內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功效。   :

初中數學新課程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說教模式,更注重讓學生在生產實踐的大背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形式也變得靈活多樣,尤其是數學活動課的開展,給初中數學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使數學的教與學變成了一種樂趣,教學的效果明顯增強。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新課程,數學活動,教學,參與探索,合作交流

觀察內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後動,由近及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畫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物件,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說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徵重點觀察,觀察與說話相結合,在觀察中積累詞彙,理解詞彙,如一次我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觀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烏雲密布,我問幼兒烏雲是什麼樣子的,有的孩子說:

烏雲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雲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雲滾滾。

」當幼兒看到閃電時,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我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

」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較觀察,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

雨後,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朗誦自編的一首兒歌:「藍天高,白雲飄,鳥兒飛,樹兒搖,太陽公公咪咪笑。」這樣抓住特徵見景生情,幼兒不僅印象深刻,對雷雨前後氣象變化的詞語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會應用。

我還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聯想,讓他們與以往學的詞語、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在發展想象力中發展語言。如啄木鳥的嘴是長長的,尖尖的,硬硬的,像醫生用的手術刀―樣,給大樹開刀治病。通過聯想,幼兒能夠生動形象地描述觀察物件。

數學活動課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培養實踐能力的課程。它可以彌補數學學科實踐能力的不足,加強實踐環節,重視數學思維的訓練,促進學生興趣、個性、特長等自主、和諧的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它提倡的是參與、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方式,正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要練說,得練看。看與說是統一的,看不准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範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彙、理解詞義、發展語言。

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於觀察物件的選擇,著力於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於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一、數學活動課的地位、作用與目標

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週一換。要求學生抽空抄錄並且閱讀成誦。其目的在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所以內容要盡量廣泛一些,可以分為人生、價值、理想、學習、成長、責任、友誼、愛心、探索、環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積累40多則材料。如果學生的腦海裡有了眾多的鮮活生動的材料,寫起文章來還用亂翻參考書嗎?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完全改革了過去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的單一課程結構,將實踐活動作為課程的加強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筆者認為,新增實踐活動課內容,是根據我國的國情和教育現狀,改「學數學」為「做數學」,與國際教學接軌,是一種全新的課程理念。開展數學活動課,對於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重新審視「素質教育」口號下的中學數學教學,不難發現,我們的數學課堂仍難以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傳統的教學目標、陳舊的教學方法、單調的課堂交流、枯燥的教學訓練,都嚴重地阻礙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理念,是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同時也促進教育教學行為的巨大變化。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是外來資訊與學生原有知識和思維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的數學能力是通過活動作為中介形成的,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創新,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觀念及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同時也為活動課程的實施指明了方向,即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活動來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充分而各有特色的發展,而不是片面地強調為活動而活動、為競賽而競賽、為發展特長而發展特長。

二、用新課程理念豐富數學活動課的教學過程

數學活動課,突出表現為數學教學在活動中進行,即「數學+活動」。活動是載體,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必須貫穿始終。活動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動(動手),也包括觀念性活動(動腦),學生通過「做一做、議一議、讀一讀」等形式,在「做中學」、「學中做」,導、學、做三合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說明了這一道理:「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實踐與自主是數學活動課的精髓,因而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是上好數學活動課的核心要素。就活動課而言,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需根據學生的要求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尊重學生新穎的思維方式,給他們較多的自由,讓他們自主、獨立地活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如:筆者在設計《截乙個幾何體》這一活動課時,做了乙個前期準備:即在上課之前,便引導學生準備一些易切割的立方體材料,如蘿蔔、馬鈴薯、粘土等。

在做立方體的過程中增加他們的空間圖形及實踐操作經驗。在截幾何體的活動中,筆者沒有直接將書上給出的結果展示出來,而是通過學生的切與截,讓他們在操作中尋求結果。然後,再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填寫活動報告,總結活動過程。

自始至終,都由學生佔主導地位,讓他們在經歷觀察、猜想、實際操作、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合作交流和分析歸納能力。

在數學活動課的設計中,注重形式的多樣是必不可少的,筆者根據新課程理念,結合實際,採用多種多樣的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

1、寓教於樂,增強趣味性。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他們感到參加數學活動能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例如:

在教「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筆者設計了一節《24點遊戲》的活動課,要求學生分別抽取四張1(a)—13(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的撲克牌,其中,紅色撲克牌代表負數,黑色撲克牌代表正數,請先算出±24點的同學任意抽出四張撲克牌,然後當眾公布,想好24的同學馬上到黑板寫出過程。也可組織活動比賽,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進行小組比賽,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級的擂台賽,學生經常玩這種遊戲,對他們運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在遊戲過程中,快樂、競賽的氣氛,使他們覺得樂趣無窮,學得輕鬆,玩得愉快,同時還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勝心,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故事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講故事不但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促使他們學習數學家嚴謹、刻苦、勤奮的作風,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現有的知識水平,配合已學過的數學基礎知識,設計「數學故事會」活動,向學生介紹中外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有趣的數學知識,介紹好的學習經驗,指導學法。如「棋盤上的學問」、「代數的由來」、「七巧板的來歷」、「瞎轉圈的道理」等,都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精選內容,注重普及性。數學活動課既然列入了課程計畫,就應當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因此所選的活動內容既要拓寬知識面,突出重點,又要結合學生實際、注重普及性;內容既要有科普知識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動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動手做一做,又要有階梯性,以利於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學了《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係》後,筆者安排了一節電腦操作的活動課,讓每個學生自己上機操作「七巧板的拼圖」及「圖案設計」等,使每乙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並把他們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創造園地」,讓同學們及教師進行投票評價。由於注重普及,激發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學活動課中,也應考慮到非同步性原則,提倡保留「非同步」。數學活動課不象數學學科課,要求學生考試成績至少「及格」,最好「優秀」,師生都背上了乙個沉重的「分數」包袱。活動課師生均可「放開」,同一年級同一內容,在培養層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許差異,發展上不受限制。

根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允許學生在活動中興趣轉移,以滿足學生多種興趣愛好的需求,適應每個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讓每乙個學生都能「動」有所得。

3、精心設計,滲透創新性。「思維就是操作,思維是內化的動作——在頭腦中進行。」思維的發展必須通過有效的訓練和實踐操作,才能樹立清晰明確的具體思維形象,使思維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發展。

例如:筆者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圖形》時,精心設計,力圖實踐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創新意識。如:

問題:從乙個多邊形的同乙個頂點出發,分別連線這個頂點與其餘各頂點,可以把這個多邊形分割成多少個三角形?本環節設計三道思考題:

1.通過動手,你得到了怎樣的規律?學生經過動手操作,發現了幾個規律:

如①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邊形的邊數增加一邊,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乙個;③分割成的三角形個數=多邊形邊數-2等。2.引申:

從乙個圓的圓心出發,引n條不重合的半徑,圓被分割成多少個扇形?學生通過上題的活動經驗,馬上得出結論。3.

動手設計、創意:用圓、多邊形等你所熟悉的圖形拼成乙個漂亮的圖案,並寫出貼切的解說詞。學生想象豐富,設計作品多達30餘幅,解說詞更是各有千秋,如:

「寧靜的夜晚」「魚兒你慢些遊」「爭分奪秒(沒有時針的鬧鐘)」等。整堂課學生學得既活躍又有創意。因此,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既要重視抽象思維的發展,更要重視形象思維的發展和深化。

數學活動課,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維訓練內容和動手操作內容,通過這些充滿了數學邏輯的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激勵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勤思、善思,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用新課程理念豐富數學活動教學的評價

數學評價是數學活動能否真正開展的重要保證。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大面積鋪開,傳統教學評價中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地在改革中體現了出來,以往數學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取決於學業成績;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建立一種新的適應新課程需要的學習評價體系,已經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

數學活動課為教師評價學生創設了乙個新的平台和視窗,站在這個平台,透過這個視窗,教師可以看到學生活動的狀態,包括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實表現,更要重視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每個學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所需要的學習評價裡,是對學生過去和現在做全面分析,根據他們過去的基礎和現實的表現,**性地揭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的目標,使他們認識自己的優勢,激勵他們釋放自己的發展潛能,縮小與未來目標的差距。

同時,在評價中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外閱讀

作者 劉曉兵 考試週刊 2012年第42期 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 向自然 向生活 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覆體味 咀嚼,從中不斷發現 豐富 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初探

作者 賈其科 新課程 教師 2011年第03期 摘要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生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故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

如何上好初中數學活動課

數學活動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培養實踐能力的課程。它可以彌補數學學科實踐能力的不足,加強實踐環節,重視數學思維的訓練,促進學生興趣 個性 特長等自主 和諧的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它提倡的是參與 探索 思考 實踐的學習理念,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