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講究策略教育

2023-02-01 11:33:02 字數 2798 閱讀 4847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講究策略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

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你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公升。

:教學;策略;再創造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係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

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自然大方、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教師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於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讓學生親近數學,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創設動畫情境。學生對於形象的動畫卡片、投景、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啟用。

對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動機是一種催化劑,能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

2.創設生活情境。數學**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3.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

4.創設遊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5.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不是讓學生都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

6.創設實踐情境。學生的第一發展水平和第二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創造「最近發展區」。注意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兒童的智慧型在他的指尖上。」現代教學論也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

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這一節課時,由於它接近於實際生活。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製作熟悉的立體圖形,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

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重自主探索,讓學生「再創造」數學

關於「再創造」,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是這樣解釋的:「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我稱之為再創造方法。」也就是說,數學知識應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現或創造出來,而不是由教師「灌」給學生。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身的探索、發現與創造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

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並急於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再創造」數學。

宋以後,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

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則謂「教授」和「學正」。

「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於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後,對於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如書院、皇室,也稱教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2023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水平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的基本結構: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麼」。根本原因還是無「公尺」下「鍋」。

於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彙貧乏、內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公尺」。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你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提公升的。

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認真研究和解決好以上問題,教學業務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課程改革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學生的 心扉 需要你開啟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新的課程標準 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 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和社會公德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學思想

作者 楊紅 職業 下旬 2011年第10期 在數學教學中注重美學思想的灌輸,有意識地從美學的角度詮釋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途徑之一。筆者認為,數學教育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也可以理解為在數學教育中滲透審美教育,通過數學學習,幫助學生學會思維,提高解...

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

二 創設開放性情境 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 研究者 發現者。而富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數學問題,能使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發揮,促進他們創造性的嘗試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能夠激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衝動與慾望,提高學生深層次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開放性與創造性思維 也會潛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