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教學反思之一

2023-01-31 15:27:06 字數 1501 閱讀 8707

一直以來,古文教學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對於學生而言,古文時空跨度太大,對故事的歷史背景了解甚少,且古文深懊、難懂,遠不如白話文易懂。因此,在學生的印象中,古文教學課枯燥、乏味,興趣索然。

而對於第一次接觸古文的小學六級學生來說,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尤為重要。

《鷸蚌相爭》教學後,自我感覺在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教學設計注意切合學生實際。

學生學習接觸古文,對文言文的知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學的一開頭,老師化難為易,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出示鷸和蚌的**)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了解鷸和蚌嗎?

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據題質疑。激發學生主動**的興趣。

教學中,根據本堂課的需要疏理出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注意朗讀的指導。

特級教師於漪提出:「要反覆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見,誦讀是語文教學的乙個「法寶」,古文教學更是不可忽視。

我是這樣做的:

1.讀準字音。

古文中有許多生僻字、異讀字,如果不及時掃除這些障礙,將會對學生理解古文意思、領悟內涵造成一定的困難。學生只有在讀準難讀字的字音後,才能把文章讀得字正腔圓。在初讀這一環節,老師先讓學生自讀寓言,提出「讀準字音,讀通寓言」的自讀要求。

之後,在檢查學生自讀情況這一環節,又非常注意發現學生的讀音錯誤,並及時糾正。

2.讀出語氣。

古文教學如果單純地講解古文意思,不但學生不易聽懂,反而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效果適得其反。新課程改革倡導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古文教學尤需如此。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非常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是故事的起因,比較難理解。

老師從「方」字入手,通過師生對比的朗讀,讓學生體會鷸和蚌的動作非常迅速、敏捷。第

二、三句「鷸曰:『今日不雨,時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是故事的經過,老師主要採用的是分角色讀的方法。老師扮演「鷸」,抽一名學生扮演「蚌」,連讀三遍,老師(鷸)越讀越快,學生(蚌)也越讀越快,「爭」得不可開交,下面的學生大笑,都想來「爭」一「爭」。

接著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自悟自得的朗讀中體會到了何為「爭」,如何「爭」,「爭」出了效果,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感受到了朗讀的樂趣,充分展示了「以讀促悟」的理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堂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1、要繼續重視教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應該教會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讓他們在今後的古文學習中有法可循,並逐步形成一種學習能力。

2、學生接觸古文,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寓言故事,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古文的字面意思上,這是初學古文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可能對課文有更深的感悟。

3、朗讀的深度不夠。雖然賀老師已經注意到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但還需在學生講清古文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出味。要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有節奏地讀,有韻味地讀,讀出感悟,讀出深意。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2.自主積累4個以上詞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4.了解課文內容,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知道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退讓。教學重點 1.會認11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2.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教學難點 感悟課文內容,知...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一 第一自然段 1 出示 這是乙隻河蚌 板 河蚌讀 它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曬太陽 演 張殼出示 太陽問 被暖暖的太陽照著,河蚌會有怎樣一番感覺呢?也許它會說什麼?誰來做做河蚌?交流 可這時,來了只鷸 出示板 鷸讀 它看見了,猛地把嘴伸到殼兒裡去啄肉 問 鷸?河蚌?分別想什麼?也可加語言 也來說一說 河蚌...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第25課。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本課生字,聯絡上下文,理解 怒目相視 等詞語。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3 正確 流利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 技能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想象再現情景,深入感悟鷸與蚌相持不讓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