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表達形式之一 教學反思

2021-07-13 05:49:17 字數 3403 閱讀 3352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乙個積極的認知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有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獨到的見解或新奇的問題,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給課堂增添異彩,有時對問題的分析理解,甚至優於教師預先設想的方案。對教師來說,這是教學相長的機會(也就是說採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助於開闊教學思路,做到教學相長)。

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學生的「問題回答」,教師對學生就某一問題發表的獨特見解,應給予鼓勵,並及時記錄下來,以充實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

反思教學預設與成效達成

比如,在教學目標方面,可以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如果沒有完成的話,原因是什麼,教學目標設定得是否合理;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單元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是否合理,能不能補充一些新的教學內容,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在教學方法方面,可以反思什麼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對於討論法、小組學習法等是否適應,在選擇、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什麼策略;在教學程式方面,可以反思教學的導人、教學的推進、教學的結束等教學環節是否銜接得恰到好處,各環節花費時間是否合理;在師生互動方面,可以反思教師是否過多地占用了課堂教學時間,是否過度地使用了預設,是否過分地強調了課堂紀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否積極參與,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敢於提出不同於教師、不同於同學的看法,學習困難的學生是否處於師生互動的邊緣等。

如何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批判性思維活動,而把這些思維活動記錄下來,則可視為一種寫作文體。它作為研究方式,運用簡便,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它作為研究成果表達形式,寫法靈活,可成為教師成長發展的忠實記錄和反映,因而在教師研究中廣為應用。

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反思的重要參照。

進行教學反思時,需要回憶、整合先有的經驗,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論來分析。在反思過程中,要看看同行是怎麼做的?查查文獻資料是怎麼描述的?

促使教學反思成為聯絡以往經驗與現有做法的橋梁,成為貫通理論與實踐的中介。

把整體反思與區域性反思相結合。

課堂教學的反思,既可以是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整體思考,也可以是對課堂教學某個環節的區域性思考。有的時候需要從整體層面來分析,有的時候需要「就其一點而不及其餘」。兩種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許的,視具體情況而定。

要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持續不斷的系統化思考。

偶爾的反思並不困難,也是絕大多數教師能做到的,但持續不斷的系統反思卻不見得是每個人輕易都可以做到的。作為研究的反思,應該是持續的、不間斷的、系統的,它擺脫了零散片段反思的狀態,將反思滲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育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反思的型別

教育反思運用範圍廣泛,形式多樣,在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研究中有以下幾種型別(也是寫法):

①專題反思——有著明確的問題取向,常常圍繞乙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

整體反思——不把反思的物件集中在教育教學的某乙個具體問題上,而是總體把握教育與教學各方面的行為,就其中突出的問題進行思考。

②即時反思——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結束後立即對活動過程中的現象、問題或活動的成效等進行的反思。

延遲反思——有時教師可能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並不馬上對課堂或其他教育教學情境中的事件做出系統思考,而是在以後結合其他教育事實對其進行綜合性批判性分析,這種反思因其反思時間的滯後,故稱為延遲反思。

③課前反思——在課前準備的備課階段進行,具有前瞻性,能使教育教學行為成為一種自學的實踐,並且有效地提高

課中反思——主要指向課堂教學,解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具有自我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量高效率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老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

課後反思——教師在課後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這個階段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例文教教材與用教材

——以九年級物理《功和機械能》為例

現行的物理教材人教版九年級十五章《功和機械能》第一節的內容有功的概念、計算公式和功的原理三部分內容,第二節是機械效率。第一節的內容難點多,學生很難理解,需要很多時間慢慢讓學生通過例子來認知,乙個課時無法完成。我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總感覺此處學生對於知識的銜接不是那麼暢順,課堂教學效率不怎麼高,總覺得第一節功的原理與機械效率的聯絡更緊密些。

我反覆研究教材,覺得功的原理讓學生知道使用機械不能省功,反而會費功,那麼多做的功不就是第二節課中的額外功嗎?學生如果把功的原理和機械效率一起學的話,知識的連貫性、知識形成的階梯性就得到很好地體現,學生的知識形成就會有個很好的層級性,對於知識的掌握會更清晰。這幾年,我在教學中採用拆分和重組的辦法,對教材進行重組。

第一節課時講授前兩個內容:功的概念、計算公式,把功的原理留到下節課和機械效率一起(具體內容見下表)。

第一節課時通過例子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功、什麼時候力做了功(什麼時候力沒有做功)、然後慢慢推導出做功與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關係,匯出計算力的公式,並完成計算例子。這些知識全是難點和重點,一節課的時間如果掌握得較好課堂效率應該是很高的。第二節課時利用教材中的例子,在黑板上與學生一起做利用槓桿和動滑輪提公升重物的實驗。

我為了突出主體,故意採用較重的鐵棍和動滑輪來做實驗。實驗完成後,讓學生分組根據實驗資料計算把同樣重物提公升相同的高度,直接用手提公升、使用槓桿提公升、使用動滑輪提公升做的功分別是多少。學生在這裡把功的計算複習了一遍,三種資料都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問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實驗是學生做的,資料是學生計算的,學生不會懷疑實驗和資料的真實性,但為什麼會這樣呢?老師引導學生得出使用了機械,雖然可以省力,但是不能省功,反而費功。這樣就水到渠成,自然得出了功的原理。

然後再引導學生理解採用機械時多做的功是多餘的(額外的),但又不得不做,這樣的功為額外功;採用機械時做的功為總功;不用機械直接用手完成任務做的功為有用功。學生根據具體實驗、具體資料很快就會很清楚地分清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突破這個學生很難區分的難點。接下來就是讓學生比較那種機械的效率高,引導學生理解機械效率及如何計算機械效率。

這樣一來,功和機械效率兩個重點,由於巧妙地把教材進行重組,把三個新授課課時的內容利用兩個課時就完成了,而且整個流程、整個學生知識的建構更趨合理(見下表1),學生能輕易突破重難點,對重難點進行了很好地鞏固並充分利用資料匯入新的知識點,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根據我這幾年的實踐和之前按照原有教材的授課,效率和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課堂的有效性的大大提高。

表1:教材拆分重組後的簡明教學流程

第三個課時把教材中的乙個**實驗,利用一節實驗課把兩種要重點掌握的機械「斜面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進行測量,並**影響它們的機械效率的因素。

原來利用教材需要三個課時,現在把教材拆分重組後課時也只需要三個課時。但是,重組後,知識點的銜接更加緊湊,知識點的匯入更加自然,重難點更容易突破,學生更容易聽明白,課堂效率大大提高,還增加了實驗,讓學生對於不是那麼直觀的知識點利用實驗去體會,學生對知識點就會理解得更深刻,而不是簡單機械地記憶。兩節課兩個公式很容易記憶,但能靈活運用好它必須要理解,通過教材的重組,學生對於知識點是理解是層層推進的,而不是靠記憶去背知識點的。

通過這兩屆學生的實踐,證明了這樣拆分教材對於學生理解機械效率的難度大大降低,很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教材的其他知識點我想也應該有類似的地方,通過老師的鑽研、思考,解決一些學生難以掌握的地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歷史教學反思之一

姜翠萍歷史教師素養的提高包括多方面,如思想 教育 科研 專業 身心素養等方面。僅從如何提公升自身專業素養的角度談幾點想法,即通過 八多 多更新觀念 多實踐創新 多學習完善 多交流改進 多訓練提高 多溝通了解 多反思教學 多勤於動筆去促進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一 多更新觀念 認識問題,這是首先要解決的。...

《墨梅》教學反思之一

作者 何浩平 在我對公開教學 墨梅 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後,有幸得到了學校教師 們的指點,才發現自己課堂出現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慚愧了。經過整理,我對自己的教學作了二次反思。總結如下 一 整個教學過程偏離了自己預設的主旨。課前設計中,我的整堂古詩教學課是圍繞 知詩人,解詩題 ...

《我為你驕傲》教學反思之一

我為你驕傲 是乙個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 我 怎樣由 打破玻璃 到 攢錢賠償 以及最終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寬容與鼓勵的經過。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親切真實 貼近兒童生活。孩子內心的懊悔 擔心 做賊心虛 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緻感人。課題揭題後,我啟發學生思考提問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