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活動中大班幼兒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上 教育

2023-01-31 02:45:05 字數 3968 閱讀 1070

一、研究的意義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 幼兒生活活動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及學習習慣形成過程中積極的情感體驗。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設「做力所能及的事」 的條件與環境,

一日活動中大班幼兒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上

一、研究的意義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 幼兒生活活動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及學習習慣形成過程中積極的情感體驗。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設「做力所能及的事」 的條件與環境, 讓幼兒能充分的自我服務, 參與簡單勞動。

《指南》中還指出: 生活活動主要是一種養成性教育。

1. 研究吻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並為幼兒的後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育家陳鶴琴說:

「習慣養成得好, 終身受益, 習慣養成得不好, 終身受其累。」 著名教育家岩井邦夫也認為, 嬰幼兒生理、心理正處於迅速變化和發展之中,是最適合培養習慣的時間。這說明了幼兒時期是開展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指出了養成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而當前我國養成教育並不樂觀, 處於「大人不管, 小孩不要」 的尷尬境地, 同時幼兒的行為習慣也是我園的薄弱環節。為此, 我們把加強養成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努力為幼兒的發展後續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研究拓展了原有養成教育的研究內容, 對幼兒教育者有切實的實踐指導意義。國內外教育專家的研究現狀與研究重點:

養成教育的內涵與目標、養成教育的歷史意義、養成教育的規範等, 而對養成教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具體實踐研究的並不多, 而這恰恰是我們一線幼兒教師最為關心的地方。根據所教年齡段, 我想以大班幼兒養成教育的具體實踐為切入口**養成教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具體實施。

二、研究的內容

什麼是養成教育呢? 綜合學術界的理論得出以下認識:養成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據德育的任務, 針對幼兒身體發展的特點與幼兒品德發展的實際情況, 有目的、與計畫的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 把當代社會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轉化為幼兒的道德原則的過程。

養成教育的具體內容由生活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生活自理能力、交往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構成。實施主體分為幼兒園、家庭、社會。大班幼兒養成教育的實施目標是:

由在老師的提醒下規範自己的行為到自覺去做。

三、研究實踐

(一) 養成教育的基本策略

1. 創設環境, 提供機會

歷史上有「孟母三遷」 的故事, 這告訴我們, 環境對兒童的發展很重要, 在其成長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是以幼兒的感受體驗為基礎的, 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過程。所以凡是幼兒自己能夠做的, 教育者就應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幼兒自己做, 並及時鼓勵、表揚, 強化鞏固良好的行為與習慣。

例如, 在班級中創設值日生崗位, 讓每位幼兒輪流做值日生, 並持之以恆的堅持下來, 逐漸養成了幼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同時增強了自理能力和主動為集體做事的榮譽感。通過班級新聞角、天氣預報等活動, 培養幼兒主動關心周圍事物, 主動收集資訊, 主動學習的意識。

2. 正面教育, 堅持實踐。

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受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影響, 有些影響可能是錯誤的, 會使孩子的發展偏離正常方向, 這就需要教育者耐心進行正面的教育, 並堅持反覆練習。

首先, 堅持正面教育, 需要制定相應的規則。

有規矩, 才有方圓。通過規則規範行為, 逐步形成養成教育的行為準則。一旦規則確定後就要堅持遵守、執行、檢查, 養成孩子遵守規則, 並以規則自我約束的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 教師要制定在每乙個時間段活動的具體事項,還要明確做事情的具體步驟。例如, 大班幼兒中午吃飯的具體步驟是: 抱椅子到桌邊――洗手――鋪平毛巾――排隊盛飯――吃飯。

值得注意的是,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 讓幼兒自己參與制定常規, 要比老師強迫著去做效果要好得多。老師可以組織幼兒討論, 由班級集體制定常規, 並由幼兒相互監督遵守。

其次, 堅持正面教育, 需要教師的具體指導。

教育者要有意識的給幼兒布置一些具體任務, 要對幼兒做事的方式、方法給予具體的指導, 並讓其反覆練習,逐步積累經驗。在具體指導時, 教師要手把手一步一步地講解, 要乙個動作乙個動作的示範。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兒歌依然是大班幼兒喜愛的指導方法。

教師在示範動作要領時, 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 讓兒歌與行為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比如用《洗手歌》指導幼兒洗手的具體方法, 用《折被子》示範大班幼兒折被子的具體步驟等。

3. 多種強化, 重視反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 教育者應對幼兒良好積極的行為給予強化, 善於觀察並及時鼓勵幼兒每一細小的進步,對過失的行為應採取鼓勵的態度, 強化良好的一面, 保護其積極性。同時根據幼兒的行為表現, 教師要給予幼兒及時的反饋, 讓幼兒進一步明確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強化積極的一面。

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強化活動, 包括物質強化, 乙個漂亮的粘紙、一顆五角星等都會激起幼兒積極參與的慾望; 社會強化, 包括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小夥伴對自己的評價、老師、家長對自己的評價等; 代幣強化, 大家一起制定詳細的「班級行為規範」, 當幼兒展現出預期的良好表現時, 就立即給予一定的「代用貨幣」, 幼兒可以用一定數量積累下來的「代幣」 來玩遊戲、或換取自己喜歡的物品或榮譽; 活動強化, 開展一系列競賽活動。

4.以身作則, 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尤其是對處於身心快速發展階段的幼兒而言。教師、家長應給孩子樹立榜樣, 此時無聲勝有聲, 教育效果好; 而且教師、家長處處以身作則, 還會進一步提高在幼兒心目中的威信, 把握教育、管理幼兒的主動權。樹立榜樣要注意方法技巧, 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榜樣的優點和長處, 心生嚮往, 增加學習模仿的動力, 切不可數落孩子, 使孩子產生過於消極沮喪的心理, 挫傷其積極性。

所以「度」 的把握很重要, 切不可操之過急, 要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逐漸進步。

5.家園聯絡,統一要求

教師應該積極、熱情、主動地向家長宣傳開展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職責, 宣傳我園養成教育研究的現狀,定期與家長聯絡, 交換幼兒在園和家庭中的表現, 統一要求。同時, 鼓勵家長及時向老師提出家庭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的困難或優良經驗, 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 養成教育的實施途徑

1. 生活規範

實踐研究從大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入手, 制定了細緻的內容要求, 並且組織實施, 包括如何正確洗手、如何正確使用毛巾、如何正確折被子等等, 從生活交往、禮儀、安全等方面著手, 反覆示範。生活活動注重活動內容的廣泛、細緻與規則。

2. 系統教學

除了從生活中規範幼兒的行為, 我們還注重通過系統的教學, 來昇華幼兒的道德認識, 並發展幼兒的學習能力。比如針對幼兒良好品德的培養, 我們利用動態性多**教學開展了一系列學習活動有「分級閱讀」、「早期閱讀」 等活動來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等。

3. 遊戲體驗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 是大班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在幼兒園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發現通過遊戲活動來增強幼兒的社會認識, 發展幼兒的規則意識是非常有效的。

4.運動嘗試

首先, 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我們確立在大班運動中所要達到的養成教育目標, 並在實踐中去不斷的豐富與調整。例如大班幼兒要求與同伴互相幫助擦汗、塞毛巾;能主動的幫助同伴或比自己年齡小的幼兒克服運動中的困難; 在運動活動中學習小組合作, 培養初步合作能力與團結意識等。另外, 我們發現在運動中發展幼兒的規則意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家園互動

幼兒的養成教育離不開教師, 也離不開家長。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家長的文化背景、興趣愛好、工作環境、藏書以及家庭中有關物品等資源, 鼓勵家長走進幼兒園, 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通過互相溝通, 讓家長充分理解、體會幼兒參與勞動、生活自理的重要性。

我們也及時學習吸收好的家庭教育經驗, 在園內推廣, 促進家庭之間的相互交流。

(三) 養成教育的社會實踐

吸引幼兒廣泛深入的參與是促進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注重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切身體驗。我們從活動專案化著手, 精心設計、合理策劃, 打造了供幼兒參與的春秋遊、義賣、藝術節及社群文化活動等平台, 為養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場所。

1. 開展春秋遊等系列活動

主要以年級組為單位, 廣泛開展各種社會性活動, 使幼兒在活動中初步掌握一些社會規則, 初步培養文明習慣、衛生習慣、交往習慣。我們還利用家委會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參觀、實踐活動, 如幼兒自己拿錢到超市購物活動, 參觀巧克力工廠、車墩影視基地等參觀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鍛鍊幼兒與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使幼兒較早認識社會, 進而更好的融入社會,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日活動中大班幼兒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上

作者 張麗萍 教育界 2011年第03期 摘要 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對乙個人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期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期。本課題通過實踐研究來探索一日活動中養成教育該如何具體實施,提出了大班幼兒一日活動中養成教育的基本策略與實施途徑,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 研究...

大班幼兒養成教育計畫

2011年3月 6月 幼兒園的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養成幼兒對他人 社會親近 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愛清潔 講衛生。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 行為就是一種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一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

幼兒禮儀的養成教育

古人云 不學禮,無以立 你不學禮,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身。中華民族素有 禮儀之邦 的美稱,講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公民禮儀水平反映了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培養公民的禮儀素質要從幼兒禮儀教育抓起。禮儀教育 應該成為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是祖國未來的 人,他們今日的言行教養直接決定了將來的民族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