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學反思

2023-01-30 19:48:05 字數 1376 閱讀 2161

在《木蘭詩》教學中,我從木蘭是乙個「女英雄」切入,通過「初讀詩歌、感知故事——細讀詩歌、感受形象——深讀詩歌、對話木蘭」三個板塊引導學生進行了「原來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化解讀,品讀出了乙個剛柔相濟、千嬌百媚、隱忍剛強的英雄形象。

一、成功之處:

1.在第一課時,以**片段《花木蘭》匯入,讓學生一睹花木蘭的颯爽英姿,帶著興趣走進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有了學習的渴望。

2.教師適時追問,引導學生個性解讀

「追問」,在已提出問題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又再次補充和深化、窮追不捨,直到學生能夠理解透徹甚至出新出彩的問。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書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而追問就是課堂教學中對話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教師在動態發展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生成,並能隨機應變地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思維作即時的疏導、點撥。「追問」無疑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指導策略。

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木蘭形象的解讀,教師的幾次追問激發了學生思維,使課堂生成了新的精彩。如:

課堂上有一學生從「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一句中讀出了乙個不羨慕錢財的木蘭。

教師追問:木蘭為什麼「不用」?

生1:因為她非常想回家,見她的父母。

生2:她不想在鄉親面前擺出很高的架子。

師:立了戰功的木蘭與一般英雄的光宗耀祖、富貴還鄉恰恰相反,她捨棄的是——

生:榮華富貴

師:她要的是——

生:親情

師:對,親情、天倫之樂。這裡面包含的是對家鄉、對父母最深切的眷戀。

正如艾青所言: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樣乙個單薄、樸實的木蘭又立在我們眼前。

3.第2課時,按照事先要求背誦,花了十分鐘默寫前三段,接著,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將情節要點板書在黑板上:

「決定從軍——準備出征——漫漫征途——凱旋歸來——還朝辭官——親人團圓——真相大白」

這樣,學生對課文終於有了個整體的感知和把握,能具體區分敘事詩與抒情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有緊湊的情節結構。

4.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積極主動展示學習成果,課堂上提問學生達60餘人次。

二、不足之處

1.沒有激發學生向勞動人民的愛國熱情,只注重系統知識的學習指導,是本節課最大的敗筆;

2.第1課時講授時間達30分鐘,學生活動沒能充分發揮;

3.「讀中悟」特色體現不夠深入。

三、努力方向:

1.應做到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注重樂府民歌的特點,以「讀」貫穿整節課堂:初讀詩歌、感知故事——細讀詩歌、感受形象——深讀詩歌、對話木蘭;讓師生走進木蘭的心靈,豐富木蘭的形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一定要作為重點;

4.不斷學習,提公升自身素質。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 是一首樂府民歌。為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木蘭的形象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把課堂活動分成三個版塊 交友小高手 朗誦小擂台 木蘭在我心。意圖從三個層次出發來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 閱讀能力 概況能力 首先讀準字音,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讀詩...

《木蘭詩》教學反思

今天,我和七年級學生共同完成了對 木蘭詩 第一課時的學習。課後,我對今天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感慨良多。木蘭詩 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價值。如何上好這一類的詩歌鑑賞課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琢磨的話題。我認為關鍵在於怎樣讓詩歌教學成為引領學生欣賞古典文學,提公升其古典文學的修養,而不是...

木蘭詩教學反思

2018年3月29日,教育局領導到我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調研,我有幸被抽中講課,張局長和杜校長親臨我班聽課。2018年3月30日,中國教師報 的專家團隊到我校進行課改評估 診斷 指導工作。上午第四節課,在七年級94班,我執教了魯迅先生的 阿長與山海經 胡正明校長 劉愛軍主任 教育局的領導 教研室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