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學反思

2022-02-01 07:16:50 字數 1543 閱讀 9010

今天,我和七年級學生共同完成了對《木蘭詩》第一課時的學習。課後,我對今天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感慨良多。《木蘭詩》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價值。

如何上好這一類的詩歌鑑賞課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琢磨的話題。我認為關鍵在於怎樣讓詩歌教學成為引領學生欣賞古典文學,提公升其古典文學的修養,而不是上成簡簡單單的一節課。

這節課我主要就是考慮以朗讀和分析木蘭形象作為學習目標,體現詩歌教學的特點。因此,設計為「朗讀詩篇----疏通字音-----朗讀詩篇-----複述情節-----朗讀詩篇-----認識木蘭」這樣一條主線貫穿整節課教學,讓學生在誦讀中得到美的薰陶。這樣設計也是立足於學生學習實際,因為一直以來,不是說學生不重視詩歌的鑑賞,而是不懂得鑑賞的方法。

我認為學習詩歌首先就是加強朗讀教學,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讀出味道讀出美感讀出意境。

在朗讀中感悟形象。木蘭這樣一位千百年來備受喜愛的形象,如何準確解讀,不僅需要學生會借助文字解讀,也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所以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形成民主氣氛。

為此,我設計了包含有音訊、**、配樂朗讀綜合在一起的多**教學課堂。首先,我進行配樂範讀,範讀時將一些生難字故意讀錯,讓學生找出來並糾錯。這一環節由於學生預習紮實,所以完成的比較好。

用幻燈片將生字詞展示出來時,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讀準字音。隨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首詩講了怎樣乙個故事。本來覺得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我也給學生們強調過,讓他們反覆讀詩,要讀懂詩歌大意。

然而當讓他們主動起來展示時,就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來,使課堂陷入一種沉悶氛圍。究其原因其實不怪學生不主動,還是我們平時教學上訓練的不夠,尤其是朗讀的訓練上比較缺失,沒有還語文課真正的語文味,所以才使學生不敢站起來說話。這啟示我自己今後一定要重視朗讀的教學,不能使之僅成為一種形式而已。

複述故事情節之後,我設計了學生質疑並小組討論解決疑問的環節。此時,學生對《木蘭詩》所講述的內容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對木蘭代父從軍這件事提出疑問,由此展開對木蘭此人的分析品評。在我的多次鼓勵下,終於有幾位同學站起來發問了。

但我還是感覺很失敗,由於我此前使用的教學模式一直是教師設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所以此時讓學生發問,哪怕是無多大討論價值的問題,學生也無法配合,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老師全盤的主導教學,沒有自主**的意識,這一點讓我有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因為新課改模式下,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單純地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幫助他們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一條極其漫長的道路,要見效果,非得多年不可,但在當下這卻是我們迫在眉睫急需展開的工作,再不能對學生的能力養成放任自流了,哪怕現時沒什麼起色,但我相信日積月累下來,他們總會有收穫的。

在如何讓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這一方面,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其實,讓每位同學都提筆來寫一寫,是乙個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識到,在分析木蘭形象這個環節中,我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上做一些旁批──你從哪些情節了解到木蘭是乙個怎樣的人?在旁邊標註出來,這樣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後是在生字詞的鞏固訓練方面,在這節課的最後,沒有練習鞏固,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大瑕疵。

總之,學也無涯,教也無涯,有錯就改,無則加勉。我們的教學正是在這樣一種肯定、否定與再否定的過程中實現進步的。而我將不斷激勵自己,不斷追索,不斷前行!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 是一首樂府民歌。為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木蘭的形象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把課堂活動分成三個版塊 交友小高手 朗誦小擂台 木蘭在我心。意圖從三個層次出發來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 閱讀能力 概況能力 首先讀準字音,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讀詩...

木蘭詩教學反思

2018年3月29日,教育局領導到我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調研,我有幸被抽中講課,張局長和杜校長親臨我班聽課。2018年3月30日,中國教師報 的專家團隊到我校進行課改評估 診斷 指導工作。上午第四節課,在七年級94班,我執教了魯迅先生的 阿長與山海經 胡正明校長 劉愛軍主任 教育局的領導 教研室的老師...

《木蘭詩》教學反思

在 木蘭詩 教學中,我從木蘭是乙個 女英雄 切入,通過 初讀詩歌 感知故事 細讀詩歌 感受形象 深讀詩歌 對話木蘭 三個板塊引導學生進行了 原來英雄也嫵媚 女子亦剛強 的個性化解讀,品讀出了乙個剛柔相濟 千嬌百媚 隱忍剛強的英雄形象。一 成功之處 1.在第一課時,以 片段 花木蘭 匯入,讓學生一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