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學反思

2023-01-28 14:48:04 字數 1686 閱讀 6477

2023年3月29日,教育局領導到我校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調研,我有幸被抽中講課,張局長和杜校長親臨我班聽課。

2023年3月30日,《中國教師報》的專家團隊到我校進行課改評估、診斷、指導工作。上午第四節課,在七年級94班,我執教了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胡正明校長、劉愛軍主任、教育局的領導、教研室的老師及我校的部分領導和老師聽了我的課。

在這樣大型的場合講課,我也有幾回了吧,遺憾的是,領導們沒有評過一次課,這一次也是如此。那麼,我就站在自己上課的角度對我的這兩節課進行一下反思吧。

兩節課的亮點是:"講故事與搶答題"的匯入課題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木蘭詩》採用學生上講台講《花木蘭》傳奇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帶著新鮮與好奇走入課堂;《阿長與山海經》採用搶答"魯迅文學常識"的形式,讓學生在緊張激烈的回顧舊知中步入課堂。

縱觀這兩節課,可取之處有,但其中更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首先,我自身的問題:

1、隨意地進行不成熟的嘗試。《木蘭詩》中本來設計了一題"木蘭這一形象有何現實意義",但是,考慮到孩子們拓展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組織的能力,最後一刻決定撤掉該題,保留四道討論題。從整個課堂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撤得有點兒盲目。

在《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設計中,也有一道題"本首詩可以怎樣劃分結構層次",處於"保留"還是"刪掉"的矛盾中。在95班講了第一節課之後,我決定保留,卻最終導致課時任務沒有完成。

2、前松後緊,不會靈活處理課堂**現的問題。拖堂幾乎是我致命的弱點吧!《木蘭詩》臨近下課時,還有最後兩道題"歷史上不獨有花木蘭這乙個巾幗英雄,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女英雄讓我們仰慕,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古代描寫戰爭的詩歌有好多,你能背誦幾句嗎?"情急之下,我採用一邊背誦一邊上黑板書寫的形式比較巧妙地利用了最後幾分鐘的時間。但是《阿長與山海經》即將下課時,我決定保留的那道題還沒有解決,且在巡行時我發現,這是個難點,孩子們並沒有很好理解。

如果這個時候我直接加以引導或者乾脆留作課後的思考題、下節課再解決的話,就不會拖堂。可惜,那個時候我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最終我不得不在高昂的喇叭聲中遺憾地宣布下課。可見,自己對學生的能力估計太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又不強。

3、設計的問題多,但留給學生自主回答和思考的時間太短。

4、著急、怯場導致頭腦出現盲區。

其次,學生的問題:

1、不能夠脫離參考書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這個毛病造就了他們在預習過程中盲目地把筆記"搬"到課本上,一旦小組討論有這道題,他們便會沾沾自喜、不去深究。

2、不會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遷移。在《孫權勸學》這篇課文中就曾出現過,這兩節課同樣又一次出現,那就是"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

為什麼這樣安排?"從孩子們的討論和答題的環節可以看出,他們掌握得並不紮實,給人囫圇吞棗的感。

3、討論過程中學生忽略老師的作用,多數都是老師在主動招呼學生。

再次,課堂上的問題:

1、師生配合缺少默契。

討論問題後展示環節,老師引導老師的、學生盲目自己的,沒有很好地找到師生共有的切入點,導致在"情感變化"這個題上耗時太多。

2、基礎知識強調不夠。

安排在側板的字詞原本要在課堂上讀一讀、認一認的,同時把容易寫錯的、容易注錯音的字詞重點強調出來,結果徹底忘掉了。

從最早的"摸著石頭"課改到如今"稍有模子"地走上課改之路,我一直在不斷地思索著。可是井底之蛙眼界畢竟不開闊,現有的教學能力水平又特別有限,我怕終有一天我會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

我希望中國教師報的專家團隊能給我的教學生涯帶來新的轉機,讓我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遇,到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 是一首樂府民歌。為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木蘭的形象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把課堂活動分成三個版塊 交友小高手 朗誦小擂台 木蘭在我心。意圖從三個層次出發來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 閱讀能力 概況能力 首先讀準字音,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讀詩...

《木蘭詩》教學反思

今天,我和七年級學生共同完成了對 木蘭詩 第一課時的學習。課後,我對今天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感慨良多。木蘭詩 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價值。如何上好這一類的詩歌鑑賞課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琢磨的話題。我認為關鍵在於怎樣讓詩歌教學成為引領學生欣賞古典文學,提公升其古典文學的修養,而不是...

《木蘭詩》教學反思

在 木蘭詩 教學中,我從木蘭是乙個 女英雄 切入,通過 初讀詩歌 感知故事 細讀詩歌 感受形象 深讀詩歌 對話木蘭 三個板塊引導學生進行了 原來英雄也嫵媚 女子亦剛強 的個性化解讀,品讀出了乙個剛柔相濟 千嬌百媚 隱忍剛強的英雄形象。一 成功之處 1.在第一課時,以 片段 花木蘭 匯入,讓學生一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