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差異性教學案例

2023-01-30 12:51:05 字數 4696 閱讀 3719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案例及反思

地理組:張秋蘭

一、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二、原教學大綱要求

理解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讀圖分析:運用不同景觀圖和景觀分布圖,說明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2、綜合分析: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三、課標解讀要求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差異性是絕對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兩個自然地理環境完全相同的區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區域其內部仍然存在著差異。由於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它們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環境在地域分以上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本條標準旨在通過地理環境的地域分與規律,認識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從本條標準的要求來看,首先應通過閱讀「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認識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其次,通過分析自然帶的分布,歸納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四、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本節課教學要講清兩個核心概念「差異的空間尺度」「差異的變化規律」,不同地域的地理環境,無論在自然地理過程上,還是在自然地理特徵上,都存在著明顯的空間(地域)差異,而空間差異也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所說:海陸差異是全球性的地域分異,陸地自然帶是較小尺度的地域分異。

還有更小尺度的地域分異。差異是絕對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建立這個概念極為重要,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加科學的分析地理問題。

區域差異是有規律可循的。教材從自然帶的分布現象入手,從三個方面重點講述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的表現和分異規律:主要受熱量影響的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受水分影響的乾濕度地帶分異規律,受還把影響的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側重分析不同的景觀特徵。

通過本節教學,讓學生建立對地域分異的感知並通過景觀**和有目的的啟發式提問、**式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分析地域分異的規律和成因,最後通過課堂練習來達到強化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幫助學生建立地域分異的空間感念。

五、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高中地理必修模組①第三章的最後一節內容,從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總結、歸納和融合。所以在教學中應充分聯絡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做好縱向、橫向聯絡,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本節教材從總體上看,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之一──差異性,二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是通過自然帶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來體現的。本節課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規律為中心內容,在教學時,要突出讀圖分析、推斷的環節,而且所提供的圖表、資料必須有利於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地域差異;⑵了解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分異規律;⑶提高讀圖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⑷運用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原理,分析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

⑴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進行分析,並可以**轉換;⑵學會與他人合作,並學會從學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⑶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學習本節課的體會和見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無處不在。⑵激發**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七、教學重點

1. 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之一 ── 差異性。2.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八、教學難點: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九、教學過程:

引入課程:向學生展示景觀**「內蒙古草原」、「塔克拉瑪干沙漠」「海南風光」

師:地理環境是由那些地理要素構成的?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是什麼?

剛才看到的幾幅圖是否具有整體性?師:這三幅**風光迥異,自然環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同時又反映了自然環境的另乙個特點----差異性。

教師總結:從總體上看,全球陸地環境是乙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地域差異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說自然地理環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即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地域差異。

(新課學習)(一)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板書)

1.陸地環境中存在著地域差異(板書)

【設問、分析】:為什麼在陸地環境中存在著地域差異呢?這個道理其實是很簡單的。

因為各地所處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不同,自然環境顯然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有可能做一次長途旅行,如從我國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或者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從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頂,都會有明顯體驗。

2.差異性體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

3.陸地環境差異性的體現──自然帶(板書)

師:地理環境中的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其體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規模有大有小。全球性的分異如:

溫度帶的分異和海陸的分異。而本節所講的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尺度要小得多。那麼陸地上的地域分異規律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什麼是陸地自然帶?

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 讓學生結合課本圖3.17完成上圖右半部分內容。

【設問、分析】:同學們在完成填圖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一些特殊的地方?一般情況下,一種氣候區是對應乙個自然帶的,但有兩個是特殊的,乙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兩種自然帶──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而中緯度地區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不同(分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所對應的自然帶卻相同,都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全球的自然帶分布其實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二)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板書)

師出示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

師引導:全球自然帶的分布是有規律的師生互動:請在圖中找出15°e經線,說出15°e經線所穿過的自然帶的名稱。

生: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

師:我國的東部呢? 生:**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

師:這些自然帶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東西方向上延伸的。

師總結:這種規律稱為「由赤道向兩極的分異」。畫出示意圖師:

該規律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生:以熱量變化為基礎師:

在什麼地方最典型? 生: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

同學們從圖中可以看出,陸地自然帶從南向北(或從北向南)大致與緯線方向分布一致,即作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帶的這種分布規律稱為由緯度地帶分異規律(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1. 緯度地帶分異規律(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板書)

【設問、分析】:同學們再看亞歐大陸的情況,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自然帶又表現出不同的分布規律,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離海的遠近距離不同,獲得水分多少也不同。由於各地距海遠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樣,各地表現出不同的乾濕狀況,生長著不同型別的植被,發育著不同的土壤,從而呈現出不同型別的景觀和自然帶。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東西方向更替。

2. 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板書)

分析、講解:這種地域分異規律是以水分為基礎的,在中緯度地區表現較為明顯。如亞歐大陸中部,從圖中可以看出,由於兩邊靠大洋,所受風向不同(東面為季風,夏季吹東南季風,而西面為西風),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遞減,所以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規律變化。

【活動】我國西北地區生態建設中,有人主張造林,有人主張種草,也有人建議種植灌木討論哪種主張比較合理,說明理由。

【設問、分析】有的同學在假期裡可能登過山,登上山頂有什麼感覺呢?特別是海拔高度比較大的山脈,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壓、氣溫、空氣中的水分都會發生變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說法。這種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熱狀況、自然景觀也隨著發生變化的規律,稱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板書)

(利用投影 )喜馬拉雅山地區由於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瑪峰8844.43公尺),垂直自然帶發育是比較典型的。從它所處的緯度來看,它的基帶(最下面的乙個自然帶)與平地上的自然帶是一致的,即為常綠闊葉林帶。

隨著高度的增加,自然帶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教師依圖分析) 分析處於赤道附近的高山,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公尺),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的分布。

【設問、分析】同前面講到的哪種地域分異規律有些相似?同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有些相似,並且可我們以看出山地所在的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

【閱讀材料】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與農業生產的地域差異,並談談各人的看法。

結論: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導致了農業生產的地域差異,農業生產需因地制宜。

(課堂小結):

十、課後反思

(1)教學中的收穫:

本課的教學可以看作是對前面學習內容的歸納、總結並加以系統化。因而要充分利用舊知,利用積累的生活經驗,進行區域對比,使學生建立「區域是有差異的」的觀念。然後再從學生談到的例子,以及教師根據需要補充的例子中,抽象出區域空間尺度的概念,並與學生一道對它們進行歸納和總結。

重點講述陸地自然帶。有兩層意思要明確,一是陸地自然帶的形成原因,其中氣候因素起決定作用,其他因素與之相適應;二是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是有規律的。

教學中要貫徹這樣乙個觀點,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辨證統一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教材圖5.7熱帶雨林景觀圖與圖5.

8苔原景觀圖,一方面讓學生直觀地感到地域分異的存在;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同一自然帶內自然環境又具有整體性,表現在景觀具有一致性。

這節課的特點是空間分布的知識點較多,所以,教學中要注意將這些內容落實在圖上。由於圖5.6「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反映的內容比較詳細,使得一些大規律反而不容易看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將這幅圖適當簡化,這樣對學生理解和記憶都有好處。

這節課的另乙個特點是涉及許多的自然帶的名稱,這些名稱之間又是比較容易混淆的,教學中可以這樣處理:總結自然帶名稱的命名規律(熱量帶名稱+植被名稱),還可以將最易混淆的兩個自然帶名稱放在一起讓學生區別等。當然,這些自然帶名稱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在他理解了之後就會自然記住了。

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差異性

知識疏理 一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 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水文土壤等。2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間以和交換為基礎相互 相互 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二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 地域分異規律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及其組成要素在某個確定方向上保持特徵的性,而在一確定方向上表現出性,因而發生...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地域分異規律 是自然地理學中乙個非常重要的規律,是乙個基本的規律。每乙個學習過地理的人都會對這個規律具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激發學生對本課題的重視與 的心理狀態。儘管在中小尺度範圍內,不容易發現 地域分異規律 但學生結合旅遊經驗及閱讀地圖可以獲得感知。在本課中,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條件,啟迪學生...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說課稿

平湖市當湖高階中學 張正春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一節為必修1第三單元第三節,對本章節來說,它是對第一節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的昇華,也是對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的乙個承接,因為它們同為自然環境的兩大特徵,讓學生認識到整體性是相對的,差異性是絕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