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變化 教案

2023-01-30 02:24:06 字數 3809 閱讀 3992

§1.1 物質的變化 (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物質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不同物質的形態和運動形式發生著相互作用。

2、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化學變化的實質。

3、了解**物質變化的方法。

4、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科學結論的能力。

5、固體物質加熱的實驗裝置和操作要求

6、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接受物質是變化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物質變化的方法

難點: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化學變化的實質。

教學準備:

酒精燈、錐形瓶、試管、硝酸鉛溶液、碘化鉀溶液、發黃的落葉、硫酸銅晶體、綠葉、細鐵絲、蒸餾水、氫氧化鈉溶液、雞蛋清。

教課思路與方法:

⒈「演示法」和「實驗法」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本節教材貫穿一系列的實驗,難度較高的由教師演示,較易的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明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含義,同時得出物質的性質。

⒉ 教材首先提出自然界的物質在不斷的變化中,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物質變化,接著問要想知道物質是否發生了變化,該如何來判斷呢,從而引入「**物質變化的方法」,這一部分內容分兩部進行,第一部籠統的來了解物質在發生變化時有什麼證據,第二部分以乙個具體的例子(硫酸銅晶體的變化)來加以說明。最後是物質變化的一些簡單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整個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質處於不斷的變化中(結合新學期的一些變化來舉例,使學生感到熟悉,活躍課堂氣氛)

引出課題:物質的變化

一、 物質是不斷變化著

師: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自然界中所有物質都在不斷的變化中,請你談談你發現了哪些變化?

生:雲中的水有時會凝結成雨水而落下,

小樹苗會長成參天大樹木材燃燒瀑布的水落下。

討論:自然界中的這些變化是什麼變化?

投影:圖1-1 下雨

請學生講講下雨的成因,然後教師再總結分析:空氣中的水氣在遇冷的情況下凝結成小雨滴,越積越多後就形成降雨。

師問:整個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生:在這個過程發生的是水的三態變化。

投影:圖1-2 木材燃燒

學生分析:木材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燃燒,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

投影:圖1-3 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陽光下,通過葉綠體,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製造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

投影:圖1-4 瀑布下落

分析:水從高處落下,位置發生改變,沒有新的物質生成。

問:若將以上的四個變化進行分類,你準備怎麼分?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生:根據在變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質把以上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下雨和瀑布下落沒有生成新物質,在變化中沒有生成其它物質,這類變化叫物理變化。木材點燃發熱、發光生成了新物質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了有機物和氧氣。

在變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質,這類變化叫化學變化。

鞏固練習: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1、 鋼鐵生鏽

2、 開啟小手電筒,發光發熱

3、 鎂帶能燃燒

4、 用條形磁鐵吸引鐵釘

5、 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出示: 水分子電解的模型

請學生從微觀角度來判別水電解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生:在整個變化過程中,水電解生成了氧氣和氫氣。構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屬於化學變化。

教師指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

過度:我們周圍的物質在不斷發生變化,如何判斷變化是否發生了?

二、 **物質變化的方法:

師;要了解物質的變化,必須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

演示實驗1:取適量的硝酸鉛溶液放錐形瓶中,再向錐形瓶中加入適量的碘化鉀溶液,觀察反應前後的現象。

問:有沒有發生變化?

生:有現象:反應前溶液無色透明,反應後生成黃色沉澱。

分析實驗現象:在此反應中,有不溶於水的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師:在這個變化中,兩種溶液反應生成沉澱,是此變化是化學變化的證據。

出示:發黃的落葉,與綠葉做對照

提問:你知道葉子為什麼會發黃嗎?

生:落葉的黃色是由於缺含鎂的無機鹽或溫度不適等因素引起葉綠素不能形成的造成的。

師:從這兩個變化中,我們可以發現物質的變化時常伴隨著顏色的變化。

投影:圖1-7 鋼鐵廠的高爐

分析:鐵在高溫下熔化變成鐵水,狀態發生變化,但物質的組成本身沒有變化,這種物質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

演示實驗2:拿出桌上的一段細鐵絲,觀察顏色、狀態、形狀,彎曲成各種形狀,並用剪刀把細鐵絲剪成幾段。

問:細鐵絲在形狀變化中,發生的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生:屬於物理變化。

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特徵或性質,如。不同物質有不同的性質,根據物質的某些性質,可用來識別該物質。我們可把物質的性質分為兩大類: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小結: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以發現物質的顏色、形狀和狀態、是否有沉澱生成等都可以作為判別物質變化的標準。

實驗:觀察硫酸銅晶體的變化。

1、取1塊硫酸銅晶體,觀察它的形狀、顏色。 形狀規則藍色的固體

2、向盛有硫酸銅晶體的試管中加水,觀察晶體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硫酸銅晶體能溶解,硫酸銅晶體的水溶液為藍色的液體。

3、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溶液的變化。生成藍色的沉澱。

4、取1塊硫酸銅晶體,將它放入大試管中加熱,觀察硫酸銅晶體有什麼變化變成白色。

5、實驗完成後,熄滅酒精燈,冷卻大試管,再在冷卻後的硫酸銅粉末中滴加入水,觀察有什麼現象。 變成藍色。

根據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可進行如下的分析:

1、有顏色變化的實驗是4和5,原因是硫酸銅固體帶結晶水時為藍色,不帶結晶水時為白色。

2、有沉澱生成的實驗是3,原因是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會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

3、有狀態變化的實驗是2,原因是硫酸銅晶體能溶於水。

根據物質變化中所獲得的資訊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這是我們認識物質,進一不探索物質變化規律的方法

思考:根據前面的觀察,你能總結出硫酸銅晶體有哪些性質?

分析:硫酸銅晶體是能溶於水的藍色的固體,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加熱的情況下變成白色的固體,遇水又重新變成藍色。

提問:在這些性質中,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能溶於水的藍色的固體

化學性質: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

三、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

師:根據物質變化的規律,我們可以推測物質的性質和用途。

演示實驗:在盛有2毫公升雞蛋清的試管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可發現有雞蛋清發生凝固。這是由於雞蛋清中的蛋白質與硫酸銅產生化學反應,使蛋白質發生變性的現象。

根據這個性質,你能說出硫酸銅的一種用途嗎?

分析:在生物體內廣泛的存在著蛋白質,蛋白質是細胞的基礎物質,由硫酸銅、生石灰和水製成的波爾多液可以消滅病蟲害。

思考:白色的硫酸銅固體遇水會呈藍色,這一性質有什麼用途?

分析:根據白色的硫酸銅固體遇水會呈藍色的性質,白色的硫酸銅粉末可作某種物質是否含有水分的檢測劑,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劑。

布置作業課後練習

同步練習:第1節

板書設計

第1節物質的變化

一.物質是在不斷的變化著的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二.**物質變化的方法:形狀,狀態,顏色是否變化,是否生成氣體和沉澱

三.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

【教學後記】轉來了不少新生,都沒有接觸過化學,上課比較難。學生對於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僅限於一些直觀的東西,稍有延伸就不能辨別,如,動物呼吸(上學期的知識),輪胎**,蠟燭融化等,只有稍微增加了習題量。

物質的變化複習課教案

均坪鎮中心小學賀方平 教學目標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 形狀 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新物質 化學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人類可...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案

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一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 掌握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3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學變化那些是物理變化。2 ...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2 了解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概念及區別,並能識別哪些是化學性質,哪些是物理性質。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 記錄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相關資訊,並能夠運用化學知識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