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2023-01-30 02:24:04 字數 4654 閱讀 5344

1、教學情境定義:教學情境實際上代表一種特殊的環境,是教學的具體情境的認知邏輯、情感、行為、社會和發展歷程等方面背景的綜合體,具有文化屬性。對教學情境的認識,由日常概念逐步昇華為乙個具有特定意義的概念。

2、創設情境意義:教學情境設計不在於教師的傳授知識的能力,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鬥志,讓他們在這樣乙個理念下,能夠進入到教育改革,並且在這樣乙個過程中,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視教學情境設計。

教學情境設計會影響學生學習過程。主要目的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要喚起學生有意識的注意,或者主動探索的慾望。把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過程,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就是從實際應用或生產或生活中接入相關知識點,設計教學情景一定要注意教材的這個特點。

3、創設情境途徑:

(1)從學科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境

化學與生活聯絡緊密,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又有助於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空氣中氧氣的存在使得我們生活在乙個氧化性的環境中。鋼鐵腐蝕,鐵鍋生鏽,銅質水管長銅綠,鋁質器皿擦亮後變暗都是被氧化的結果。

切開的蘋果放一段時間,切開的表面會變紅,是維c被氧化了。

由於情境的背景材料**於生活,**於社會實際,學生感到既熟悉,又奧妙無窮,感到化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在社會實際中。學習化學,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有利於人類的進步,學習的慾望高漲,學習的需要不斷內化,學習的動力源源不斷地產生。

(2)從學科與社會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境

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習內容跟其形成、運用的社會和自然情境結合時,有意義學習才可能發生,所學的知識才易於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再應用。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實生活或其他學習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開縣的天然氣井噴事件中,為了避免人畜中毒,便將天然氣點燃。天然氣中有h2s,h2s有哪些性質呢?

問題情境自然形成。又如,在學習鐵的性質時,可以以法國巴黎埃非爾鐵塔和鐵生鏽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

現代社會離不開化學,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它跟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現代科學前沿問題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絡。聯絡與化學緊密相關的社會問題(例如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等),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3)運用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精心設計的化學實驗在帶給學生驚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時更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在由實驗產生的問題情境中,形成對新的未知知識的需要和探索。

例如:在講氯氣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先演示2組實驗:①氯氣通過乾燥的有色布條;②氯氣通過濕潤有色布條。

通過2組實驗現象的比較,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麼氯氣對乾燥的有色布條無影響,卻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呢?通過思考會想到:

這一定是氯氣和水作用的結果。那麼氯氣和水發生了什麼反應呢?由此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氯氣的化學性質。

(4)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創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某些內容直接地設疑提問,能啟發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來思考新的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知識的慾望,是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苯酚」的教學中,教師可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苯酚和苯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結構,苯酚分子是否具有極性?

學生自然就會聯絡有關苯的結構知識,思考分析羥基的引入對分子極性及結構有著怎樣的影響。

(5)通過學生意想不到的錯誤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做練習或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往往受原有的知識經驗或思維定勢的影響,對遇到的新問題「想當然」地進行分析,從而導致錯誤結果的產生。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設計依靠學生已有知識難以正確完成的作業,讓學生在發現自己的錯誤中,感到驚訝,激化矛盾,產生問題情境。

例如: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鈉排在銅的前面,所以教師若要求學生寫出鈉和銅鹽溶液反應的方程式,學生大都認為鈉能把銅置換出來。而實驗事實證明,鈉和銅鹽溶液反應並無紅色的銅生成,而是生成了藍色沉澱,並放出大量氣體。

「出乎意料」的實驗現象與學生的回答發生了矛盾,學生感到無比驚訝,他們迫切地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思維處於高度集中狀態。

(6)通過化學史實、現象的敘述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家在科學發現的過程中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巨大的激勵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教學提供了生動的素材,是創設問題情境的一種有效途徑。

例如:學習苯的分子結構時,可以給學生講述德國的化學家凱庫勒「夢境」中發現苯分子結構的故事,既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的曲折和艱辛,又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慾望,加深了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

(7)通過精心策劃的課堂討論創設問題情境

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衝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創設問題情境。由於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希望被認可的願望非常強烈,教師在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同時,要適時引導他們冷靜分析,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問題。

例如:關於苯酚的分子結構,有的同學認為它和苯分子一樣也是是平面六邊形結構,另有同學認為由於羥基的引入,導致羥基上的氧原子不與其他碳氫原子共面。究竟哪一種觀點正確呢?

通過討論,學生對有關的分子結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8)利用提出假說、驗證假說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

對於一部分化學知識,可以讓學生聯絡原有的知識經驗提出假說,然後再通過實驗或者推理來驗證假說。學生在推論、驗證各自的假說過程中,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產生矛盾,這些矛盾導致問題情境的產生。

例如:乙醇分子結構的教學,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比較乙醇與乙烷分子組成的不同,讓學生聯絡已學過的乙烷的分子結構,推斷乙醇可能具有的結構式,學生經過思考可寫出下面的2個式子:

乙醇的分子結構究竟是前者還是後者?二者有什麼區別?怎樣用實驗方法來證明?

這時學生的思維便處於「問題情境」中,在這種狀態所帶來的內在動力的驅動下,就會由表及裡,去偽存真,經過探索,最終獲得正確的結論。

4、創設情境注意問題

(1)教學情境設計不等同於引課

教學情境設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引課。主要區別在於引課就是把乙個大的環境往裡一放,然後你可以引出很多的課題。

教學情境設計是針對你所敘述的內容進**境設計,主要是激發、推動、維持、強化學生對這樣乙個知識的**熱情和這個過程中活動的認知度。

(2)教學情境設計要注意全面性、全程性、發展性

教學情境設計它不僅僅是用公式、實驗或者提問來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它主要還為後面學習的各個環節設計好,要考慮好學生能夠接受的環境,要有利於學生探索、思考,然後形成乙個比較完整的網路體系。

(3)情境設計的接受性

教學情境設計一定要精心設計,由表及裡、由淺入深,要適合學生。

(4)情境設計的真實性

題目也好,教學過程也罷,學生持懷疑態度就不好了,不要影響進一步探索。可以從教材設計的欄目中去開發:如《你知道嗎》《拓展視野》《活動與**》《觀察與思考》等。

知識有時有交叉性,創設情境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再創設,從而獲是新的知識。

篇二: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首先,對初中化學科學**教學做了比較誠懇的回顧,談了困惑、心聲和收穫。

其次,引領大家對初中化學科學**教學的價值做了充分的**,明確指出以科學**為突破口的化學課程改革,是建立在課程內容和學習方式兩根支柱之上的,科學**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什麼事科學素養呢?簡單的講就是公民對科學的理解,是指科學知識、方法、觀念、思想,也就是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能力。

它是借助於理科教育所應當培養的公民素質。而化學**活動對形成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到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呢?1.

**活動能促進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發展;2.**活動能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獲取化學

核心知識;3.**活動能促進學生對化學科學本質的理解。充分論證了初中化學**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領悟化學科學研究方法、形成化學基本觀念的重要實踐活動

那麼,初中化學到底教什麼呢?崔老師從三個方面詳細做了介紹:

1、了解一些重要而又基本的化學本體知識:即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積累起來的一些關於物質的事實知識和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如重要的元素化物知識、重要的規律原理等),認識物質、改造物質和應用物質的方法策略、規則規律、技巧技能、智慧型思想(如由現象到本質、由巨集觀到微觀、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物質的思路,分離、混合、製備物質的思路方法,分類的研究方法,計量的基本思想,符號系統的建立與使用等);

2、獲得認識物質、改造物質、應用物質,探求真理的過程性體驗。(這是經歷過程才能得到的);

3、初步培養在自然、社會、環境等多個要素組成的體系中統籌考慮通過化學科學解決問題時,應具有的價值判斷能力和情意品質。(如資源、環境、安全等方面的意識,尊重客觀、尊重規律、追求和諧、可持續發展等基本觀念)。

對於化學科學研究的方法,除了運用自然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歸納、演繹、分析、觀察、實驗操作、比較、分類、模擬、提出假設、資料處理、變數控制、對照試驗等方法外。還有化學實驗方法、化學假說方法、化學模型方法是化學重要的方法。強調化學教育不僅包括化學知識,而且包括化學科學過程和研究方法、化學科學思想。

而化學科學**的基本思想是從巨集觀到微觀,力求探明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的關係;從定性到定量,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去認識物質的性質及變化;從描述到推理,從理論上揭示事物的因果關係。

第三,論述了化學**教學設計策略與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轉化成對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教學方法、教學流程、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具體計畫的系統化的過程,以實現教育教學的最優化。針對**教學設計策略如何有效進行,分兩個角度進行講解:

1、整體感知科學**全過程,增進對各**要素的理解。2、具體**活動設計:明確**任務、創設**情境、選好**著力點、充分預設**活動、合理指導與組織、注重對**結果的反思與梳理,提高**活動的效益。

中學化學教學設計 案例與反思

一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 1 開啟化學之門 多彩的化學 知識目標 1.認識化學所研究的物件 2.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並能運用概念來判斷一些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初步了解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4.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 描述實驗 啟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和反思

水的組成 教學案例及反思 崔明英一 教學背景與定位 教學起點分析 在上節中學生已經了解到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變,本節繼續採用學生熟悉的水做知識載體,通過對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微觀過程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從而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教學的起點定位...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和反思

水的組成 教學案例及反思 崔明英一 教學背景與定位 教學起點分析 在上節中學生已經了解到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變,本節繼續採用學生熟悉的水做知識載體,通過對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微觀過程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從而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教學的起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