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案例

2022-11-16 07:57:05 字數 4438 閱讀 2221

《分子和原子》教學案例

一、教材分析:

從本節課題開始,學生將從以往的巨集觀世界走向微觀世界,對奇妙的微觀世界有所了解。從認識到分子、原子的存在開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不同變化,來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課題首先從學生學生親身體驗(教師在第一排噴灑空氣清新劑,而坐在教室每個地方的學生都能聞到清新的氣味)及紅墨水在水中擴散的現象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然後結合教材中的**和多**,用簡單的幾句話將人類對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與現代證明略作描述,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觀點。

課堂教學中通過濃氨水的擴散對比實驗讓學生**得出結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並利用這一結論對前述現象作出具體解釋,對如何運用微觀粒子運動規律來解釋巨集觀現象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關於分子間有間隔的內容,通過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總體積小於200ml的實驗**,讓學生總結出:分子之間有間隔,同時延伸到物質的熱脹冷縮,物質三態的變化,向車胎裡打氣等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讓學生確認分子間有間隔的事實。

教材中還設計了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微觀示意圖,讓學生討論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把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導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以前學習過的一些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進一步從化學變化中認識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讓學生領悟從巨集觀物質進入微觀粒子,為後期學習作好知識鋪墊。

二、學情分析:

在初二物理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關於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分子和原子體積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但其確實客觀存在。因此,本課題的引入並不困難,但從化學角度講解涉及的一些化學微觀概念較為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生能熟練掌握的是物理學上常提到的一些變化,如蒸發、擴散,物質三態以及熱脹冷縮。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特能: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有質量小、體積小、不斷運動、有間隔等基本特徵;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3、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點、不同點和聯絡;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

4、學會運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來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淨物和混合物。

過程與方法:

1、能從常見的現象入手,通過觀察自然、實驗、識圖等方法獲取資訊,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能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通過與他人合作,完成實驗,對有疑惑且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主動和他人進行交流,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活動的樂趣,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以及勤於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2、激發對物質微粒的**欲,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四、教學課時與教學準備:

1、教學課時:(1課時)

2、教學準備:紅墨水、冷熱水、大、小燒杯、氨水、酚酞試液、酒精、量筒、教學課件、溫度計、體溫表。

五、教學重點

認識分子、原子是客觀存在的,是構成物質的兩種微觀粒子。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六、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七、教學方法:實驗啟發式與課內外**性學習相結合,多**輔助。

八、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題

[教師活動]教師在教室第一排噴灑空氣清新劑。

問:同學們看到了什麼?聞到什麼?為什麼全教室的學生都能聞到清新劑的氣味?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活動]發現問題:

將化學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從真實的情景中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產生探求慾望。由此引入構成物質的粒子的知識解釋上述現象。

[設計意圖]引出課題:從與教學內容有內在關係的身邊的素材中,抽取有啟發性的情節,提出高於思考性,激發想象力的化學話題。

2、新課學習:

[教師活動]:活動與**一:物質的微粒性。

[追問]:我已經停止噴灑空氣清新劑了,為什麼現在仍有清新的氣味?

[經過討論得結論板書]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講解]:停止噴灑空氣清新劑,但空氣清新劑的清香仍然存在,說明構成空氣清新劑香味的粒子——分子,雖然肉眼無法看見,但卻真實存在的。

[ppt投影]:1、用掃瞄隧道顯微鏡獲得的苯分子的圖象(圖3-2)

2、通過移走矽原子構成的文字「中國」。(圖3-3)

邊展示邊說明:移走矽原子構成的文字「中國」,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說明我國已掌握了操縱原子的技術。

[學生活動]邊聽、邊看、邊疑,得出結論: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肉眼無法看見,但微觀粒子聚集在一起構成巨集觀物質。

[教師活動]活動與**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原子的特徵)

[介紹]: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為1ml計)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

[ppt投影](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原子的特徵)

1、分子等粒子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活動**]紅墨水分別在冷、熱水中擴散。

[追問]:為什麼紅墨水能在水中擴散?為什麼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速率快?

[演示實驗]向盛有約40ml蒸餾水的燒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於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現象。

2、將燒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別例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乙個小

燒杯c,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乙個大燒杯罩住a、c杯,燒杯b置於大燒杯外(如圖)。

[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什麼問題?

(同時**實驗過程及微觀過程)

[ppt投影]:2、分子等粒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提出新問題]:衝糖水時,把糖放到開水中,糖不見,而杯中的水卻變甜了。能用粒子的觀點解釋嗎?

[學生活動]想象、理解:分子、原子有多小。

[教師活動]

[提出問題]: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體;正確嗎?

[學生活動]學生實驗:1、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觀察是否等於200ml。

2、用酒精溫度計,體溫表分別測出水溫和體溫,觀察表上數值變化情況。

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上述問題。

[ppt投影]3、分子、原子之間有間隔,間隔的大小與溫度,壓強有關,氣體分子間隔較大,固體、液體分子間的間隔較小。

[教師活動]活動與**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提出問題]: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與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麼不同?發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

以水的電解為例,通過多**課件演示與講解,引導學生從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發與分解兩種變化有什麼不同。

++通電h2oh2+o2

[板書ppt投影]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強調:「保持」是指保持「化學性質不能保持物理性質」,「最小粒子」是指「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強調:「最小粒子」不是指絕對的最小,而是指「化學變化」中的最小。

3、分子與原子比較。

分子原子

相同點   1、質量、體積都非常小 2、彼此之間有間隔

3、總是不斷地運動 4、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

不同點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為原子。   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聯絡[學生活動]在教師引導下思考分析,(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質沒有變,分子本身沒變化。(物理變化)

2、物質變了,分子本身也變了(化學變化)

**多**課件演示,聽講解,理解和領悟。

鞏固、深化

反覆從《水分解的微觀變化》領會分子的「分與合」,做出物質變化過程中的粒子變化的圖示。

[設計意圖]

使學生的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從分子本身是否變化來認識、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通過聯絡新舊知識,提出問題,並借助多**,輔助教學,給予學生直觀的印象。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交流,歸納總結。

[教師活動]:[矯正總結]

鞏固訓練]練習冊本節選擇題部分。

[設計意圖]:總結本課知識要點,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

九、板書設計:

課題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原子的觀點或特徵)

1、分子、原子的體積、質量都很小;

2、分子、原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3、分子、原子之間有間隔,間隔的大小與溫度、壓強有關,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較大,固體、液體分子間的間隔較小。

4、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的運用。

1、解釋有關常見現象

2、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區分混合物和純淨物

混合物——由多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混合物。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和反思

水的組成 教學案例及反思 崔明英一 教學背景與定位 教學起點分析 在上節中學生已經了解到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變,本節繼續採用學生熟悉的水做知識載體,通過對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微觀過程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從而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教學的起點定位...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和反思

水的組成 教學案例及反思 崔明英一 教學背景與定位 教學起點分析 在上節中學生已經了解到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變,本節繼續採用學生熟悉的水做知識載體,通過對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微觀過程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從而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教學的起點定位...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燃燒與滅火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 燃燒與滅火 寬城第三中學裴慶敏 一 使用教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二 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講解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學生對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燒現象比較熟悉,在前面的化學學習中也已經了解了部分物質的燃燒情況,對燃燒的條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對滅火的方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