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 下螳螂捕蟬》 教案含反思

2023-01-29 12:30:02 字數 5453 閱讀 5022

螳螂捕蟬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絡實踐和語言環境理解運用 「乘虛而入」 「不堪設想」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毫不介意」 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3.體會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 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4.借助語言文字,體會少年勸諫之巧妙與智慧型。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有感情地讀好吳王和少年的對話,能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憑藉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時間:2 課時

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螳螂捕蟬》這篇課文,請跟著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板書課題)

2.螳螂是什麼?(昆蟲、益蟲——捕食害蟲,對農業有益。

) 螳螂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形聲字)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比如:蜻蜓、螞蟻、蝴蝶、螞蚱。

有些動物的名稱中有蟲旁,但不是昆蟲。 (舉例:青蛙、蛇、蚯蚓。

)3.大家一起齊讀課題。

4.「螳螂捕蟬」 這個成語有時也寫作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 這個成語**於古代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都有乙個特點——借一則故事說明乙個深刻的道理。那麼,課文中的這則寓言想借螳螂捕蟬說明乙個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就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2、掃除障礙,學好字詞

1.課文中有幾個難讀的詞語,大家能讀準確嗎? 出示:諸侯國禍患不堪設想固執勸阻侍奉恍然大悟候。請大家觀察它們的字稟報隱伏毫不介意

2.請同學們自己先讀一遍,再互讀一遍,互相提醒糾正。

3.再看兩個形近字,出示:侯形有什麼不同,如何區分呢?

4.引導組詞。

5.文中還有一些多音字,你能讀準嗎? 出示:處死露水舉起前爪

6.指名讀。

3、初讀課文,了解梗概

1.分段**車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2.《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到底講述了乙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乙個怎樣的故事?(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下令不准別人勸阻。

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結果,吳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

4.文中「螳螂捕蟬」的故事是誰講的?(板書:少年)講給誰聽?(板書:吳王)目的是什麼?

5.給課文分段,並擬定小標題。

(起因:固執攻楚;經過: 巧妙勸說;結果:打消念頭)

4、細讀課文,了解起因

1.這個故事的起因是——吳王想攻打楚國。 課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這個故事的起因。用你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從讀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2.交流:打著鳥轉來轉去彈弓乘虛而入

a.吳王是位暴君相機出示句子:可是吳王固執地說:

「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 (1 ) 「固執」是什麼意思?找近義詞法理解,可以理解為— —頑固 (2)你能否講講吳王怎麼樣才叫固執?

(3)學學這位暴君的樣子,表演朗讀,然後全班一起來學一學。

b.大臣為國家著想相機出示句子: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c.事情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看來吳王的固執是有原因的。

可當時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北方還有很多其他的諸侯國。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

5、細讀課文,了解結果

1.同學們,儘管大臣們極力勸阻,吳王的態度仍是如此堅決,似乎不可更改。可結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後一節,邊讀邊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圈畫出來,好好體會體會。

2.理解「恍然大悟」 。還有哪些詞語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

3.吳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呀?聯絡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4.文章開頭說吳王固執己見, 最後又交代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樣的寫作上的安排我們稱之為——首尾呼應。

5.那麼讀了這兩個自然段後,你又產生了什麼新的疑問呢?

(1)少年說了什麼使固執的吳王改變主意呢?

(2)吳王說少年講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6.這正是我們下節課學習的重點。

第二課時

1、角色體驗,讀文明理

(1)自由讀文,小組討論

1.哪位同學能快速地把課文中少年給吳王講的「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的故事找出來,讀給我們聽一聽。

2.這就是少年給吳王講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有沒有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從中發現了什麼,然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出示課件)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2)角色體驗,加深理解

1.其實它們三位只要回一回頭,完全可以看到身後的危險, 這災難就是可以避免的, 但它們為什麼不調頭呢?我來找三位同學替它們回答。

(1)蟬啊,蟬!你為什麼沒有回一回頭,看看身後的危險呀?(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吶!

) (2 )螳螂,你為什麼沒調頭看看身後的危險呀? (好吃嗎? 還沒吃到就······慘嘍!

) (3)黃雀,你為什麼沒把頭轉一轉哪?(吃到螳螂了嗎? 現在後悔了嗎?

來不及了! )

2.從這三位的回答我們明白了,蟬一心貪戀露水卻不知道 (身後的螳螂) , (書:蟬螳螂 )螳螂一心想捕蟬卻不知道 (身後的黃雀) , (板書:

黃雀) 黃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卻不知道 (少年正拿著彈弓瞄準它呢) 。 (板書:少年) 3.

誰能用一句話同時告誡一下它們三位呢?看看文中哪句話最合適? 出示:

蟬、螳螂、黃雀,你們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4.誰來讀這句話,真的讓它們聽到,你是在告誡它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3)領悟寓意,創新複述

1.其實,這番話也是少年對吳王講的,吳王聽懂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出示: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

2.齊讀。他做了乙個什麼決定?

3.奇怪了!少年這番話並沒有提到攻打楚國的事呀,為什麼吳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呢?

這兩件事兒有什麼聯絡呢? 原來吳王攻楚就像螳螂捕蟬一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吳王攻楚,諸侯在後。

(板書:攻楚誰能把少年所講的這個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哲理、道理、 寓意)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好呢?自己練習一下,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

4.哪位同學當一下少年, 給我們這些好奇的吳王講講這個故事呢?(課件出示插圖)

4、推敲字詞,體味妙勸

(1)聯絡生活,理解詞義

1.吳王所悟出來的結論和當初大臣們所勸阻吳王的理由一樣嗎?

2.大臣們是怎麼認為的?讀來聽聽。 吳王悟出來的和當初大臣們所勸說的理由是一致的, 可是當初大臣們勸說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3.你身邊有沒有固執的人?給我們講講他是怎麼固執的? 能舉個例子嗎?

4.你們勸他了嗎?有用嗎?他明知自己錯了還要堅持自己吳王諸侯)

5.少年說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現在看來它不但有意思,而且是乙個很要好的意見。

(2)推敲字義,品味巧勸

1.可是見過像吳王這麼固執的嗎?他是怎麼說的? 出示:可是吳王固執地說: 「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

2.生讀。

3.這分明就是下了一道——死命令。 出示: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

4.這兩句話裡面的「死」意思一樣嗎?說說看,你會哪乙個就說哪乙個?(處死:死與生相對,表示失去生命。死命令:死, 表示不可更改。 )

5.同乙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各不相同, 所以我們對字詞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結合上下文去理解。

6.從這兩個死你領悟到了什麼? (吳王攻打楚國的決心很堅定,吳王很固執。板書:固執)

7.下面我們就分角色來讀讀這兩句,第一句男同學,第二句女同學。男生注意了,你們現在是固執的吳王啊。

8.大臣們苦苦相勸,那就是個死呀!可是,少年卻用一番話就打消了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不但沒死,反而得到了吳王的誇獎。這是什麼世道嘛?誰來評評理?

究竟是為什麼?(巧勸、智勸、拐彎抹角地勸、旁敲側擊地勸)

9.從中我們能看出少年是個什麼樣的人? (板書: 智勇雙全) 從**看出來?從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中你看出了什麼呢?(板書:知錯就改)

5、拓展延伸

1.今天,通過我們的學習,不僅知道了《螳螂捕蟬》的故事, 還認識了一位有勇有謀,智勸吳王的少年,我想此時此刻同學們心裡一定都有很多想說的話,老師就給你乙個一吐為快的機會吧! (多**出示練習) 我從吳王身上體會到了 ,我從少年身上體會到了螳螂捕蟬》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 , 少年智勸吳王這件事讓我想到了

2.如果請你給課文換乙個題目,你會換什麼題目?(少年智勸吳王)

板書設計:

10 螳螂捕蟬

蟬攻楚螳螂吳王

少年:智勇雙全

吳王:固執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螳螂捕蟬》這篇寓言故事內容並不複雜,學生通過預習就能掌握。

「螳螂捕蟬」和 「吳王攻楚」之間的聯絡,學生也能夠輕而易舉地理解。學生一讀就能明白的課文,如何激發他們繼續求知的興趣呢?我認為,關鍵就是要實現對教材的重組。

結合本課獨特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結構。我採取 「整體→區域性→整體」的方式,先對故事整體有個初步的認識,再深入到對小故事內容的剖析、寓意的理解,穿越回故事的起因,對比體會少年的勸說之巧妙,最後對人物、故事情節、寓意都有了全面的把握。 教學時, 首先, 利用概括提示引領學生快速地抓住事件梗概, 讓學生對文章的整體一目了然。

隨後,在學生對文章整體有了清晰認識的前提下,打破故事前因後果的順序,直奔中心。讓孩子們自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從遣詞造句中發現蟬、 知錯就改黃雀少年諸侯螳螂、黃雀的共同點,提出質疑,在小組討論中合作解決發現的問題。扣住三者「一心」的不同表現,教師提問,孩子們扮演角色答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趣味問答中進一步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寓教於樂。

上完課後細想,這些問題及答案都很簡單,如果在小組討論的時候就有目的地讓孩子們自己分角色來進行創造性的問答表演,是否更有利於孩子們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呢? 對「恍然大悟」 「固執」和「死」等詞的解讀,注重發展孩子們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

「還有哪些詞語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讓孩子們明白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這兩句話裡面的『死』意思一樣嗎?」又體會到同樣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又有所改變,對其理解不能斷章取義。

既指導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又達到了積累習作素材的目的。 本課最大的遺憾就是拓展延伸的環節設定過於草率。 「從中我們能看出少年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看出來?」 這個問題限制住了學生思考的角度,前乙個問題他們已悟出了少年的機智, 因此很多學生被我引進了誤區,緊緊抓住「機智」不放,在課文中到處蒐羅。如果將問題改為「你覺得少年還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呢?

」更有利於孩子們發散思維。 縱觀全課,雖然環節的設計較為緊湊,但在實際的操作中還有很多需要細化改進之處。這也是本課的遺憾之筆,為今後的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六年級美術教案 下

小學美術教案 六年級 下 學校姓名 課題 臥像課時 1課時課型 欣賞 評述 學情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雕塑這種藝術表現方式的作品在每個學段的學習中都有安排,如在中年級學段的學習中學生還學習過石膏浮雕的製作 高年級學段的學習中安排有美國雕塑家考爾德和中國雕塑家韓美林的作品賞析。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三個學段...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凡卡》教案1 含反思

第15課凡卡 學習目標 1 學會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 飢餓 禮拜 生鏽 揉皺 昏暗 眯縫 聳肩 一縷 稀粥 撇嘴 起伏 匣子 凍僵 逗笑 竄過 逮住 孤兒 打攪 甜蜜 暖炕 耷拉 火柴梗 聖誕樹 黑糊糊 笑眯眯 孤零零 等詞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教案 想象作文

通過創編童話故事,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能有創意地表達想象中的事。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編一編童話故事,當一回童話作家。點選課件,出示天使畫面 請大家把自己想象成這兩位小天使,張開想像的翅膀,閉上眼睛,飛呀飛,大家飛過浩瀚的大海,飛過巍巍的群山,飛過茫茫的田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