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

2021-03-04 09:44:40 字數 4878 閱讀 2473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2012—2023年度第二學期)

教師:李毅

第一單元《負數》教學反思

「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負數」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範圍的第一次擴充,是「小中」數學的銜接與過渡,因此教學的側重點、教學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課時的重點是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難點是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在設計預案與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成為此次教學實踐留給我的最大收穫。

1、遊戲匯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數學好玩」,能創設好玩的數學學習起點,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本節初識「負數」,我不僅考慮知識自身的特點,更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生活經驗,去匯入新課。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遊戲情境,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還能抽象出數學概念。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並不是一無所知。通過收看每晚7點半**一台全國各地的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負數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並有著廣泛應用,學生的身邊處處都有負數,只不過是他們暫時缺乏認識,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輔以具體的直觀情境,是可以促使學生對負數的認識的。

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以遊戲的形式感知「相反」量的意義,(比如:師說向左看!生:

向右看!)又比如:設計的一張**,我口述資訊,學生填寫(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最後集體討論優化,重點介紹用+或-來表示的學生記錄。由此引入正、負號,學生接受的快。又通過設計大量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再從尋找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活動中,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例項,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數學**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數學問題,並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終通過學生廣泛舉例和對「電梯」、「海拔高度」以及「方向」中正、負數的重點討論,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3、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

在本節課設計的過程中,把負數概念的引入作為重點,力求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首先通過我的介紹,引導學生再現對已有知識的認識並體會資料的重要作用;然後,利用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三件事,引導學生親自動手紀錄資料。讓學生在看似簡單的活動中,明確體會到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4、重視在對比中建立概念

本節課始終借助氣溫等一些具體事例中的正、負數,注重直觀理解、加強對比。首先,在開始情境中「進球和丟球」、「轉來和轉走」以及「賺和虧」這些相反意義的數量成對出現,把實際問題凸現在學生面前;其次,充分利用城市氣溫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明確對比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不同,進而使學生感悟到零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另外,在引導學生動手在溫度計上找溫度的活動中,把抽象的理解蘊涵在直觀的可操作性的活動中,通過在溫度計上直觀的比較—5 和+5、—15和—5 ,力求把負數的意義潤物細無聲的根植於學生的腦海之中。

5、練習的多樣化

例題和練習題中,選取的內容都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如:海拔以地平面為準,上為正,下為負;氣溫以0攝氏度為準,零上為正,零下為負;收入以盈為正,虧為負。

學生能解答這些約定俗成的問題,並不能說明是真正理解了正負數是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相反這些典型事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了思維定勢。本節課的重點是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只有例題的學習是不夠的。因此,在這題解答後,提問:如果張軍向西走30公尺,記作+30公尺,那麼李剛向東走50公尺,記作( )。

如果張軍向南走40公尺,記作+40公尺,那麼李剛走「-40公尺」表示他向( )走了( )公尺。

6、多**課件與自製教具相結合

在頻繁使用多**課件的今天,或許老師使用一下最原始的自製教具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本節課中,我出示了自製的非常簡陋的溫度計,課後竟有學生上來好奇地問:老師,這是真的溫度計嗎?

看來,我的溫度計做的還蠻像的。

**:正號和負號能等同於加號和減號嗎?

我的觀點是:正號和負號在某些地方等同於加號和減號,但在某些地方正號負號與加號減號的又有些差別,例如:8-(-8),這兩個「-」,前乙個「-」我們習慣上說是減號,後乙個「-」我們習慣上說是負號。

實踐讓我再次體會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樸實無華、真實有效」才是真境界。「它是真實、真效、真智慧型的生動過程,是師生智慧型共生的樂園!」

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教學反思

有關圓柱和圓錐的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公式多,計算量大。在教學伊始我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這樣做是好還是不好,到現在我也不能肯定。

但是我的用意是為了降低本單元的難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熟練掌握運用公式,根據公式列出算式。在學生充分理解圓柱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後,再要求他們熟記圓周率表(如1×3.14=,2×3.

14=……)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習慣是讓課堂盡量按著教師的設計意圖生成的。但實際上,課堂教學瞬息萬變,有時會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冷場。上課時,當同學們合作解決第乙個求圓柱體側面積的學習目標時,學生匯報:

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這個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體的高;我問:有其他想法嗎?沒有學生舉手。

等待片刻依然沉默,於是我順手拿起學生剛剛展開的圓柱體側面積,我說:「你看這個長方形的長可以做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那麼誰還可以做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呢?」我一邊說一邊把這個長方形卷起來。

學生通過老師演示,立刻就明白了長方形的寬也可以做圓柱體的底面周長,紛紛把小手舉了起來。雖然,這節課教學內容已完成,但是我感到學生在初學圓柱體表面積時,知識沒有拓展到長方形的寬也可以做圓柱體的底面周長。

在掌握了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圓錐,並進一步教學圓錐的體積。通過教具演示讓學生來發現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並能運用這個關係計算圓錐的體積。由於形象直觀的操作,學生能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運用自如。

第二課時,在學習了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後,我設計了這樣乙個練習(課件出示):牆角有一堆沙子,現在想知道它的體積,該怎樣做?實物展示讓學生們一眼看出這是乙個四分之一圓錐,在原有知識技能基礎上的創新練習讓同學們體驗到數學的無所不在,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提高了興趣。

但教學過後,仍感到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如:三角形旋轉成圓錐體,哪是底面半徑哪是高,個別學生還不能清晰辨別。

在複習圓柱圓錐體積後,運用公式解決問題出現混亂,主要體現在求圓錐忘了乘三分之一。另外,學生在計算時錯誤率比較高。

第三單元《用比例尺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在教學用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針對課本上出現的兩種問題,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另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學生很容易混淆。

第乙個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針對兩種不同型別的問題,用方程解答,在解設未知數的時候,教材上出現的方法是在設未知數的時候,單位上就出現了不同,以至於學生不知道如何區分,什麼時候該怎麼設。

第二個就是方法的選擇上,還可以利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比關係,直接計算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從學生的課堂和課後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其實並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種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樣畫葫蘆罷了。

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課後我又對比例尺的內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實關鍵還是在於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

200000這是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統一的時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進行解答的時候,如何進行解設只要抓住乙個要點:對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這樣就不用去顧及怎麼設,只要抓住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相同就可以了,怎麼設都是可以解答的。

對於第二個問題,倍比關係的理解,實際還是對於比例尺的理解不夠深。例如:比例尺1:

200000表示的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200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200000倍,圖上的1厘公尺實際是2千公尺,這就是線段比例尺,在有些問題中利用線段比例尺還會給計算帶來方便。

在學生出現問題之後,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學生適當的進行歸納整理,會加強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

第四單元《統計》教學反思

統計的教學並不是教學新的統計方法,而是要求學生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能正確解釋統計結果。通過教學,認為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應引導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重點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使學生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能對統計結果做出正確解釋,並能根據統計結果作出準確的判斷、**。比如在教學例1時,引導學生分析圖中「其他」部分的具體含義,使學生明確:

「其他」佔彩電市場份額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製作統計圖時,一定要客觀準確地反映資訊。

2、通過比較,讓學生懂得不要被統計圖表面的資訊迷惑、誤導,要保證所得結論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例如在教學例2時,可先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談談直觀感受和看法,再引導學生分析統計圖表達和包含的資料資訊。提醒學生不能僅僅關注統計圖的外在表象,還應了解統計圖所包含的具體的統計資訊,才能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

第五單元《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抽屜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本課時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一、生活情境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搶椅子」的小遊戲,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下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012 2013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數學 圓錐的認識 教學反思 一 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 我們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獲得知識 形成技能的過程和方式。我們教師教學觀念有很多不同,並直接導致所採用的教學策略的不同。筆者的備課曾有這樣三種想法 1 直接把公式教給學生死背公式,通過大量做練習來記公...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自接受六年級數學課以來,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 讓學生...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教學剖析材料 我所擔任的蘭寧小學年級一班數學在上學期期末統考中優秀率 及格率和人均分都與級同科存在較大的差距,全學區總排倒一,辜負了學區學校的信任,拖了學校的後腿,本人深感歉疚,經再三反思發現自己的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現進行匯報,當否請各位領導同志們惠察。一 存在的問題 1 對後進生關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