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後反思

2023-01-29 12:30:02 字數 893 閱讀 3830

現在,我漸漸地讓我們課堂學習目標「透明化」。今天這節課,我們的目標就是:1.讀通課文;2.自學字詞;3.概括主要內容;4.體會人物形象。

對於第1、2兩個目標,由於學生課前已經做了預習,我採取了檢查的方式。12節課文,開了一輪「火車」,檢查面還不算大,再來一遍,大家都能讀準課文了。檢查字詞預習情況,我先讓學生聽寫詞語,這樣的方式雖然不常用,但對於了解學生字詞掌握情況來說,是很有用的。

接著,就聽寫12個詞語,選擇重點詞,讓學生說出意思,比如: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固執、恍然大悟。

根據前面教過的「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什麼。學生說到少年勸吳王,我教給他們乙個字——「諫」,學生查一查字典,知道「諫」是舊時指規勸君主。如果要在「諫」前加乙個字的話,少年是——巧諫,而大臣們是——苦諫(直諫)。

課的重點環節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形象。吳王野心勃勃,想吞了楚國,稱霸天下。有學生說,吳王明智。

我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明白吳王剛愎自用,大家一起查成語詞典理解這樣乙個詞。就這時的吳王,誰的意見都聽不進,他明智嗎?請讀一讀這兒吳王的話,可是非常霸道啊!

學生明白了,他這不是明智,而是頭腦發昏,一時衝動。我說,是什麼讓他頭腦發昏呢?生答:

攻打楚國能夠取勝讓他失去了理智。我說,這叫利令智昏,再查一查「利令智昏」這個詞語的意思。後來呢,學生說,吳王能知錯就改。

有人舉一反三了,說:吳王這是懸崖勒馬、迷途知返。

那麼少年呢,是乙個怎樣的人?在默讀之後,學生展開了交流:機智過人、勇敢、一心為國。

有孩子質疑了: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說,是真的怎麼樣,假的又怎麼樣?

如果是真的話,說明少年關於觀察。如果是假的話,說明少年想象力豐富,會編故事。

對於解讀文字,我同意課前教師進行必要的研讀,但我又認為,這絕對不能代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在課堂上,我支援把與文字對話的權利交給學生。

螳螂捕蟬的教後反思

螳螂捕蟬 是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誡吳王大笑了工打出國的念頭的故事。全文分 吳王準備攻打楚國 少年巧妙勸說 打消攻打念頭 三部分。全文結構緊湊 前後照應 生動有趣 寓意深刻。對於寓言這一體裁,學生並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於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

螳螂捕蟬定稿

江陰市璜土實驗小學吳春偉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講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的故事。2 理解 蟬 螳螂 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 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3 感受少年這個人物,體會人物的特點 品質。一 匯入新課 1 同學們,大約在2500年前春...

10螳螂捕蟬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實驗小學孫美玲 一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2 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 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能聯絡上下文說出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的意思,並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3.理解 蟬 螳螂 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