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及解析

2022-01-01 20:33:16 字數 4636 閱讀 8235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課例名稱: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 11 冊《螳螂捕蟬》

教學目標:

1. 借助字典和注釋及課文內容,理解「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含義。

2. 運用課外資料,明白「吳王罷其兵」與「螳螂捕蟬」的內在關係。

3. 回讀文字,在對比評價中既體會吳王的野心和兼聽則明,又體會少孺子的忠誠,智慧型。

教學重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從學生課前預習產生的質疑問題入課,引導學生將預習後的未知與待知帶入課堂,形成一種閱讀期待,進而進入下一環節有針對性地學習。

二、出示 ppt ,小組合作**:

(一) ppt 出示問題:

吳王為什麼要一心攻打楚國?

吳王為什麼聽了少孺子的故事就放棄了攻打楚國的計畫?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請孩子們自由讀一讀這三個問題,並在小組討論中試著合作解決問題。孩子們積極討論,匯報著自己的學習成果,聽著同學們的匯報交流,我適時點撥,初步解決了學生個體的未知問題。

(二) ppt 出示問題:

「乙個小故事就使堅決的吳王放棄了出兵計畫?這是怎麼回事呢?」

引導學生思維,順利進入下一環節有針對性地學習。

(三) ppt 出示原文:

在全文之中,突出表現少孺子給吳王講的小故事,請同學們看白板,試著複述一下。

(四) ppt 突出文中中心句 :

引導學生**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的真正原因。

(五) ppt 出示**:

引領學生再回到《螳螂捕蟬》的故事中去,梳理三種小動物的行為,將**填寫完整。思考:這三個小動物為什麼不顧身後的禍患?

(六) ppt 出示歷史資料:

結合相關的歷史資料,遷移三個小動物「不顧」後患的心理原因,找到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的真正原因。

(七) ppt 出示** :

出示一張三種小動物都在貪婪專注地看著眼前的利益時的生**片,請學生仔細看觀察**,看看圖中的黃雀什麼樣子?此時它會想些什麼呢?學生都爭著舉手匯報時,我出示了練筆提示。

三、小結:

運用多****的配合,請學生和著悠揚的古箏樂曲,帶著自己的想象和對文字的理解,再一次將情感與內化輸出,對寓意的解讀如層層剝筍,學生的認知也步步提公升了。

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 11 冊第 22 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選自劉向《說苑正諫》中《螳螂捕蟬》。課文以春秋時吳王欲伐荊為背景,以少孺子的勸諫過程為線索,具體描寫了「勸諫前遊於後園」、「勸諫時講述螳螂捕蟬故事」、「勸諫後吳王罷兵」,表現了少孺子的忠誠與智慧型。

使學生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略身後的禍患,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三思而後行的道理。從「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中感受少孺子和吳王的不同人物形象。

本課抓住核心詞語「不顧」,對小動物行為的分析、品讀,想象,表達出三個小動物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其身後的禍患的心理狀態 , 深入理解「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的真正寓意,同時把課文內容與課外資料有機結合,通過遷移理解吳王「乃罷其兵」的真正原因。

本課以古文的中心句為突破點,以句中的重點詞語「不顧」為關鍵點,讓學生進行多方位地想象與**,運用多形式誦讀和課堂練筆,最後達成目標。做到攻其一點 ,波及其餘。

抓住文字整體,引導學生抓住重點事件,聯絡人物的言行舉止及當時的背景資料,從不同的角度評價人物,感受人物形象,體會少孺子巧勸諫的智慧型和故事的巧合,更進一步的深化古文寓意。

最後回顧問題,總結全文。本課緊緊圍繞課前學生的三個問題展開,整個教學環節具有連貫一致性;使學生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發散思維的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課堂也運用了各種各樣的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它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注入了活力,並且成為了我們語文教學省時高效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雖然文章短小精悍,但是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的含義時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對於理解吳王罷兵的真正含義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於是這節課我借助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寓意,提高課堂效率。

一、合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形成學生閱讀期待,自主合作解決質疑。

第一課時結束後學生完成了導學卡,在第二課時上課之前我梳理學生導學卡時發現學生提出的質疑有如下這些,如:吳王為什麼要一心攻打楚國?吳王為什麼聽了少孺子的故事就放棄了攻打楚國的計畫?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 我將這些問題仔細梳理之後,發現學生的質疑很有梯度,也確實很有價值,直接指向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於是我調整了教學設計結構,課一開始就將質疑環節引入課堂,用 ppt 出示了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接下來就請孩子們自由讀一讀這三個問題,並在小組中,試著合作解決問題。

孩子們積極討論,匯報著自己的學習成果,聽著同學們的匯報交流,我適時點撥,初步解決了學生個體的未知問題。

二、巧妙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引導學生品析文字,主動**課文重難點。

1. 借助 ppt 直觀演示由全文到段落再到句子和詞語,**吳王罷兵原因。

2. 借助生動形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黃雀內心,當堂練筆,表達輸出。

三、借助現代資訊科技,精心設計四大環節,提公升學生語文能力。

我設計了四大環節,分別是預習導學、小組合作、互動交流和測試反思。

預習導學環節的設計注重教學內容的同步設計與思維訓練的同步推進,學生依據此卡,不但能做好課前知識預習,而且能主動進行問題**。不但促使課堂學習過程前移,更有助於教師做學習者分析,它是教師設計課堂學與教策略的基礎。

小組合作環節的設計,源於學生的獨立預習,基於教師對學習者的分析,設計時注重小組討論的時間與空間;注重啟發層次不同學生參與討論,通過互幫互學,解決中等以下難度問題,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精神和合作**精神。

互動交流環節的設計,更是基於我對學習者的分析,歸納出預習導學卡中學生不懂的問題,明確哪些問題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的形式解決,哪些要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解決。這一環節,注重了教師與學生互動,有效地發揮教師在深入理解重難點知識方面的主導作用;注重引導學生利用課內外知識理解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收集資訊、整理資訊、輸出資訊的能力;注重有效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對學生進行形象、抽象思維的訓練。

測試反思環節的設計,是對課前預習**、課上合作**的驗證與強化。驗證通過學習,學生掌握學科內外基礎知識的質量,驗證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可持續性,通過測試結果幫助教師反思教學設計的成功與不足。

最後是我對借助現代資訊科技進行語文教學的一點思考: 現代資訊科技這一手段的運用,豐富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教學突破重難點提供了有力的幫助,變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具體的視覺畫面,豐富學生感知,有效地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之中,突破了重難點,實現了「情境教學」。通過課後的反思,我想現代資訊科技這一手段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切忌它的實施影響了教學環節的銜接,破壞了教學情趣,脫離了語言文字的咀嚼,使語文課丟掉了語文味兒。

教心理學告訴我們,高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具體運算階段,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此階段,應重視兒童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遷移,應借助多**,從多種感官和具體的語言文字入手,昇華情感,提煉方法。

本課的教學中,一是突出了學生的**性學習,例如穿插多**音像,設計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訓練;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與文字對話,理解語言,形成乙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開放的,有生命的語文課堂;三是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參與學習。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中與以往教學設計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請學生通過**少孺子講的「螳螂捕蟬」這個小故事中三個小動物「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中「不顧」後患的真正原因,進而結合歷史資料把三個小動物與吳王之間的關係聯絡起來,使學生懂得吳王「罷其兵」的真正原因。這一教學重點通過以下四個步驟完成:

1. 出示生動形象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且抓住「高居悲鳴」這個重點詞語想象蟬見到那一大滴甘甜可口的露滴時的心情,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啟發理解蟬「不顧後患」的原因是被眼前極大的利益所吸引而不顧後患。

2. 在學生理解蟬「不顧後患」的原因之後,請學生再仔細觀察**中的螳螂,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螳螂「委身曲附」的樣子,想象螳螂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的貪婪之舉,理解螳螂捕後患的真正原因就是它的貪婪之心。

在之前**蟬與螳螂不顧後患的原因的基礎之上,請學生當堂練筆,通過多**實物投影展示匯報學習成果,揭露黃雀「不顧後患」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在獲取眼前巨大利益時太專注了,所以無暇顧忌身後的禍患了。

4. 通過 ppt 將歷史資料做成生動的動畫,帶領學生一起隨著幻燈片直觀地看到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爭霸的嚴峻形勢,吳王面對眼前巨大利益的貪婪和他身後各諸侯國的威脅,形象地將吳王和那三種小動物的命運聯想到一起,由「小動物的不顧」巧妙地遷移「吳王的不顧」,更好地理解吳王「罷其兵」的真正原因。

整個課堂上,通過生動的多**聲像的運用,教師引領學生自然地入情入境,饒有興趣地通過文言文**三者不顧後患的真正原因,理解吳王「罷其兵」的真正原因,既品讀了文字又了解了歷史,還評價了人物,從聽說讀寫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了語文素養。

一、這次課堂教學在如何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輔助我突破重難點上感受頗深。在**三個小動物行為背後的內心世界之後,我用生動形象的動畫引入歷史資料,一邊演示動畫一邊形象具體地將楚國、吳國及其他諸侯國的地理位置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發現在畫面上能找到吳王伐京與「螳螂捕蟬」這個故事之間的相似之處;然後再通過有序的演示,使學生直觀的看到了事件與故事內容之間的聯絡;最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吳王的內心,使學生建立事件與故事之間心理活動的聯絡,進而**吳王罷兵的真正原因。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3 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4 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麼方法勸阻?2.精讀課文第 二 三段。1 輕聲讀課文,自己複述故事。2 同桌互說。3 指名說,同學評議。4 討論 少年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麼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出示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寓言?學生紛紛發言 大家知道得真多!寓言一般借助故事說明道理,所以我們不僅要讀懂故事,還要理解它蘊涵的道理。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則寓言 螳螂捕蟬 板書課題 你想知道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請同學們看大螢幕 出示目標 投影 1 能正確讀寫生字生詞,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2 能正...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教學教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課文的第二段是重點,而明白本課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特點及少年講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目標 1 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