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教學教案

2022-10-11 13:51:03 字數 1541 閱讀 9678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說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於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麼?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麼?

(2)大臣們的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3)吳王主觀、專橫。(說說你是從**看出來的)

3、指導讀

4、齊讀

六、作業

1、描紅

2、家作:抄詞、默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一、聽寫幾組詞語

1、師:這節課先請同學們聽寫幾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同學們仔細聽,記住了再寫下來,邊寫邊想這幾組詞有什麼聯絡?

蟬悠閒自由自在

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正隱伏著禍患

2、出示詞語,自己批改,全對的打「a」,錯的在旁邊訂正,統計對錯。

二、講故事

1、師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不聽大臣的勸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誰再來勸他,他就處死誰,這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在花園裡給吳王講了這麼一件事,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是怎樣一件事。老師講完要請同學們來講。

2、師出示:圖(1),示範講故事

3、指一名同學講

師:故事講完了,誰記住了能講這個故事,可以看看我們剛才默的幾組詞,其他同學仔細聽,等會兒請你們評一評這位同學講得怎麼樣?(學生評價後,再請另一位同學講)

4、小結,引出成語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板書)

雖然黃雀在螳螂和蟬的背後,但它也沒有想到自己背後還有乙個少年。所以,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所寓示的乙個道理。

三、學習課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給吳王講這麼乙個故事,那麼他只是為了講這個故事嗎?(不是的,為了勸諫吳王)

2、從**可以看出來呢?請你仔細地讀課文,想象當時他的神態、動作

(1)自由讀,

(2)指名讀,再評議

(3)同桌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

(4)推薦全班演一演(有什麼建議)

四、明理

1、少年給吳王講故事的目的達到了嗎?

2、從**看出來的?(恍然大悟)

(1)出示詞語,指名讀

(2)說說詞語的意思

(3)吳王徹底明白了什麼?聯絡前文想一想。

五、總結

1、學到這裡,你對吳王有什麼了解呢?

(1)固執

(2)知錯就改

2、小結:是啊,我們看待任何乙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3、那你們覺得這位少年是乙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機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後來,人們把它演變成了乙個成語,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記住這個道理。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教學教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課文的第二段是重點,而明白本課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特點及少年講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目標 1 學會...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3 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4 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麼方法勸阻?2.精讀課文第 二 三段。1 輕聲讀課文,自己複述故事。2 同桌互說。3 指名說,同學評議。4 討論 少年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麼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出示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寓言?學生紛紛發言 大家知道得真多!寓言一般借助故事說明道理,所以我們不僅要讀懂故事,還要理解它蘊涵的道理。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則寓言 螳螂捕蟬 板書課題 你想知道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請同學們看大螢幕 出示目標 投影 1 能正確讀寫生字生詞,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2 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