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教學反思 教育

2023-01-29 00:06:03 字數 2986 閱讀 5488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 3.1.1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高中解析幾何內容的開始。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刻畫直線傾斜程度的幾何要素與代數表示,是平面直角座標系內以「座標法」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 3.1.1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高中解析幾何內容的開始。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刻畫直線傾斜程度的幾何要素與代數表示,是平面直角座標系內以「座標法」的方式來研究直線及其幾何性質的基礎。本課有著開啟全章,奠定基礎,滲透方法的作用。本節在內容的安排和處理方式上,加強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與同學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數學概念與結論的過程教學。

在斜率概念得出的過程中,注重對生活經驗的總結與遷移。其中,兩點的斜率公式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分類、合作、推導能力。本節課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遵循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新得,練有所獲的思維發展與情感體驗,讓學生輕鬆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過程實錄

**一:直線的傾斜角

用蹺蹺板****有關傾斜的實體,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傾斜,並從**中抽象出以下問題。

問題1.1:經過點p可作多少條直線?

問題1.2:如果你要定出其中的一條直線,除了再用一點外,還有其他方法嗎?

(3)你在獨立學習、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如何?你願意分享,學會求助,敢於發言了嗎?

三、教學反思

(一)數學情景的創設

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發展告訴我們,數學學習離不開情境。新課標教材編寫立足學生的現實情境、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進行「問題―情境」設計。問題立足情境,啟用思維,追問又使情境具有了自我生長的活力,學會新知識和方法。

因此,在新課的引入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本課通過:(1)蹺蹺板**的**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感受生活中的傾斜,激發學生進一步發現傾斜角的好奇心和興趣。

(2)操作1、操作2的設計讓抽象的數學結論過程化、生活化。(3)問題串的設計讓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新得,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發展需求。通過這三個情景的創設非常巧妙地弱化了數學概念教學的抽象性。

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獨特地思考,激發他們從新鮮有趣的素材和情節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這樣,我們的課堂效果才能提高,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才能煥然一新。

(二)數學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型,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現狀和發展需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數學教材有明顯的特點:

(1)數學知識系統性強。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編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把系統的知識分散在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學習時期。(2)數學教材結構比較隱蔽。

數學教材有明暗兩條線,明線就是數學知識,暗線指能力、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品質等。本課關注幾個方面:(1)學生的個人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歸納表達能力。(3)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思想並潛移默化到教學中。(4)練習1、練習2、練習3的設定及時鞏固新知。

本課通過以上的意圖和設計,讓三個**融為一體,層層遞進。本課做到根據教學實際大膽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和整合,以實現課程標準、教材、學生的三者和諧,做到「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

(三)數學課堂學生學習的高效組織

數學課堂學生學習的高效組織取決於教師與學生,他們都需要正確地解讀課標下的教學與學習要求。課標教材體現「改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要求。強調:

(1)數學活動。(2)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和共同發展的過程。(3)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學生的實際基礎、學習潛能和最近發展區,在恰當的時間把恰當的問題和**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討論、操作和歸納總結。學生通過個體、小組、群體的主動參與和交流,鍛鍊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也優化了學習氛圍。課堂教學中還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過去,學生只習慣於聽老師講,抄老師的筆記,解題要老師幫讀題、點思路。

課標下,學生在課堂中要做到:(1)學會合作的學習。(2)勤於思考問題的學習。

(3)樂於動手實踐的學習。(4)勇於**的學習。(5)敢於彰顯個性的學習。

學生通過參與―感知―模仿―內化―運用―創新,逐步提高自己的主動參與能力。

(四)數學課堂教師的語言要求

教師語言是「一條紐帶」,可以牽動整堂課的發展,教師語言又是「一種什麼都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數學教師語言要求:(1)準確性。

(2)生成性。(3)連續性。(4)幽默性。

數學課堂上語言的生成可以通過講故事,借用俗語、詩詞,擬人,打比方,學科滲透,遷移發揮。在我們的課堂上,有很多生成性因素,是老師上課前無法預料的,而這些恰巧可能成為課堂上的亮點。堂課就是乙個整體,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把所要傳授的知識設計成一篇文章,設計好它的開頭,發展和結尾。

要善於抓住課堂上的熱點、活點、趣點,用自己的評價語言去引領課堂中的精彩生成。教師形象生動、邏輯嚴密的教學語言,不僅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而且對學生的積極思維、大膽發言起促進作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

(五)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本課對教材資源的創造開發之處:(1)引進生活中的資源玩蹺蹺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進動手操作實驗用課本擺斜坡,以學生的活動經歷和經驗來促進學生的觀察發現能力。(3)引進幾何畫板的使用,把抽象的數學公式和結論形象、直觀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尋找身邊的數學資源,努力營造乙個充滿數學活力的課堂。

教師也要學習如何將計算機與新課程進行整合,恰當地發揮現代資訊科技對新課程教學的服務。教師借用各種教學資源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能力。

(責編盧建龍)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 3.1.1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高中解析幾何內容的開始。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刻畫直線傾斜程度的幾何要素與代數表示,是平面直角座標系內以「座標法」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教學反思

2012年4月10日上午,我在高一 7 班上了一節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 匯報課,也可以說是公開課。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儘管我在此之前做了精心的準備,對ppt的製作 對教學中每乙個概念的引入及需要強調的易錯點和誤區 每一道例題的講解 每一道練習題的設定 過渡語的設計 教學主線的確定,都是爭取做到最好...

直線傾斜角與斜率

3 1 1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 一 知識導學 1 了解直線的傾斜角的概念,理解直線的斜率的概念 2 掌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並牢記斜率公式的形式特點及適用範圍。二 溫故知新 1 兩點a b 的中點座標為 線段ab 2 一般地,一次函式的圖象是一條直線,它是以滿足的每一對x y的值為座標的點構成的...

直線傾斜角與斜率

通化市第一中學史俊友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數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第一課時,是高中解析幾何內容的開始。直線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幾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畫直線傾斜程度的幾何要素與代數表示,是平面直角座標系內以座標法 解析法 的方式來研究直線及其幾何性質 如直線位置關係 交點座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