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斜角與斜率》教學案例反思

2021-07-10 19:18:41 字數 3200 閱讀 1136

4、教學準備:做好幻燈片

5、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可用座標表示,實現了數與形的結合,作為幾何的另一基本元素直線如何表示呢?為了掌握這個問題,我們得弄清直線的幾何要素,著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2、自學: 自學思考(p82-p85例1):

1,你認為下列圖形中給出的角是直線的傾斜角嗎?

2,已知直線的傾斜角,求直線的斜率

(1)60°(2)150°(3)45°(4)90°(5)0°

3,求右圖中直線的傾斜角

4,三點a(0,-1),b(1,2),c(2,5)在同一直線上嗎?

◆3、互動:

1,直線的傾斜角

當直線 l 與x軸相交時,我們取x軸作為基準,x軸正向與直線 l 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α 叫做直線 l 的傾斜角 .

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規定它的傾斜角為 0°

直線的傾斜角的取值範圍為:[0°,180°)

2,直線的斜率

(1)一條直線的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 傾斜角是90°的直線的斜率不存在.

傾斜角是鈍角時tana=-tan(180°-a)

(2)直線的斜率符號與傾斜角的大小有什麼關係?

傾斜角為0°時,斜率為零;

傾斜角為銳角時,斜率為正;

傾斜角為直角時,斜率不存在;

傾斜角為鈍角時,斜率為負。 3,兩點的斜率公式

(1) 兩點的斜率公式;

(2) 公式的使用範圍;

(3) 求斜率的兩種方法。

4,斜率的運用:多點共線

a,b,c三點共線

kab=kac(或kab=kac或kab=kac) 或斜率都不存在

(注:以上均可使用幻燈片的一些特別效果,以提高學生興趣、增強直觀感覺)

◆ 4、檢測:

(1)已知直線過(3,4),(-2,9)兩點,則其斜率為________,其傾斜角為2)已知過兩點a(4,y),b(2,-3)的直線的傾斜角為135°,則y3)已知過a(3,1),b(m,-2)直線的傾斜角為銳角,則m取值範圍為4)若三點a(2,-3),b(4,3),c(5,k)在同一條直線上,則實數k5、課堂小結。

(1),兩個定義:直線的傾斜角、斜率(2),處理斜率的兩種方法:傾斜角、兩點座標(3),處理多點共線問題的方法:斜率相同

四、教學反思: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事物是不斷地發展變化的,我們應不斷地學習,以更新我們的業務水平與思想觀念;時代在變化,我們的施教的物件也必然在變化,要求我們的教育形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我們的教育方法當然不能停留在原來的模式上。

經過一期的學習與實踐,我感覺自己在課改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一是在對課改的理念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二是在運用課改的模式漸漸熟練;三是師生配合更為默契。

1、成功之處:

(1)幾何元素「點」能用數來表示,那麼,幾何元素「直線」如何用數或式來表示呢?這樣設計教學的切入點,自然、符合邏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同時也指明學習的目標。高中數學的枯燥、抽象,讓很多高中生望而卻步,上課中糊里糊塗,昏昏欲睡,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作為教師要能夠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要從各個角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中的新課引入,就是乙個很好的平台。我們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設定恰當的情境、問題、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悄悄地將學生的思維拉入數學世界中去。

這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數學功底、強烈鑽研慾望、高度的責任心,才能做到不斷地研究教材發現問題的切入點。

(2)問題的引領恰到好處。開篇的問題引入,讓學生以自然輕鬆好奇的心情進入了課堂;自學中的問題引領,不僅把學生引向本堂課的重點難點,還為學生弄懂教材提供了階梯,更為學生對自學情況的檢測提供了最佳依據。

問題一,突出了對傾斜角概念的理解,也能糾正對傾斜角的錯誤理解;

問題二,體現了傾斜角與斜率的相等關係與符號關係,也助於理解斜率的特殊性:傾斜角為直角時斜率不存在,這一特殊性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特意給出了一直線與橫軸垂直時,求直線的斜率。我們不告訴學生學生此時斜率不存在,而是讓學生去體驗,這樣的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問題三,體現了從直線的另外幾何要素理解斜率但又與傾斜角密切相關,也體現用化歸的思想方法處理問題;

問題四,讓知識上公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能用斜率反映的本質(直線的傾斜程度)來解決多點共線問題,達到了知識的昇華。

上述問題的提出,也體現了本堂課的知識結構特點,讓學生覺得學到了很多,但又不亂。學生有條理地在問題中「遨遊」,最終達到了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的目的。

(3)學生互動有節奏、高效率。學生對課改的流程很熟悉,自學後,能自然地進入討論互動,氣氛異常熱烈,特別是第4,7,12組,效率也高,像那種「斜率不存在」的情形都能通過組內互動來解決。

(4)師生配合默契。老師只在關鍵的地方點評,加以強調,如:傾斜角為直角時的斜率;斜率公式的適用範圍;多點共線的要點。

(5)檢測是高效的。

檢測題的全面性:斜率與傾斜角的關係;斜率的兩種計算;斜率公式的逆用;傾斜角大小與斜率的符號的關係;斜率的運用:多點共線。這些覆蓋了本節課的所有內容,並進行了必要的延伸。

檢測題的針對性:鈍角的正切值(在以前的教材中還沒有涉及鈍角的正切,只是給出了鈍角的正切與銳角的正切的關係);公式的逆用(逆用體現了思維的逆向,常常是學生的難點);引數的切入(用所學知識解決含引數問題是學生難以過關的問題)。

檢測題的梯度:體現由易到難的思維原則。

檢測題的難度:第五個檢測題有一定難度,這樣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夠達到飽和思維量。

(5)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教學手段,使抽象問題直觀化;使教學流程更流暢。

2、不足之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上完課後,經過專家指點、與同行老師研究、 自己反思,發現還有幾多不足之處

(1)學生的參與量不足。一是參與人數不飽和,有個別濫竽充數,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達到一定的思考量;二是學生討論問題深度沒到位,沒有發揮問題的應有價值,如:斜率的座標公式的推導

(2)檢測題的難度難度不夠,導致不能生成問題。

(3)對學生估計不足,原以為學生自學與互動中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實際沒有什麼太多的問題,此時仍按原計畫進行,顯得有些多餘。

3、改進設想:

(1)加強理論學習,深刻理解三段式的理念與流程,達到熟練的傳程度。

(2)深入鑽研教材,發現引入的切入點,問題的切入點,問題的編排的合理性。

(3)加強師生互動的藝術性、科學性。

(4)放手:放手自學;放手思考;放手討論。

(3)在偶函式概念的形成時,直接將學生的說法直接板書上去了,其實我也知道學生的說法與課本嚴格定義略有說法上的區別,但已寫到了黑板上了,把自己逼到了絕路,確有不妥。所以今後還要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

直線傾斜角與斜率

3 1 1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 一 知識導學 1 了解直線的傾斜角的概念,理解直線的斜率的概念 2 掌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並牢記斜率公式的形式特點及適用範圍。二 溫故知新 1 兩點a b 的中點座標為 線段ab 2 一般地,一次函式的圖象是一條直線,它是以滿足的每一對x y的值為座標的點構成的...

直線傾斜角與斜率

通化市第一中學史俊友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數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第一課時,是高中解析幾何內容的開始。直線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幾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畫直線傾斜程度的幾何要素與代數表示,是平面直角座標系內以座標法 解析法 的方式來研究直線及其幾何性質 如直線位置關係 交點座標 ...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教學反思

2012年4月10日上午,我在高一 7 班上了一節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 匯報課,也可以說是公開課。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儘管我在此之前做了精心的準備,對ppt的製作 對教學中每乙個概念的引入及需要強調的易錯點和誤區 每一道例題的講解 每一道練習題的設定 過渡語的設計 教學主線的確定,都是爭取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