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2023-01-28 22:36:02 字數 4034 閱讀 4783

設計說明: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85~88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對於學生來說,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生由認識平面上的直線圖形到認識平面上的曲線圖形,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是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

本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啟用已經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公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徵:

1、拓展空間,強化操作,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圓的特徵。

2、運用課件,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動畫的效果,讓學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3、體現數學**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思想。通過讓學生「尋找舉例生活中的圓、欣賞生活中的圓」,體現了數學**於生活,自然的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解釋及問題的解決,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維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乙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同乙個圓裡(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能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源於生活,初步感知

1、找圖形:從這幅圖中你們可以找到哪些平面圖形?(課件**含有圓、三角形、四邊形物體的**,根據學生回答課件相應的閃爍出圖形。)

2、比較:比較一下,圓與其它幾個平面圖形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從而認識圓是曲線圖形)

3、舉例圓: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其他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學生自由回答)

4、欣賞圓。(伴隨著優美的**,課件出示生活中有關圓的**)

5、揭示課題:圓的認識

[一堂課好的「序幕」如同「吸鐵石」,可以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讓學生通過「尋找圓、舉例圓、欣賞圓」,進而引出要學習的內容,貼切、自然,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要,調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美及無處不在,體現數學**於生活。]

二、自主**,合作交流

1、認識圓各部分名稱。

(1)認識圓心。

(學生折圓、匯報發現)師:我們把摺痕相交的圓中心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畫出圓心並標出字母o )請大家在你們的圓形紙上標出圓心,並用字母表示出來。

(2)認識直徑。

師:如果我們把其中的一條摺痕用筆描出來,就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這樣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用字母d表示。(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直徑,並標出字母d )請同學們也在你們的圓形紙上畫出一條直徑,並用字母表示出來。

師:在畫直徑時應該注意什麼,誰能說一說什麼樣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引導學生概括「直徑」概念,強調「圓上、圓內、圓外」的區別)

(3)認識半徑。

(教師在剛才的基礎上畫出一條「半徑」)師:這樣的線段就是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學生畫半徑,用字母表示,概括半徑概念,課件出示,強調「任意一點」。)

(4)(課件出示)練習:判斷下面的線段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為什麼?

(1) (2) (3) (4) (5)

2、**圓的特徵。

(1)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圓的特徵,填寫「發現單」:

關於半徑,我們發現了

關於直徑,我們發現了

我們還發現了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是

(2)學生匯報交流。

(3)結論:在同一圓內(或等圓)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2倍,也就是「 d = 2r 或 r = 」 。

(4)(半徑、直徑關係)練習:課本p88第3題。(課件出示口頭練習)

[「兒童的智慧型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通過讓學生在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中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積極合作,這樣做有利於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在這裡學生的學習不只是「文字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知

1、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麼?

(1)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

(2)半徑3厘公尺的圓比直徑5厘公尺的圓小。( )

(3)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 )

2、說一說為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動畫演示)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剛剛形成的知識得到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練習又注重與生活的聯絡,這樣的練習學生樂於參與,也有實效。]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穫?(生:……)

[讓學生自己總結,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主角」意識。]

談話: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圓,並一起交流了有關圓的很多知識,作個小小的測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你覺得哪個圖形最簡潔呢?(課件出示多種平面圖形)說說你的想法!

談話:確實,數學史上,很多數學家都對圓情有獨鍾,圓不只是最簡潔的圖形,古希臘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你理解這句話嗎?你覺得它為什麼是最美的呢?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圓無時無刻不在裝扮著我們的生活,(課件出示)石頭落入水中形成的的美麗波紋、陽光下綻放的美麗花朵、人類智慧型的結晶與大自然的完美融合、神奇的日暈現象、遠至土星四周美妙的光環……這些現象都和圓結下不解之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面其實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等待同學們今後去研究和發掘

五、課後延伸

你能用幾種方法量出1元硬幣的直徑?試試看。

[問題的延伸是活動的繼續,是學習的繼續,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也正是學生真正學會數學、感悟數學的繼續。通過「量出1元硬幣的直徑」這一問題,有意識地讓學生帶著數學知識走出書本、走進生活,一方面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將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延伸到課後、生活中,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數學意識,進而培養創新意識,也可以繼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情感。]

附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本節課在設計中立足於學生認知、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充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多元、開放的情境中,經歷**過程以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1、以生為本,自主**。

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時,並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而且,各個教學環節始終將學生自主**的理念貫穿其中。如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小組合作對圓的特徵進行自主**等,力求使學生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新意識。

2、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課的開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通過讓學生「尋找舉例生活中的圓、欣賞生活中的圓」,由此引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中使學生愛上數學。課的結尾讓學生解釋「為什麼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這一實際問題,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審視實際問題,並且通過課件演示了幾個不同車輪的形象動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要,同時也體現了數學**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3、在多元開放的情境下進行探索性學習。

開放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成果,並促使差異成為一種資源。本課設計中多處設定了開放性的問題,這樣的安排都是基於在多元開放中尊重學生的差異這一教學思想,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學習,呈現了多樣化的結果和豐富性的學習的方法、策略。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有關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及在低年級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並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徵的描述,但教材通過...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名稱基本資訊 執教者所屬教材目錄 圓的認識楊遠志 課時1課時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 教材分析 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安排的,是為了以後更深入學習圓的相關知識奠定基礎。學生在生活中見過很多圓形的物體,已經直觀認 學情分析 識了圓,但對於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的...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畫一畫 折一折 量一量等活動,觀察 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了解 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想象與驗證 觀察與分析 動手操作 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圓的各點分布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