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施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嘗試

2023-01-28 17:57:02 字數 3322 閱讀 2077

作者:王萍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23年第07期

[摘要]高校實施研究性教學,必須注意教學形式與內容要求的開放性、教師角色定位的指導性、教學活動參與的全員性、活動價值體現的過程性、研究活動開展的**性、學生知識獲得的體驗性以及學生素質提公升的綜合性。在此同時,還要把握好思考定向、**交流、反思整合三個關鍵環節。

[關鍵詞]高校研究性教學

[作者簡介]王萍(1969- ),女,山東德州人,德州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山東德州 25302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8)11-0066-02

培養創造性人才是21世紀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從近幾年人才招聘的情況看,目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夠健全,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社會要求相結合、實際應用能力不足、缺乏拼搏意識、缺乏與他人合作和溝通的意識,不能適應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提公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其創造能力,必須結合具體學科從課堂教學做起。

研究性教學,是教育者通過建立一種合適的體系,採用一種恰當的模式,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激勵、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由此可見,高等院校實施研究性教學勢在必行。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仍然不同程度地禁錮著高校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傳授高深學科知識為主要手段,以繼承前人積累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以掌握知識的數量和熟練程度為評價的主要指標。

因此,本文將對高校如何實施研究性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一、高校實施研究性教學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學形式與內容的要求:開放性。

傳統的教學形式,在時間上僅限於課堂的45分鐘,空間上也侷限在教室。研究性教學對教學形式的要求卻是開放的,這意味著教學的廣延性,即時間和空間上的廣延性。時間上的廣延性是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一堂課的開始,包含著師生課前知識、經驗、問題的必要準備,一堂課的結束只是研究性教學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學生在課堂上激發、累積起來的問題意識把他們引向課外、引向對世界積極主動的探求與思索中。空間上的廣延性是指教學的地點可以是多樣的,學校與自然界、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實踐基地、教室與圖書館、教室與實驗室、教室與宿舍等相結合。

傳統教學的內容選擇一般侷限於教材,或者以此為基礎在專業知識方面由教師予以拓展。而研究性教學的內容是開放的,表現在教材與其他知識資源的結合。好的教材不僅能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他們提供自主**的思維方法。

此外,還需要其他相關知識資源的補充,如與專業教師座談、查詢網上資源、閱覽期刊及著作等。廣泛地涉獵會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能夠拓寬學生視野,全方位地訓練學生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是開放的,有彈性的。教學的視野絕不僅限於課堂、教材,而是隨時把師生引向對外在社會與自然界的關注之中,大大拓寬教學的空間,使師生得以在更廣闊的視野中去尋找、把握、研究問題。正是廣闊思想空間的創造,「研究性」教學才會真正成為可能。

2.教師角色的定位:指導性。

與傳統教育相比,研究性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開展起指導性作用,充當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評價者的角色。所謂組織者,是指教師在研究性教學的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起組織作用;所謂指導者,是相對於主宰者來講的,指教師在研究性學習的各個階段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而非越俎代庖,導致學生失去主體地位;所謂參與者,是指教師在研究性學習實施的全過程與學生一起進行研究,並在研究基礎上進行反思和評價;所謂評價者,是指教師應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對研究內容、學生與教師等方面進行正確的評價。

總之,教師不是主宰教學的權威,而是教學活動的促進者。「教師不是作為傳聲筒,而是作為乙個帶著理智、情感、智慧型,與學生平等的個體,超越簡單知識授受,參與到深層次的教學情景的創造性建構之中」①。

3.教學活動的參與:全員性。

教學活動參與的全員性主要是指全體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的積極參與和指導也不可缺少。學生的全員參與性首先表現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學習者,「人」則意味著心理發展具有特殊性,所以,要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個性。

只有全體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得到了承認與尊重,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參與。在實施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個性特點,制訂恰當的研究計畫,實現個人的研究目標。全員參與的另一種表現是學生共同參與。

在研究性教學中,學生面臨的問題是綜合的、複雜的,需要依靠夥伴的集體智慧型和分工合作。通過合作學習與研究,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形成知識資訊的多向建構,取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同時也鍛鍊了合作意識與能力。

4.活動價值的體現:過程性。

重視學習、研究的過程價值是研究性教學的乙個重要特徵。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重視學生學習結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預期結果。而研究性教學則更為看重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

過程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對人的成長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研究性教學的過程,注重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其學習結果不只是侷限在「具體」而「有形」的製作成品上,如回答問題、做作業、撰寫**等,而是更加注重讓學生掌握情況調查、實地觀察、資料查詢、文獻研究以及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等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技能。對於大學生,不但應掌握某項具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能夠以所學知識為媒介,提公升自己選擇、判斷、解釋、運用、發現與創造的能力。

5.研究活動的開展:**性。

英文「study」一詞,既有「學習」的意思又有「研究」的意識,這表明學習和研究本來就有著密切的聯絡,研究的過程實質上是乙個**過程。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這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它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得出結論的**性學習過程。

學習的內容是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教師不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是呈現、引導、歸納一些需要學習、**的問題,從而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得出結論。「任何知識都既是**的產物,同時也內在地蘊涵著**的過程與方法,還是未來**過程的原材料」②。知識與**魚水相連,密不可分。

在**中獲得的「真」「善」「美」,因為浸潤著學生的血脈才具鮮活的生命力。

6.學生知識的獲得:體驗性。

傳統教學以知識傳授為手段,主要通過間接經驗的學習,以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千百年來人類積累的豐富知識體系為目的。相比之下,研究性教學不僅重視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理性認識,如知識的理解、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而且還非常注重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即知識**過程中內心的各種體驗。現代學校的教育功能不僅在於實現文化傳遞,還要發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綜合素質。

以培養創造能力為例,創造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能力和方法,而且是一種意識、態度和觀念。有創造的意識,才會有創造的實踐。僅僅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創造實踐活動,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創造行為的個人觀念體系。

另外,學生的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也只有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方可形成。

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嘗試的實踐與思考

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施久紅 我國新課程計畫首次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必修課程體系,旨在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 的學習方式,滲透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因而成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亮點,吸引著各校師生的實踐和探索。我校早在幾年前就已...

體育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體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對學生而言,必須遵循 自主而不制主 的原則。在研究性學習的操作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按照該原則進行,使學生在每一次研究過程中保持80 以上的貢獻度,讓他們能夠體驗 參與 協作 思考 實驗等 而對導師而言,必須遵循 指導而不主導 的原則。一般主要是在選題 步驟 方...

對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 研究性教學模式是教師精心創設問題,啟發引領學生充分參與 主動 的一種實際化 現場化 實踐體驗與成果展示相結合的教與學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意識,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關鍵詞 c語言程式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