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

2022-04-04 11:12:28 字數 4804 閱讀 2952

研究性學習是教師或其他人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的前提下,由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以直接經驗為基礎,通過對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自主的發現問題,**問題,以取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初中物理課程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學**,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能很好的讓學生通過親身的經歷和體驗科學**活動,激發對初中物理學習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科學**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筆者認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應包括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並提出新問題

杜威曾指出,教學法的要素與思維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要有乙個真實的經驗情境,以此為出發點,才有期望獲得正確探索理論的科學方法。教師為學生創設—定的問題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務,即建立問題的初始狀態應該是研究性學習的第一階段。

2、引導認知操作,經歷和體驗研究過程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問題的操作過程即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其作用是誘發學生自主探索動機的最佳「心理場」。教師應相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努力讓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實踐者。

3、拓展目標狀態,引發學習環境的開放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其內容大多是課本上所特有的,但它**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它應該成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應用及結果的表達等也可能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就為教師、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乙個寬鬆、和諧、開放的學習環境。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實驗研究解決後,在教師的鼓勵下會投以更大的熱情,提出更多新的問題,去探索,去研究,以延伸課堂教學。

下節課上,學生會帶著更多的問題走進教室,走進研究性學習。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一般可以「以教材知識點為基點,以開放性問題為線索,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也可以課前布置學生列出預習提綱,包括知識層次、知識結構、重點以及實驗**的設計思路、需要提供保障實驗成功的器材、實驗步驟以及讀不懂思不透的疑難問題;然後在課堂上展開實踐、**、交流以獲得新知識、歸納得出新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布置開放性的課後練習,以便於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並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習慣,從而促進研究性學習的發展。

我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及反思的基礎上,覺得研究性學習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按學習內容可分為:分析比較型、理論分析型。一般的課堂教學程式可定為①確定目標→設計方案→操作研究→得出結論分析總結。

②其中學生的活動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或查閱資料→實驗操作或收集資料→分析現象並討論研究→總結歸納得出結論→獲取新知引發新的思考。③而教師的活動則是:

創設問題情境→點撥指導→反饋資訊→適度評價→布置新任務。

下面我通過教學例項來闡述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課堂教學。

這節課重點要解決的是通過**得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能應用流速與壓強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那麼教師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展開課堂教學,並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是擺在我面前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如:

在上《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這一節課時,為了能更好地創設問題情境,用攝像機預先拍好水把桌球頂著錄像和買些光碟來剪輯如我**一段。)

(—)、明確研究目標

筆者在課前,預發—份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計畫書,內容如下: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學習課題研究計畫書

學生在課前(如放假時間),通過閱讀課本,查詢資料(可以是上網查、查閱資料),小組討論,訪問專家等表式)以書面形式盡力完成課題研究書,小組長做好分工和負責執筆完成填寫,各個組員都有不同的任務,為了對個組員工作成效如何,先讓組員自評,再讓組長對他們進行評價,最後還有指導老師對各個課題研究書進行評價、評比等形式。

(二)、提出問題、猜想並假設

新課開始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依據本小組的討論,紛紛匯報各自研究的課題,圍繞本節課來提出需要解決的各種課題

如:小組1,課題1:是不是吹硬幣就一定可以「跳起來」?為什麼?應怎樣吹?是什麼原因?

小組2,課題2:流體壓強與流速有何關係?

小組3,課題3:(1)、往懸掛的兩個桌球中間吹所為什麼不是分開而是靠攏?(2)、兩球靠攏的原因是什麼??

小組4,課題4:用一條直尺往兩艘紙船之間划水,為什麼兩艘紙船會靠近,而不是?

小組5,課題5:為什麼那麼重的飛機能飛起來? 它的機翼有特點?

小組6,課題6:為什麼人在等火車時,都要站在安全線外?

小組6,課題7:往豎直向下的兩張吹氣,兩張紙怎樣運動?為什麼?

明確研究課題後,各組學生一一交流自己的想法,提供對某一課題猜想的理論依據、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和得出結論。

例如,對於課題1:學生猜想:是否由於吹氣時,硬幣上方的空流流速大,上方的壓強比下面小,下面的空流將硬幣托起。

理論依據:硬幣的質量、重量、體積等都沒有變,變的只是吹氣的時候,硬幣的上、下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變了,上、下壓強變了,產生了向上壓強差,從而把硬幣托起來了。

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我們無論是進行實驗或思考問題,都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數法

(三)、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

對於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這一實驗**課題,學生根據對以上課題2、3的猜想,既然影響物質吸熱的多少跟物質的種類、質量、公升高的溫度有關,那麼就可以採用控制變數的方法來展開研究。有的選擇了方法一:不同物質,在質量相同,公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比較它們的吸熱多少;有的選擇了方法二:

不同物質,在質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比較它們公升溫的多少;對於方法3,幾乎沒有學生選擇,原因是很難實際操作。同學們經過修改並完善自己的研究計畫書,討論確定了以上的實驗思路,然後就本**實驗課題所需要的實驗器材、實驗條件進行分析討論。①選擇兩種不同的物質:

有的選擇常見的砂和水,但感到成功可能性差,因為砂的傳熱很不均勻,且很慢,也很難測溫度的變化;而選擇水和煤油,效果則更好,這也向教材的權威性提出了挑戰,也正是研究性學習所需要的。②選擇合適的測量儀器:天平測質量,溫度計測溫度;隨著討論的深入,同學們發現:

目前沒有任何儀器可以直接測出吸熱的多少;此時教師及時引導點撥可以根據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感知吸熱的多少,加熱時間用停表測量;③要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多少就必須保證它們在相同的加熱條件下進行,即用相同的酒精燈燃燒或相同功率的電熱器通電(通過變壓減慢加熱速度),水和煤油盛放在相同的容器中(大量筒),用相同的溫度計來測量它們的溫度。

選擇該課題的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其他組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後,全體學生都明確本實驗**的方法、實驗器材及所需要測的物理量及實驗記錄表。

對於方法一: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如下表(一)

m=200g (保證公升高相同的溫度)

對於方法二: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如下表(二)

m=200g (保證加熱時間相同)

在此基礎上全班同學動手實驗操作一起來**: 比較不同的物質的吸熱能力。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隨時巡視、指導、點撥,確保每個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經歷實驗過程,感悟**方法,學會收集實驗資訊,學會分析比較,歸納得出結論。

(四)分析現象,總結歸納

學生通過實驗,收集到了實驗的資訊及資料,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各小組負責交流評價的學生站出來紛紛表述自己的觀點。對於表一:

結論1 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公升高相同的溫度,水的加熱時間長;結論2、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公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熱多;……學生有多種合理的答案,經過師生討論最後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公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並不相同。對於表二:

結論1 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熱時間相同,水公升溫少;結論2 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公升溫度少;…… 最後師生得到共同的結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公升高的溫度並不相同。歸納以上兩個結論,共同說明了一點:

不同物質吸熱能力不一樣。這個時候,就很自然的引入了比熱容這個物理概念來表示物質的吸熱(放熱)能力,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感知並理解了比熱容這個抽象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自始至終通過獨立提出問題,共同參與活動**,體驗過程,歸納總結,形成新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解決課題4、5。

(五)布置作業,拓寬學習環境

新課即將結束,有的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既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不一樣,那麼竹筷與不鏽鋼湯匙傳熱的本領一樣嗎?不同的液體(如水和煤油)傳導熱的本領是否一樣呢?

它們傳熱的快慢跟那些因素有關?有怎樣的關係呢?等等。

至此,學生已對許多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通過主動**去發現新問題,探索並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在**的基礎上反思形成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小**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已延伸到課外,相信學生一定會在更廣闊的研究性學習領域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發展創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實施的注意點

(—)、注意選題

由於研究性學習有很強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自主性,教師與學生在選擇課題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原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等因素,選擇適合學生開展研究的課題,把好選題這一關,筆者在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題:

1.浸透科學家及其科學研究的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介紹。如歐姆定律的建立,焦耳定律、電生磁現象及電磁感應現象、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阿基公尺德原理、功的原理。

2.選取教材中的適當內容,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如音調、電阻大小、滑動摩擦力大小、動能大小、重力勢能大小、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等影響因素,速度、壓強、功率、電功率、比熱容等概念的建立。

3.結合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如導體的絕緣能力、傳熱能力、導電能力等。

4.結合當地生產、生活實際,將課堂學習推向課外。如熱機的使用帶來的環境整治,光汙染、聲汙染、熱汙染的研究等等。

(二)、加強管理

無論是學生填寫研究計畫書,還是課堂上的**過程、課後撰寫**、繼續**新問題,教師都應加強紀律管理和安全指導,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合作者、組織者,學生研究性學習情感體驗的培育者以及教育資源的開發者。

在新課標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

研究性學習是教師或其他人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的前提下,由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以直接經驗為基礎,通過對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自主的發現問題,問題,以取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初中物理課程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學 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

初中數學在新課標中教學方法

摘要 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觀察 操作 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其正確認識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對傳統數學教學方法進行...

發展性評價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

在現行教育過程中,教育評價一直起著指揮棒的作用。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長期以來多是運用水平性評價和選拔性評價。學校通過單元測驗和期末考試來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期末考試的分數作為評價學生這個學期學習情況的唯一手段。但是,這與當前實施的新課程理念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從現行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