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物理教學中

2022-12-04 15:15:02 字數 6298 閱讀 3330

進行德育教育

長春市郊區教師進修學校張亞賢

教書育人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作為育人的德育教育當然應該是

學校工作的首位。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幾方面的教育,它貫

穿於學校的所有工作之中。其中,佔據著學校工作的大部份時間的課堂

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

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1.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學教育目的決定的,也是物

理教學大綱明確要求的

學校的課堂教學是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

發智力的主要手段。

物理學科對於完成德育教育任務,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學大綱中

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要重視科學態度

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要結合物理教學進行

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物理教學,學生在學習有關物

質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和物質基本結構的知識中,受到觀察、實驗、物理

思維等等優良品質的薰陶。這些,都將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投身於祖國

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必要的基礎。

2.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社會對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

評價的重要依據

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最終要求和評價表現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而

在綜合素質中,政治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沒有無教育的教學,教學都有教育性。物理知識及其發展的本身有

著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學時卻又要通過教師的思想、觀點、方

法和品德所取捨。課堂不可避免地成為任課教師宣揚他的政治思想觀點

的陣地,表現他的思想道德水準的場所。中學時期正是從少年走向青年

的時期,也是成長的重要時期。做為物理教師通過物理教學,促進學生

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方法去觀察事物,研究

問題,培養堅毅、頑強、鑽研、創造、渴望求知、滿腔熱情和實事求是

等優良品質,應該成為他的一項基本教學任務。

(二)可能性

1.物理學本身有著德育教育的因素

物理知識及物理學的發展都貫穿著大量的德育因素。這不是外加

的,而是其內在所具有的功能。

(1)物理學的發展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大至宇宙星

系,小到基本粒子,從力、熱、電、光到原子物理,從實物到場,無不

證實自然界的物質性及多種形式的運動及其規律性,從而證實了馬克思

主義的唯物論;力的相互作用、電磁的統

一、原子中的正負電荷、光的

波和微粒二象性等

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物態變化、物體運動的臨界狀態的改變、原子核的轉變等等都是量變引起質變規律的例項,人們對光的本性的認識發展等說明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普遍價值。這些都說明自然界的運動發展是遵循辯證法的。

至於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的得出、

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知識的應用、物理實驗的進行,也都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和方法。

(2)我國科技的發展充滿了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光輝事例。我國古代科技的卓越貢獻,除了四大發明外,還有做為現代文明基礎的諸多的發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技術,在短短四十年裡走完歐美資本主義幾百年走過的路程,一些物理分支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這些成就說明我國有一大批熱愛祖國的優秀物理學家和科學技術工作者。以這些事例教育學生會使學生自豪、自信,並堅定其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奮鬥志向。

(3)物理學家的高貴品質是學生學習的典範。物理學家那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刻苦鑽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美德等無數事例和軼事,都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教材。

2.物理學提供了進行某些德育教育的條件和方法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重視觀察和實驗,重視理論聯絡實際。物理實驗的操作,物理現象的觀察,為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的觀念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和方法。

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規律的得出,物理理論的研究與應用,為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樹立相信科學、應用科學的觀念創造了條件。

物理實驗的有趣,物理現象的釋疑,物理規律的應用,物理計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前景,物理故事的閱讀,物理學家的軼事,物理教具的創制等又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慾望和追求真理的願望。

二、怎樣寓德育教育於物理教學之中

(一)提高物理教師自身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質和進行德育教育的自覺性教師要端正教育思想,認清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而應該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既教書又育人,應該清除「課內教書,課外育人」、「科任教書,班任育人」、「傳授知識技能靠教學,發展能力靠課外活動,思想政治教育靠集中突擊」、「只管考分高低,其他一概不管」、「做不做實驗一樣,會算題就行」等錯誤認識。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為人師表,人師者必自重。

想想看,哪位學生不希望他的物理老師是一位積極上進,為人正派,

滿腔熱熱情,情緒飽滿,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呢?哪一位學生不希望自己在一位師德高尚,學業精湛的物理老師教育和薰陶下健康成長呢?教師的示範作用是最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二)鑽研大綱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物理教師要同時深刻理解、掌握《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中學德育大綱》兩個大綱中對德育的要求。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要挖掘出教材中德育的內在因素,以便把它轉化為課堂教育的實踐。教材中有些是明顯的德育內容,更要充分的加以利用。例如:

課文中、插圖中、習題中、閱讀材料中都提到了哪些我國古代和現代的科技發明、成就?哪些物理學家的名字?哪些不朽的物理著作?

哪些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哪些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哪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等等。(三)要掌握必要的德育教育材料物理教師應廣泛學習,博覽群書,以掌握進行德育教育的豐富素材和大量知識。特別是那些鮮為人知的材料和易被人視而不見的內容。

1.要系統地學習一些經典著作如辯證唯物主義常識、《自然辯證法》、《反杜林論》、《矛盾論》、

《實踐論》等。這些書儘管已經學過,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自己教學經驗的積累,再反覆地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實際地學,就必然會有新的體會。並將使自己的觀點、方法逐漸成熟。

2.要學習物理學史,特別是我國物理學發展史通過學史的學習,將懂得許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就是從物理學的發展中歸納概括出來的,許多物理學發展的事例也不斷證明辯證唯物主義的正確,因而將會更自覺地、更深刻地將物理知識與辯證唯物主義結合起來。通過學史的學習,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科技對全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朽貢獻,能更好地了解建國四十年來現代科技的偉大成就和飛速發展,更加自豪和體會出社會主義優越性。通過學史的學習,知道我國科技發展曾有過一段停頓落後的時期,也知道我國現在還有差距的方面,從中更能激起責任感和緊迫感。

3.要翻閱報紙、刊物、雜誌和傳記從而了解更多的國內外物理學家的生平、成就和軼事,積累生動的素材,如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對我國物理學科和科技工作有過重大貢獻的專家學者的卓越成就,一定要為廣泛宣傳我國物理學家而占有大量的素材。同時,也要適當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的成就和他們的軼事,特別是教材中提到名字的物理學家(包括單位中涉及到的)。要突

出他們的愛國心,堅毅不拔的精神,絕妙思維的方法等。以做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四)把握住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原則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要求物理教師有意識地在物理教學中把德育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1.在教學思想上要貫徹意識性和可行性統一的原則意識性就是要求物理教師有意識地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一方面主動地動腦筋、想辦法,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收集德育的廣泛素材,有目的有計畫的進行。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師自己的德育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用正確的思想、觀點、方法去理解教材,進行德育教育。

可行性就是要考慮到學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能夠接受、樂意接受。學生是能接受正面教育的,但也存在著逆反心理,弄不好會產生牴觸情緒。因此在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注意方法,使學生樂於接受。

2.在教學內容上要貫徹知識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教材內容的思想性必須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才能體現出來。智育和德育的有機統一,是教學的客觀規律之一。思想性寓於知識之中,不能脫離知識單純地進行思想教育。

3.在教學方式上應該是課堂滲透和課外薰陶相結合課堂滲透就是要求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使德育內容逐漸地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中。課堂上不能採取硬灌的方法,要採取一點一點地滲透正確的思想、觀點、方法,使學生的頭腦得到滋潤。慢慢地使其吸收,茁壯成長。

滲透就要求真正地把知識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做到水乳相融。這是需要教師下功夫才能做得好的。除課堂滲透外,物理教師還需用一定力量搞好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主要靠薰陶和感染,達到育人的目的。

課外活動也有條件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使得活動生動活潑有趣。它在擴大學生德育方面的視野,滿足一些認識和心理的特殊需要,實現理論聯絡實際,

增加興趣等都有著良好的作用。

4.在教學結果上要實行動機與實效一致的原則實效就是要求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要有效果,不要做無用功。有效果要體現在高效率上,這種高效率是德育和智育同時的高效率。因此,

一堂好的德育滲透課,也必然是一堂好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課。

以上幾項原則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

(五)掌握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制定德育目標要整體地、系統地制定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計畫和每一章、

節的要求。這樣將以整體的功能,產生更

大的效果。鑑於當前已提出了

《中學物理德育大綱》,它可以做為制定德育目標的根據,這裡就不再贅述。

2.德育滲透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做到有機、有序、有度。有機。就是在物理教學中所滲透的德育內容必須是課程內容內在的東西。

由於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因此,究竟在某節課中應該滲透什麼教育,應從實際出發,對於明顯的德育教育內容(即顯性的)就明確點出,

對於隱含的德育教育內容(即隱性的)就不硬性點出。例如:講「機械運動」時,就應明確指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而講「物體平衡」時,只需說明「平衡是有條件的」,卻不用提出「平衡是暫時的,不平衡是永遠的」等。

總之,不能強求一律,生硬聯絡,把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引向歧途。如果要求每節課都必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當然是不科學的做法。但要求在物理教學中必須進行德育教育則是應該的。

有序。就是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應該有規律。一是指教學過程中必須符合認識規律和教學規律。

這些規律的本身就是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二是指德育滲透要循序漸進。青年學生的思維正在成長,

接受教育是日積月累的,量變引起質變,就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德育教育所要求的觀念、思想、方法和品德等。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反覆進行,持之以恆。比如:

天長日久地認真實驗和讀數,並逐漸提高對實驗的要求,就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有度。就是要求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要有適當的限度,要恰到好處。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要滲透什麼內容,滲透到什麼程度,絕不要占用更多的時間,話說到就為止,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3.德育薰陶物理教師在課內外的各種教學活動中進行德育薰陶,就是要創造情境和起示範作用。

創造情境。使學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課堂內教師要創造乙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的情境。

至於愛國主義的素材和物理學家的許多軼事,除在課堂上進行必要的講解外,在課外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看,去講,去寫,去研究,去張貼物理牆報、舉辦物理講座、報告會,

進行物理智力競賽、組織物理興趣晚會、參觀訪問,開展物理小組活動、

製作教具,編寫物理習題、課外讀物、繪製物理掛圖等多種豐富形式,

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以達到教育目的。

教師的示範作用。身教勝於言教,無聲勝有聲。教師的一言一行,

都表露了教師的思想、觀

、思維方法、志趣、品德和精神面貌。教師的感情、表情、情緒對學生都會有影響和感染。例如,在講到祖國成就時,教師應滿腔熱情;在分析問題時,教師應思路清晰、深入淺出、條理清楚。

4.德育的效果檢驗一堂真正滲透進行德育教育的物理課,必然是學生容易懂、願意上的課。因為有機地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及道德品質的教育,必然使學生精神振奮、思想向上、生動活潑。而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去講解物理知識,將會促使學生能以更高的效率掌握物理知識和研究方法,並使自己的認識能力不斷得到發展。

這樣的課,教師的自我感覺一定很好,也一定感到是一堂自我提高的課。因此,師生雙方都感到滿意和受到教育是德育有實效的體現。

三、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防止表面化要正確理解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按教學規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去領著學生研究物理,用無產階級的立場、情感、態度去感染學生學習物理。不能只看是不是有政治語句進行說教,那將會導致表面化,出現「政治口號」、「貼標籤」、「穿靴戴帽」等錯誤傾向。

2.防止片面性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全方位德育教育中的一部份,是全域性中的區域性。不然的話,就會導致片面性,出現對物理課堂教學德育要求過高和求全的傾向,而忽視物理科學的自身規律反而削弱了德育教育效果。

3.防止一陣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只是搞一陣,應付局面,也不能時搞時停。滲透要一點一點地進行,薰陶要逐漸地感染,功到自然成。如果半途而廢,對學生、對教師都沒有好處。

在物理教學中怎樣落實三維目標

在歷年的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將課堂交給學生,把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總目標。通過多年的教學,我覺得要落實好三維目標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重視 結果 更要重視 過程 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乙個認識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科學設計,藝術引導,合理地 收...

在物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一 影響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原因 一 傳統 注入式 教學法沒有為學生的提問創造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的激發,教師習慣於面面俱到,把什麼問題都在課堂上解決,所有的內容都講透講深,不給學生課後留下疑難。學生幾乎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及提出問題的可能,一節課幾乎被教師的講授給 壟斷...

闡述在物理課堂中怎樣實施情景教學

當今社會,國際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提問,缺少情景創設,導致學生缺乏問題意識,不能發現問題中所包含的正確規律,而無法用己具備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