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自製讀書筆記

2023-01-27 06:03:03 字數 5066 閱讀 6452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習筆記

四川自考區課程編碼00443

主編:李秉德副主編:譚仁梅

版本:2023年10月第1版

說明:由於網上沒有相關資料,決定整理乙個共享給大家,2023年1月考了86分,此次考試沒有一道計算題,實驗法考得比較多,另外,十

一、十五、十六章基本未考。祝考生順利過關!

第一章緒論

一、選擇:

1、解放思想首先從各種權威中求得解放,其次要從習慣勢力中求得思想解放。

2、亞里斯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對研究學問的人來說就是要不唯上、不唯書、要唯實。

3、培根形容科學頭腦說:「這個頭腦十分敏捷而又廣博,能夠抓住事物間的相似之處,同時又十分穩妥,能夠確定並區分出事物間的細微差異。」

4、深入思考是在占有豐富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

5、科學上的發明創造大都萌生在合理的假說中。

6、科學的概念、範疇和一般原理都是通過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

7、選題時要審度自己所面臨的主客觀條件,要根據這些條件,結合問題大小與難度,來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課題。

8、查閱文獻要先查索引,看文摘,閱讀文獻綜述、科研情報及動態;然後按圖索驥從中再查詢與研究有關的資料並做出摘要或記錄,直到不能再發現新的內容為止。

9、研究工作計畫中要明確規定所要研究問題及範圍、研究方法、研究物件的抽樣和時間進度等。

10、蒐集的資料首先要鑑別,就真實性、可靠度及價值大小進行辨別取捨。

10、教育科學研究步驟中最重要的乙個階段是分析研究。

11、研究報告一定要包括研究目的、物件或抽樣、採用方法、研究經過、材料歸類與整理、結論及本研究的限度和下一步研究的啟示等。

1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揭示了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思想發展的普遍規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要按客觀事物本來面貌來認識他們,不要為種種唯心主義觀點蒙蔽,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聯絡的,不要孤立地看問題,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不要靜止地看問題,現象與本質間存在著矛盾,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13、研究過去的教育情況只能用歷史法;估計未來的教育情況要用**法;研究現象是直接觀察所及的可用觀察法;只能用間接方法了解的可用調查法或文獻法;對設想或假說不知結果的可用實驗法;已見結果而不知原因的可用追因法或經驗總結法;欲知確切數量須用測量法;整理大量資料須用統計法。

14、運用比較、歸類與類推的方法分析材料就是根據一定的標準,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事物間相同和相異點然後進行歸類和類推。

15、腦力加工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是就事物的性質進行分析,在分析基礎上加以綜合,找出事物的本質特點。

16、歸納與演繹:歸納是從同類事物中歸納出帶有普遍性規律來。演繹是根據普遍性的規律去推論某乙個別事物。

17、抽象與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中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撇開非本質屬性。概括是在思想中把從事物中抽取出來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具有這些相同屬性的一切事物,從而形成關於這類事物的普遍概念。

18、科學思維運用中的想象與假設是在掌握事實材料的基礎上把思維引向更深更廣的範圍中去,對事物的本質及其相互間的聯絡有新的認識。

19、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向:在黨的領導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指引下,立足於我國教育實踐,放眼世界和未來,力求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20、學習教育科學的要求是:全面系統學習,不要淺嘗輒止;創造性學習,博採眾長。

二、簡答:

1、教育的重要性:

a、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教育;

b、發展生產需要教育;

c、社會不斷進步需要教育。

2、教育科學的重要性:

a、按教育規律辦教育就得學習掌握運用教育科學;

b、接受過去違背教育規律而受到的懲罰教訓;

c、掌握教育規律才能有效進行教育工作。

3、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a、科學本身的進步要求研究成果不斷;

b、建立具有中國特色教育科學體系的需要;

c、教育工作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就必須認真研究教育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d、教育科學研究需要走在實際工作前面。

4、科學研究的態度是什麼:a、熱愛真理、忠誠老實;b、嚴肅認真、一絲不苟;c、解放思想、獨立思考;d、不畏險阻、勇攀高峰;e、謙虛謹慎、團結互助。

5、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的特點:

a、客觀性;b、規律性;c、可驗證性;d、系統性;e、準確性;f、創造性;g、艱巨性。

6、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a、發現問題;b、了解情況;c、深入思考;d、實踐驗證。

7、腦力加工的型別(深入思考):a、比較、歸類與類推;b、分析與綜合;c、歸納與演繹;d、抽象與概括;e、想象與假設。

8、教育科學研究步驟:a、選題;b、查閱文獻及初步調查了解;c、制訂研究工作計畫;d、蒐集並整理資料;e、分析研究;f、撰寫報告。

第二章抽樣

一、選擇:

1、多級抽樣只是為的借助中間階段抽樣作為過渡,便於抽取最後的樣本。

2、分類或分層抽樣意義在於縮小各單位間的差異程度而更具代表性。

3、有人把按目的抽樣法抽選出來的樣本叫做有偏樣本。

二、解釋:

1、抽樣:從乙個總體中選取一部分作為研究物件。

2、單純隨機抽樣:全憑機遇來抽樣。

3、等距抽樣:根據研究目的,按與研究有關或無關標準,把總體各單位按次序排成表,按相等距離或間隔抽取足夠數目的樣本,也叫機械抽樣。

4、分類抽樣:也叫分層抽樣,先把總體按一定標準分類或分層再按類層抽取一定數目的物件。如按男女分類或成績分層。

5、多級抽樣:也叫多階段抽樣。總體太大而樣本只能佔很小比率時的抽樣方法。

6、整體抽樣:從總體中選取乙個或幾個單位整體來作為樣本。

7、有意抽樣:按目的抽樣。如研究特異或弱智兒童的學習特點。

三、簡答:

1、抽樣的必要性:a、以總體作為研究物件是不可能或不必要的;b、減少了物件使工作易於進行;c、節省人力物力財力;d、實驗開始沒有把握。

2、如何才能搞好抽樣:a、明確推廣範圍即總體界限;b、樣本具有廣泛代表性;c、樣本必須有足夠數量。

第三章觀察法與調查法

一、選擇:

1、巴甫洛夫在實驗室裡貼上「觀察觀察再觀察」的座右銘。

2、蘇霍姆林斯基曾先後為三千七百名學生作了觀察記錄。

3、科學儀器及現代技術的運用,克服了人的感官侷限性,增強了感官認識能力,提高了觀察效率,使觀察材料更客觀更精確。

4、教育觀察的途徑有:參觀、聽課、列席會議、參加集體活動。

5、觀察方法包括抽樣觀察法和追蹤觀察法。

6、調查課題的選題原則包括:目的性、價值性、量力性原則。

7、制定調查計畫包括:調查課題和目的、調查物件及範圍、調查地點及時間、調查方式方法、調查步驟及日程、調查組織及分工、調查報告完成日期。

8、調查人員符合的條件:熟悉調查課題業務知識、有一定獨立研究能力、有高度工作責任感。

9、調查的具體方法主要有:調查會、訪問、問卷、調查表。

10、調查會的優點是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彼此印證;調查會的要求是:到會人與課題相關、人數不能多、調查提綱、講清目的、按提綱發問。

11、訪問型別大致分為事實調查、意見徵詢、了解個體內心世界和心理動機三類。

12、發問的技術有直接法、間接法和迂迴法。

13、編制問卷通常有:簡單答案式、是非式、選擇式、排列式、評判式;優點是方法簡便、時間經濟;要提高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需下功夫製好問卷並在卷首說明調查目的意義和具體要求。

14、調查表和問卷的區別在於調查表偏重事實及數字材料收集而問卷側重於意見徵詢。

15、調查法的注意事項:虛心求教、忠於事實、深入調查、數量觀念。

二、解釋:

1、觀察: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眼睛、耳朵等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和觀察物件的方法。

2、科學觀察方法:在不加控制的條件下有目的有計畫地對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3、時間抽樣觀察法:記錄在特定時間內所發生的教育現象、教育人員或學生的言論舉止的方法。

4、追蹤觀察法:長期地系統地全面地觀察研究物件發展過程的方法。

5、教育調查法:為了深入了解教育實際情況,弄清事實,藉以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而採取的系統的步驟和方法。

6、訪問:調查者通過與調查物件面對面談話來了解情況、蒐集資料的方法。

7、問卷調查:用書面或通訊形式收集資料,整理研究的方法。

三、簡答:

1、觀察法的意義:

a、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b、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觀察在教育科學研究中也有重要意義;

c、對認識教育現象,收集研究第一手資料起著重要作用。

2、觀察材料的記錄方法有:a、評等法;b、記錄出現頻率法;c、連續記錄法。

3、觀察法的要求:a、客觀性;b、全面性;c、典型性;d、目的性和計畫性;e、與觀察物件建立良好關係;f、掌握觀察技術。

4、調查法的意義:a、提供研究課題的第一手材料和資料;b、制定教育政策、規劃、改革的事實依據;c、明了教育現狀,發現新的研究課題。

5、調查法的三個特點:a、間接的研究當前教育現實;b、可在自然過程中收集資料;c、以教育現狀為研究物件。

6、教育調查的分類:a、根據目的可分為常模調查和比較調查;b、根據內容性質可分為事實調查和徵詢意見調查;c、根據調查範圍可分為綜合調查和專題調查;d、根據調查物件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非全面調查又可分為隨機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

)7、調查的步驟:a、調查前的準備工作:(確定調查課題、選取調查物件、草擬調查提綱、制訂調查計畫、組織領導);b、實際調查、蒐集資料:

(書面和口述);c、整理資料:敘述材料和數量材料);d、撰寫調查報告。

第四章實驗法與追因法

一、選擇:

1、教育上的實驗遲可以溯自裴斯泰洛齊於2023年創辦的「新莊」實驗學校,但把實驗作為嚴格的方法則是經曼伊曼、拉伊、桑代克及麥柯等人提倡。

2、著名的教育實驗如柏克赫斯特的道爾頓制實驗、華虛朋的文納特卡制實驗、巴甫洛夫的心理室實驗、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相互關係實驗、陶行知創辦的曉莊師範等。

3、實驗情況加以控制的原則是:除實驗因子外,別的情況都相等。

4、變性因子有偶然性,對實驗因子的影響也許有利或許不利,但無加以控制的必要。

5、恆定因子如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或學生得到補習等必須設法予以控制使他們產生相等影響。

6、參與實驗的人「偏向」這一恆定因子的消除方法:a、不參加實驗主要工作;b、發覺自己的偏向;c、均衡法;d、迴圈法;e、制訂執行實驗手續的詳細說明抑制個人主見。

7、三種學習的遷移因子:a、前一實驗因子對後一實驗因子所生的轉移;b、以前的學習對各實驗因子所生的轉移;c、前後測驗發生的轉移。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6.從個別性的前提推論出一般性結論的思維方法是a.歸納b.演繹c.分析d.綜合 17.在研究自然和社會現象時以分析他們的起源和發展過程為基礎的一種研究方法,稱為 a.系統方法b.資訊方法c.結構功能方法d.發生學方法18.定性分析主要是對資料進行 a.系統描述b.歸納的邏輯分析c.因素分析d.演繹...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一 教育研究的物件 一 教育研究的基本物件是教育活動 關於教育研究的物件,學界有著多種不同的觀點,如教育現象 教育活動 教育問題 教育存在 教育規律等,這與各自選取的研究視角和研究領域有直接關係。一般來說,將教育研究的物件表述為教育活動,即一切以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人類實踐活動。二 教育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方法

一 行動研究方法簡介 德國心理學家勒溫在群體動力學研究中首創的方法。他將個人行為的 場理論 應用於群體行為的研究,提出了 群體動力學 的理論。在他看來,行動研究代表了實驗與應用研究之間的關係。行動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弄清某種教育作用對實際的教育過程產生的效果,並對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進行評價,用以改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