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德育素養的主渠道

2023-01-23 07:51:04 字數 1465 閱讀 2184

課堂教學是現代學校教育的縮影。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的,課堂教學理所當然應成為實施培養學生德育的主渠道。把德育教育貫穿課堂教學之中是課堂教學整體生命的一部分。

因此加強和改進課堂德育教育對提高學生的整體德育水平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理學科具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是在研究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於地理環境關係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因此地理教師必須肩負起培養學生德育教育的責任。

根據地理課堂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德育的素養必須要堅持以下原則:

1.結合教材,寓德育於地理知識之中。地理德育是在地理知識的傳授、地理能力的培養中滲透的。

認識國情就要認識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就要了解地理環境既有向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必需的場所和物質**的作用,又有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起制約的作用,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既有保護利用也有破壞汙染作用的辯證關係;就要明確在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中,人是起主導作用的,只要人類能正確認識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保護環境,使人地關係朝著有利於人類和生產的方向發展,形成良性迴圈。

2.正確引導,實事求是。在地理教學滲透德育過程中必須運用辯證的教育方法。

一方面利用自然條件的優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新舊社會對比和中外對比中,充分發掘國情優勢,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當前,要特別注意克服那種一切不如外國好的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思想。另一方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程序中遇到的困難和工作失誤,不能採取迴避或報喜不報憂的態度。

相反,應把困難講清,問題說明 ,以激發學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難的雄心壯志,鞭策他們從小刻苦學習,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醫治祖國大地的各種「創傷」而努力奮鬥,使學生產生憂國、富國、強國的崇高情感和樹立報效社會主義祖國的遠大理想和抱負。

3.開展多種形式的具有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通過地理知識的傳授,去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質,是一項長期的、潛移默化地艱苦工作。

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徵,枯燥乏味的說教是難以奏效的。必須講究方法,把握時機,適時適量,有的放矢地開展國情教育。除了運用幻燈片、**、電影、錄影等教學工具外, 根據需要還可以採用算賬法進行教育。

如講我國人口問題時,單講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已嚴重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夠的,如採用算賬法,效果會好得多。國家計生委主任彭pè i@②雲2023年4月在一次講話中指出:如果按2023年人口增長率推算,從2023年以來的20年間,全國少生了約 2.

4億人口。」若按2023年的消費水平推算(撫養乙個兒童到16歲,所需撫養費,農村為6600元,城市為18740 元),少生2億多人口,最少也要節約8500億元,比2023年國民收入(7790億元)還多710億元。拿這些錢用於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改善職工的住宅條件,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擴大企業的再生產等方面,其發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任何乙個生產部門所無法比擬的。

向學生介紹這段講話之後,這時,再問對人口問題該怎麼辦?學生自己也能正確得出結論:必須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畫生育。

有時,可運用資料、圖表等手段,進行定量分析,進行各國同類指標數字的比較,教育效果也很好。

地理課堂教學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

記憶是重要的思維活動形式之一,也是學生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既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也是促進基礎知識的掌握,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亞里斯多德說 記憶是智慧型之母。當前,人類正處在資訊時代,學生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所學的全部知識都進行記憶,但是,現在學生學習的物件是各學科基礎知識的...

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如何有效設定課堂提問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在八一班上了一節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二節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現將本人課堂提設計意圖及上完的效果小結如下 本節共分四個標題 農業與我們 農業的地區分布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和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分兩個課時來上,本節課主要解決 農業與我們 ...

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是乙個教學過程,有輸入與輸出。從備課到上課,從測驗到反饋,從批改到評講,從評估到發展,一環扣一環,環環扣緊,螺旋上公升,形成迴圈。備課不但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的知識儲備 能力起點 思維特點,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上課要把知識講解得深刻透徹,更要設定活動,讓學生去發現 發明 發揮 作業習題要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