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定位及整合 高村初中吳德平

2023-01-10 11:27:05 字數 4808 閱讀 8979

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定位及整合

吳德平高村初級中學 336109

[摘要]:世界範圍內正掀起一場教育資訊化的革命。在中小學普及資訊科技教育迫在眉睫。

置身教改中的資訊科技教育該如何進行?本文指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和既是資訊科技教育開展和教改深化的歷史必然抉擇,也是資訊科技教育開展和教改深化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資訊科技學科定位整合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人類在走入新千年之後,科學技術特別是資訊科技和生命科學的不斷突破,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將產生深刻影響,教育也概莫能外。在教育領域裡,乙個顯著的特徵就是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實現教育資訊化。

發達國家憑藉著他們已有的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教育資訊化程序中,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在這方面已落後發達國家。因為世界範圍內的資訊化程序,才剛剛起步,所以,就目前來講落後的並不遠,完全可以迎頭趕上發達國家。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口號是「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跨越式地發展」;教育部陳至立部長在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上的報告也有類似的闡述。落後可不是什麼好東西,落後就要挨打!因此,為了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為了爭取在新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我們必須加快在中小學普及資訊科技教育,爭取早日走在世界的前列。

資訊科技教育定義:所謂資訊科技教育:就是學習、利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資訊素養,促進其資訊社會化的程序。

分析該定義我們得出以下推論:1、 乙個宗旨:促進學生資訊社會化程序,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 乙個基點:培養資訊素養。資訊科技教育不只是讓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知識,而是通過它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

換句話說,資訊科技教育不等於軟硬體知識的學習,而是要使學生通過掌握包括計算機、網路在內的各種資訊工具的綜合運用方法,來培養資訊意識、情感、倫理道德;提高資訊的獲取、處理、創新的能力。3、 兩個方面: a、就教育目標和內容來說:

學習和掌握資訊科技。

b、就教育手段和方法來說:利用資訊科技來進行教育活動。

我們在實施資訊科技教育過程中,必須明確促進學生資訊社會化程序這一宗旨,立足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堅持兩手抓,(一手抓資訊科技的學習和掌握,一手抓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兩手硬,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取得資訊科技教育的最優化效果、培養出千千萬萬的資訊社會合格的公民,使我們國家豪邁地屹立於21世紀民族之林。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有賴於我們提出乙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從巨集觀上來講,資訊科技教育置身於怎樣的乙個時代背景?

從微觀上來講,身處教學改革大潮中資訊科技和教改的關係是怎樣的?亟待深入的教改該如何「走」?剛剛起步的資訊科技教育又該如何「走」?

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決定教改成敗、資訊科技教育能否取得預期優良教學效果的關鍵。

資訊科技教育觀念定位要做到兩個確保:一是確保乙個教育理念;二是確保三個轉變。

ⅰ、確保教育理念的兩個方面的落實:

①把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的資訊科技作為一種未來生存和創新的工具,讓學生掌握和應用;並在此基礎上,昇華到把資訊科技作為新世紀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文化薰陶21世紀的公民,搭建全社會公民和資訊科技和諧的生態文化的基礎。

②在實現資訊科技大眾教育的過程中,對一小部分在該領域有天分的學生實施精英教育。

2、確保做到三個轉變:

①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內容從傳授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到利用資訊科技為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和**的轉變;

②教師利用計算機教學從正統的課件製作到注意課程的整合的轉變;

③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從單純地教授技術,到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觀念的培養的轉變。

教育觀念指導著我們的教育實踐。觀念一旦有誤,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表現在教育領域內,尤為典型。

因為教育它是以一種批量化的形式進行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乙個有誤的教育觀念,好則影響一批學生,壞則影響一代甚至幾代學生,並隨之還有後遺症。因此,教育觀念定位的準確,將為後續資訊科技教育的開發、利用、設計、管理、評價提供方向上的保證。

資訊科技目標定位的四個層次:

①資訊科技知識:了解資訊科技的過去、現在、未來;資訊科技的軟、硬體知識,資訊科技對工作、社會的影響等;

②資訊科技能力:獲取資訊、傳輸資訊、篩選資訊、處理資訊、應用資訊、創新資訊的能力;③資訊科技觀念:尊重知識的觀念、樹立惜時如金的時間觀、樹立全球一體化和地球村的空間觀、樹立立足今天,面向明天的未來觀、塑造創新意識。

④資訊科技道德: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道德等問題,培養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責任感,為人類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使命感。

上述四個層次便構成了資訊素養。我們的目標也就是為21世紀輸送合格的具有資訊素養的新公民。應該說,這只是乙個總的目標、乙個導向性的目標。

無論各級各類學校它的教學條件如何都必須達到的目標。就具體目標來說,各級各類學校可依據實情設定。

資訊科技教育形式由專門課程式向專門式和學科滲透式相結合轉變。多年來,我們進行資訊科技教育(計算機教育)都是採用專門課程式的形式,把資訊科技教育和其它學科教育**開來,為資訊科技教育而資訊科技教育,身處孤立狀態的資訊科技教育,其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為業界詬病。因此,我們必須革新原有的教育形式,在專門式的基礎上,(如通過開設《資訊科技》課程,來重點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和網路等現代資訊工具的意識、知識、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課程教學中,運用各種傳統的與現代的資訊工具促進學生的學習,要滲透資訊科技教育思想,培養學生對各種學科資訊的綜合處理和創新能力。

①資訊科技和相關學科內容的優化、組合。依據資訊科技和相關學科內容的關聯性特質來實施相互的整合。如資訊科技中的漢字錄入就可以和語文教學中漢字書寫整合起來、資訊科技中的鍵盤操作就可以和英語教學中字母練習整合起來、美術教學可以利用畫板軟體來開展等。

我們完全可以從各大學科和資訊科技內容的內在關聯性來展開優化、組合。當然,這需要學科專家和資訊科技教育專家鼎立合作才能圓滿地實現這一構想。

②資訊科技教材編寫可以以作品實現來劃分章節(單元)。如在小學階段,我們可以以若干電子作品製作形式來編成一本教材。用電腦寫一篇英文文章、寫一篇中文文章、收發乙個e一mail、用畫板軟體畫一幅畫等來組成一本教材。

③資訊教育教材必須多元化、本土化。這是因為我國各地區對資訊科技教育重視程度的不同和對其投入經費的懸殊差異,由此而帶來的資訊科技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所造成的。面對這一現實,我們不可能在全國普及統一教材,要因地制宜教材本土化,而且隨著教育個性化趨勢的彰顯,以後我們的教材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量身定做。

(這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看來,它的實現指日可待)。

④資訊科技教材必須具有開放性、必須是動態的。資訊科技至今仍處於不斷發展之中,而且人們普遍用「資訊科技發展是一日千里」來描繪這一盛況。可見,我們的教材必須緊跟資訊科技發展的步伐,不斷地更新其內容。

否則,會誤人子弟,帶來後遺症。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教材內容必須具有開放性、必須是動態的。(教材沒有得到及時更新,這是我國現存教育體制的一大弊病。

資訊科技教材決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由這一特性,自然而然會引出另一特性一一教材的模組化。

⑤資訊科技教材編寫要以模組化為導向。教材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性分門別類整理,乙個門類就是乙個模組。完整的教材就是由若干模組組成的。

在這裡,編教材如同搭積木,一塊積木代表乙個模組。教材實現了模組化後,它將為我們跟隨資訊科技發展步伐,同步更新教材奠定堅實的基礎。

①資訊科技教育要打破現有班級建制,按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重新分班學習。因為現有班級是按年齡劃分的。但現實當中,由於學生們的家庭經濟狀況的分化日益明顯,造成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的參差不齊,因此我們必須以資訊科技水平來劃分班級,展開教學。

條件允許的話,要以小班制來進行資訊科技教育。

②值得借鑑的「專案活動教學模式」。專案活動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學習競爭和協商合作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對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效果顯著。該模式的基本特徵為:

以「模組組合」為課程教材結構;以專案任務為驅動力;以資訊加工處理為基線;以小組協作和教師引導為控制與導航途徑;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電子作品評價為主要考核方式。

①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對動手能力著意要求的技術。因此,資訊科技教育評價體系必須突出對動手能力的考查和評估。由此,評價體系要考查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一改以往的考試模式,重知識的考查,輕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

②從試卷考試到電子作品的評價的轉變。在此,有很從人會擔心,如果不對他進行知識、理論層面的考查,會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不系統。應該說,這種擔心出發點是好的。

但具體到資訊科技教育,特別是中小學階段的,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電子作品是資訊科技知識、理論的外化和物化形式,你不懂資訊科技知識你也就無法從事電子作品的開發。而且,考查電子作品還能考查出學生的審美能力、展現個人的風格魅力。

如果是大型的電子作品還可以考查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這在現有的考試當中是難以實現的。

③不僅要評價學習的結果,也要評估學習的過程。我們現有的考試,都是對結果的評價,少有對過程的評價。資訊科技完全可以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實現這一想法,使得我們的評價體系更趨合理。

④評價體系的多層次化。正如以上所述,我國現有資訊科技教育的實際情況,決定我們的資訊科技教學體系必須是多層次的。不同的地域,必須因地制宜開展資訊科技教育。

不同的地域,也必須制定適合該地域的評價體系。

二、整合開闢新天地

整合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絡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維持整體的過程或結果,產生聚集效應。把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裝置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整合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資訊科技之前,教師要清楚資訊科技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資訊科技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

整合的關鍵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資訊科技能力水平的提高,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新型教學結構和傳統教育思想理念的衝突,更需要全體教師的參與和社會的廣泛支援才能做好。

利用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均安星槎小學陸志豪 21世紀的教育是終身教育,任何人都需要隨時更新觀念,學習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否則將會被社會淘汰。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是進一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歷史程序。而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原來的學科課程將會出現嶄新的面貌。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整合,是 資訊科技與...

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幾點做法

數字校園 趙曉玲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聽 說 讀 寫能力。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則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方面的技術 資源 方法和語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 具有形象 生動 直觀 資訊容量大 視聽效果好 互動能力強和操作方便等特點,在小學語文教...

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工作總結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們都有體會 許多學生不會朗讀,沒有一點情感。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 創設情景,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俗話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學科的融合,必將對語文教學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計算機多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