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E脈相承」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2023-01-10 11:24:03 字數 4349 閱讀 9684

實驗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在資訊時代的21世紀,英語已成為傳輸資訊的重要工具之一,乙個人英語閱讀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他吸收有用資訊的數量和質量。carrell(語言學家,2023年)指出,在世界範圍內,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發現,閱讀是他們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從小就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 研究的現狀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小學英語語言技能教學目標的乙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作為資訊輸入(input)的一種主要手段,英語閱讀對小學生英語語言資訊輸出(output)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以及對通過聽覺所輸入的資訊的分辨和理解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必然會調動和運用以前所學過的語言知識、語用知識以及英語詞彙,因此閱讀過程既是乙個運用已知和探索未知的過程,又是乙個複習鞏固、溫故知新的過程。無論從哪方面講,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都無疑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工作,理當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

目前,在國內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大多集中於初、高中,而且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學生閱讀技巧和策略的方面,即學法的研究,只有少量涉及教法研究的文章見諸於報端,至於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的研究更是力度明顯不夠,尚需要深入研究,所以我校提出的「e脈相承」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是很有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的。

(二)選題的意義

首先,學齡兒童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此階段注重「聽和說」是符合小學生年齡發展特點的,但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的心理發展,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兒童10歲以後,已基本完成對母語的習得,邏輯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這時要把重心轉移到「讀和寫」上,以「讀寫」促「聽說」,特別是對兒童的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現階段,從學齡初孩子開始,許多教師把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簡單地定位為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授課則以唱唱跳跳、遊戲為主,著重點是對小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長時間處於只聽聲音,不見文字的階段,語言輸入形式單一,缺乏音、形、意有機的聯絡,所以不少學生見文不能讀,聽後不能寫。由於忽視了讀寫能力的培養,學生認讀記憶和運用英語單詞、句型感到非常困難,越到高年級興趣越弱。

因此,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對於小學生來說,大量的書面練習和機械的認讀練習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和所有語言學習者一樣,閱讀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其二,對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單純語言的學習,更是一種文化意識的學習,而對國外文化意識的滲透是建立在廣泛的閱讀基礎上的。真正握第二語言的精髓,並靈活的運用,不只強調聽和說,這只是日常交際的最初形式,但要更進一步的學習第二語言,則要深入語言所滲透的社會文化背景資訊上,而這些資訊的承載物是文字,所以廣泛的閱讀,是進一步提高聽和說的基礎,二者是相輔相成,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能力更顯優勢。

其三,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能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經常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認為這是中學階段的任務,現在的主要目標是「聽」和「說」,這樣勢必造成小學生缺乏對英語的深層次運用和理解,一旦進入中學,由於開始沒有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面對英語知識日益加深,加難的狀況,顯得力從心,使得中學老師抱怨小學老師教不得法,造成以後英語學習的困難,學生也漸漸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學要著眼於「為學生的終生教育奠定基礎」,要從小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正確的學習策略。

綜上觀點,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在側重聽說技能培養的同時,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樣不容忽視,並且其閱讀能力應在啟蒙教學階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不同層次的滲透培養,為學生的終生教育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理論基礎

1、從認知心理學的圖式閱讀教學論看:閱讀是學生與文章之間互動的一種資訊加工方式,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其語言知識背景參與下對文章中的資訊進行重新加工和建構的複雜過程。外語閱讀只不過是人類各種認知活動的乙個組成部分,而認知策略又是人類了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般思維方式——人類認知能力的組成部分,並非外語閱讀活動所獨有。

因此我們研究外語閱讀策略,就有必要溯本求源從智力開發的中心環節入手,研究學生的元認知結構和元認知訓練。

元認知知識是關於任務、自我、策略和它們之間的互動作用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是認知主體隨著認知活動的展開而產生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它是在認知活動進行的同時產生的即該反應。與之相比,元認知知識則是貯存在大腦中並可以從記憶中提取來指導認知活動的概念和知識系統。

二者之間密切相關。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元認知知訓,才可能產生有關自身、任務、目的等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物件,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控和調節。

通俗地講,元認知就是對認知活動的認知。在閱讀過程中離開了元認知這個「後台總管」的有效調控,閱讀圖式和閱讀策略是無法發揮作用的。隨著閱讀訓練的深入,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在不斷提高,並且在與閱讀圖式和閱讀策略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中帶動它們不斷充實與完善。

2、從人本主義有意義學習理論來看:人本主義形成於20世紀六十年代,它強調人的整體性、獨特性和自主性,強調人的潛能的發展,強調自我實現、自我選擇和健康人格作為追求的目標。有意義學習論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重要觀點。

有意義學習是指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習者是有意義的,是一種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揮重大意義的學習。在對英語教學領域,近年來有關學習者的調查報告的研究發表了很多,其中也可見到學習目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之間關係的調查和統計,這些調查和統計都有力證明了有意義學習理論在語言學習中的價值。有效的學習需要學習者很高的捲入度,需要學習者有來自內部的追求、發現、獲得、掌握和領會的慾望;同時,需要學習者把學習活動滲透到個人的認識、態度、行為等眾多的方面;同時要求學習者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活動負責。

3、學生中心論是語言教學永遠的方針:中國的教育家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這實質同西方現代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提出的「學生中心論」不謀而合。學生掌握一種外語就是語言建構的構成,在這一過程中,必然要產生個體的差異。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個體的差異,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水平,小到每乙個課堂提問都要「因材發問」,是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語言能力上有所收穫。

建構主義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4、從《國家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3-12年級)》(實驗稿)來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中、小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並且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

三、理論假設

通過**和實施小學生英語「e脈相承」閱讀教學策略,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發展其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運用能力。

四、研究過程

1、研究物件

寄宿部1-6年級的班級為實驗班級,走讀部1-6年級的班級為控制班。

2、變數

自變數 ——小學生低、中、高不同年級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因變數 ——各年級段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及聽、說、讀、寫、譯語用能力的得分。

3、研究工具

自編不同年級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問卷,英語各年級標準考試試卷。

4、研究程式

(1)為了控制好無關變數的干擾,選好實驗班和控制班。

(2)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前測,並整理好資料。

(3)對實驗班低、中、高三個年級進行針對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策略教學,從課堂教學,課後活動,作業,環境等多方面滲透。

(4)在滲透過程中,用訪談法,日常觀察法,案例法,記錄學生英語學習變化。

(5)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後測,並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結論。

5、「e脈相承」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構建

(1) 創設閱讀環境,建設好英語閱讀隱性課程。

英語閱讀的隱性課程包括校園裡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從物

質環境來說,英語閱讀隱性課程的建設主要是指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英語教學實際,充分利用校園裡的設施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外閱讀機會,使學生在無意識當中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英語知識;從精神環境來說,包括師生對學習英語的認識,校園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學校英語學習的傳統等。

(2) 滲透「e脈相承」英語閱讀教學理念,構建英語閱讀顯性課程。

1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e原則

a、 easy (容易的) ——— 在教學方法上要尊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是適宜的,為小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b、 experienced(體驗的)—— 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學生的生活經歷,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生活化、形象化。

c、 enjoyable (可享受的)—— 教學方法是有趣的,有效的,有價值的,讓學生享受到英語閱讀中的快樂。

2 英語閱讀材料e原則

a、 easy (容易的) ——— 閱讀材料的選擇要遵守「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具有適宜性和趣味性,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談

作者 楊漢宗 讀寫算 2012年第06期 摘要 何為閱讀?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閱讀是收集處理資訊 認識世界 發展思維 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同時,閱讀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見,閱讀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

閱讀教學策略小議

內容摘要 課程標準 要求 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閱讀是搜尋處理資訊 認識世界 發展思維 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

10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 課前預習,獨立尋疑 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 導讀 提示自學 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 研究,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慾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