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給予樹》教學反思

2022-11-24 16:30:06 字數 1519 閱讀 5920

《給予樹》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乙個洋娃娃,送給了乙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

在我們國家,也只有春節能和聖誕節相提並論了。一樣的熱鬧,一樣的充滿了歡樂。不同的是,在我們國家,小孩子都是處於被支配地位的。

只是不斷的得到禮物,但不會有人苛求送出什麼。家長也不會讓孩子拿著錢跑到超市去買禮品,就更不用提送禮品了。在春節裡,得與失是相互的,孩子磕頭,大人給壓歲錢。

超市也不會設計「給予樹」這樣的慈善創舉,只是不停的**。

《給予樹》這篇課文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同時,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裡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

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當然,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乙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這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愛的教育是本篇課文的教學主題。我們可以感受到緊緊圍繞「愛」字展開教學,是本堂課的主要特點。

好的方面:

1、理解「給予」。

其實「給予」即為有形的贈送禮物和無形的給予幫助兩個含義。正是因為教師在一開始便讓學生對這個詞理解到位,所以也為後來所提出的 「課文中的給予指的是哪些事情呢」這個問題做了很好鋪墊,使學生能準確的理解和尋找。

2、體會「給予」。

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亞所「給予」的東西,教師先讓學生體會小女孩對得到這份禮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從理解「如願以償」一詞入手,什麼叫『如願以償』?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乙個穿裙子的洋娃娃?

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其實這個洋娃娃不僅只是乙個玩具,更是乙個可以陪伴她、可以傾聽她的話語,可以帶給她溫暖的朋友。

所以學生就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金吉亞所「給予」給小女孩的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溫暖,是一種愛。

3、對「給予」意義的延伸

其實「給予」不僅僅是送、給,讓人如願以償,還意味著放棄、失去。課文中提到金吉婭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時候,她「沉默不語」、「低著頭」,她說話時那種羞愧、難受,說明了金吉婭作出選擇時艱難矛盾的心情。在這裡教師適時點撥了「給予」其實是在自己放棄、失去某種東西的基礎上帶給別人快樂的。

這樣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4、創設情境,進行拓展與延伸

文中沒有介紹那個小女孩在卡片上具體寫了什麼,教師為了使學生和文字的主人公金吉婭產生心理共鳴,課堂中創設情境,拓展內容,出示心願卡,讓學生讀讀上面的內容,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語句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礎上,再去讀讀金吉婭怎麼做的句子,說說新的體會,在說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動,與金吉婭產生了情感共鳴,實現了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潛移默化地賦予了文中人物鮮活的生命力,提公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給予樹》教學反思

上完課,自我感覺挺順利的。這節課能完成教學目標,但有些細節地方還做得不夠好。課後,老師們也肯定了這課的優點,指出了不足之處。一 突出了重點 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給予樹 這篇課文以 愛 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 愛 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

《給予樹》教學反思

當文字被選入教材,它的教學價值就開始被一層一層抽剝。但不可否認,文字的內在初衷是難以改變的,尤其是對於有一定時代視野和歷史厚度的文字,它那震人心魄的力量在時間的流逝中漸行漸遠。學生閱歷尚淺,稚性正盛,面對文字往往猶如面對冰冷的字碑,達其理而難通其情,因此出現了隔閡和強自說愁。給予樹 教學反思篇一 在...

給予樹課後反思

給予樹 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 愛的奉獻 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愛的教育是本篇課文的教學主題。圍繞 愛 字展開教學,是本堂課的主要特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忘掉語文本體,語言文字的訓練也要做到紮實,並要跟情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由質疑課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