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中的「多」與「少」

2022-11-20 13:00:08 字數 2198 閱讀 2788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它體現著教育的基本目的與發展歸屬,事關乙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改革開放以來,處在社會轉型期的德育,在多元文化和價值的猛烈衝擊下,面臨許多新的嚴峻挑戰。一是教師的德育觀念陳舊,對新形勢下的德育缺少方法上的調整和適應。

二是德育的價值取向過多地強調傳遞既定的道德規範知識,忽視學生的基礎德性和基本品格的養成。三是把德育過程簡單地等同於教學過程,重德育條文的識記,輕德育情感的體驗,形成有表無裡的空殼德育。

實踐告訴我們,灌輸式、控制式德育最容易導致學生的厭惡與反感。青少年們最不願意感到有人在教訓他們,最不願意接受「該怎樣,不該怎樣」的生硬說教。因此,筆者以為——德育:

最好少說教多影響。

一、 於無聲處影響。

還記得我們在養成學生文明禮儀習慣時,要求學生「見了老師要主動問好」,就這點小小的要求,具體實施起來效果卻一直不夠理想。學生見了老師不是扭扭捏捏,就是遠遠地躲開,很不自然……其實,孩子們並不是不尊重老師,也不能說他們沒有禮貌,而是沒有養成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學校不再硬性要求學生先向老師問好,而是反過來提倡教師見了學生先主動問好。

要求一變,結果截然不同——師生親切自然地互致問候,文明禮儀習慣迅速養成。

實踐證明:讓學生感覺到的教育意圖越少,其教育效果就越好。

二、 在無形間喚醒。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張:「教育的藝術不在於空洞的說教,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

陳老師的兒子迷戀網路遊戲,六年級時,已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沒日沒夜地沉溺於網路遊戲裡,學習成績迅速下降……一月以後,兒子收到父親的來信,說是媽媽也迷戀上了網路,不分晝夜坐在電腦面前,不做家務,也不上班工作……父親在信中請求兒子「幫幫媽媽」。後來,陳老師不斷收到兒子寄回的有關網路危害的資料……期末,兒子回到家中,身體明顯好了,也不像以前一回家就坐在電腦前,反倒是向媽媽滔滔不絕地講著沉迷網路的危害……

像這樣的「問題孩子」,一般性的說教對他們是不會產生太大的作用的。陳老師在控制式、懲戒式教育失敗後,另闢蹊徑,讓孩子換乙個角度來審視自己、思考問題,結果「問題」迎刃而解。

三、 親歷親為中體驗。

社會學大師費孝通告誡我們:「孩子懂道理,經常不是聽會的,而是看會的,做會的。」也就是說,學生沒有親歷親為的德育體驗,就難以內化成道德的行為。

乙個星期天,她領著5歲的兒子去公園遊玩,兒子用一架紙飛機換回了德國小朋友一輛玩具小汽車。這件事使母親大為吃驚,因為那紙飛機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那輛小汽車少說也值20美元。開始時她以為孩子說謊,但找到那小汽車的主人——德國小孩和他的媽媽時,這位德國母親說:

「小汽車是屬於孩子的,該由孩子做主。」還說:「你兒子喜歡,小汽車就歸他了。

過會兒,我會領孩子上玩具店,讓他知道那輛小汽車值多少錢,能買多少架紙飛機,這樣他就不會有第二次了。」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在「錯誤——學習——嘗試——糾正」的認知過程成長起來的。可惜的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了這個道理,常常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求孩子做每件事都百分之百正確,這對孩子來說是極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的。

我們應該像德國家長這樣: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親歷親為的實踐中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在體驗中領悟錯誤,在錯誤中學習並改正錯誤。

四、 情境氛圍中養成。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只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位小學生在日記中記下了這樣一次極有價值的活動。

我們在周老師那兒領到一些卡片,每張卡片上都寫著:「我們幫助您;也請您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助他們。」同學們不斷地把卡片傳遞出去,班裡也不斷地湧現出許多幫助殘疾人、幫助孤苦老人的事蹟。

從此我們的生活豐富而精彩,心裡總有乙份特別的滿足。

一次,我去書店,下樓時不慎摔了一跤,摔得皮破血流。一位叔叔迅速跑過來,把我送進醫院,為我**、拿藥,並用**通知了我的父母。當我父母趕到醫院向他表示感謝時,他卻微笑著從衣袋裡拿出一張與我們送出的一模一樣的卡片!

我含著熱淚接過那張卡片,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

情切、理蘊的情境教育就這麼神奇,它對兒童心理傾向起著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潤物無聲地促成孩子們在春風化雨般的情境氛圍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促成學生最大化的自我完善,在自己的班級組織了經常性的「傳話」活動。他要求學生將家長誇獎自己的話告訴老師和同學,將同學和老師讚美自己的話告訴家人……孩子們在賞識與被賞識的「傳話」活動中,激起強烈的表現慾望,既注重自己的表現,也積極表現自己。

我們深知,作為「體現著中小學教育基本目的與歸屬,統攝著整個中小學教育的德育教育」,僅憑一種示範,一點主張,畢其功於一役是不可能的。它只有像播種一樣,熱誠地、耐心地、科學地澆水、施肥、除蟲、整枝,這粒種子才能生根、發芽,最後長成參天大樹。

潤物細無聲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劉宗芳 學週刊 2017年第23期 摘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沒有任何東西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型 更複雜。它是花叢中最嬌嫩而又最質樸 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道德。乙個人良好的品德將會使他終身受用,可見小學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 知識水平有限,將品德教育貫穿...

德育教育中的儀容儀表規範

中等職業學校應通過集中教育 系統教育 專業教育 養成教育等多種渠道加強德育的實施與管理,其中學生的儀容儀表日常行為規範在德育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乙個學生行為養成的好與壞通過他的儀容儀表及舉止行為,能夠徹底的反映出來學校的風貌及學校管理的風氣。一 穿戴整潔 樸素大方學生進入校園後統一穿校服佩戴校...

課堂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品德課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藤寨中心校松坡小學何少偉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 沒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怎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批德 智 體 美 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才,乃是品德課教學的中心任務。如何保證教育效果,真正使學生獲得集體的榮譽感 民族的自豪感 無私的正義感 追求理想的智慧型感和聖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