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心理學 嬰兒期

2022-11-19 10:03:07 字數 5197 閱讀 1192

嬰兒期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

三歲前嬰兒言語的發展是乙個連續的、有次序、有規律的過程,不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而既有連續性,又有規律性。根據實際的發展,它可分為6個階段:

1.出生到3個月-----簡單發音階段

2.4個月到8個月-----連續音節階段

3.9個月到12個月-----學話萌芽階段

4.12個月到18個月-----正式開始學話、單詞階段

5.18個月到2歲-----簡單句階段,掌握最初步的言語階段

6.2歲到3歲-----復合句子的發展,掌握最基本的言語階段

三歲前的嬰兒言語發展的這六個階段,不能絕對劃分,但每個階段又都可以以它新的質的特點和其他階段相區分。這六個階段又可以歸納為兩個大階段:其中一歲前的三個階段可以稱為言語發展的準備階段;一歲以後,從開始掌握詞起到三歲,可以稱為初步掌握言語階段。

嬰兒期語言發展的條件:

人的遺傳素質給人的語言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人在出生後的一定時期內能夠學會說話,而其他動物則沒有這個能力。人在短短的幾年裡,就能掌握這種相當複雜的符號系統,是與人所具備的先天的生理機制分不開的。

人的大腦中有特定的言語中樞,有健全的發音和聽音器官,每個發音正常的嬰兒,都從遺傳獲得了這些優越於任何動物的生理基礎。就遺傳而言,每個孩子又是有差別的。那些語言發展相對較好的孩子與父母遺傳基因的優秀不無一定的關係。

當然,嬰兒的語言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他出生後的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很多研究證明,首先要保證嬰兒和**之間的一種親密的情感上和身體方面的接觸,在這一前提下,孩子才可能在適當的時間發出各種語音和咿呀學語的興趣。如果他們沒有歡快的情緒和與人交流的願望,他們是不願意講話的。

嬰兒的語言發展依賴於豐富的語言刺激。從新生兒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應讓嬰兒生長在乙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只有在語言的具體運用中,才能學到語言。嬰兒是出於生存和愉悅的需要學習語言,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是在學習語言,而應是孩子在從事嬰兒人生的各種活動中無察覺地掌握語言。

因此,語言教學中常用的領讀、道理講解等,不適應於嬰兒學話。最為理想的辦法,是同嬰兒進行各種各樣的交談,提高孩子講話發音的積極性。一對聾啞夫妻希望他們的聽力正常的兒子能通過電視學會正常人的語言,但因沒有語言交際實踐,以失敗告終。

聽不到聲音的孩子很難學會語言。聾啞孩子雖然在最初的半年內有咿呀學語的聲音,但由於他們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反饋和別人的語言刺激,不久就歸於沉默,放棄了努力。這同時也說明聽覺是獲得語言能力的重要基礎。

模仿在嬰兒的語言學習中頗為重要。在最初的幾年中,應注意給孩子提供較好的語言模仿的榜樣,只有典型而良好的榜樣,才可促進孩子語言的順利發展。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

乙個孩子在他講話講到高興時,往往就會流露出一些地方方言。他的父母很奇怪,因為他們都不會講那種方言。後來父母才想起,因為這個孩子在會說話以前曾由會說方言的祖母帶過一段時間。

在那時,祖母的語言刺激已經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痕跡,以後在適當的時機就表現出來了。**對孩子的講話應注意,語音語調的正確和言語的規範化,不要去模仿和強化孩子的非正式的兒語,應盡量給孩子使用書面語。孩子書面語的形成對他以後概括能力的發展不無裨益。

嬰兒在學習運用詞彙、語法以及言語表達方面,既有模仿,有時也有自己的創造。他們對於半懂不懂的詞句很樂意模仿,但對於自己根本不懂的詞句很少模仿。

促進嬰兒期語言發展的措施:

1)主動跟寶寶多交流

2-3歲的寶寶好奇心特別強,而且這一階段寶寶正處於語言爆發期,特別愛提問、愛模仿**說話,媽媽需要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及時給寶寶積極的回應。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孩子。運用你的經驗和所有感官,幫助孩子增加體驗,並且學會如何描述。

2)和寶寶一起閱讀

早期閱讀是促進寶寶語言和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小培養寶寶的閱讀習慣,對他一生都有好處。所以,只要有可能,從現在開始就帶著他一起讀書吧。可以先從一張、兩張卡片開始,然後過渡到配有很多插圖的彩繪本,最終慢慢進入以文字為主的閱讀。

3)和寶寶一起聽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們接受和掌握語言的最佳形式,他們在學會旋律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歌詞。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聽歌、唱歌。唱的過程中,可以配合上相應的手勢,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

4)講故事編故事

講故事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可以挑選一些比經典的故事,講之前媽媽自己先瀏覽一遍,不要邊講邊看,那樣會嚴重破壞孩子的收聽興趣和故事的價值。如果故事內容裡面有你不認可的部分,還可以進行適當改編。

乙個故事可以多講幾遍,只要寶寶有興趣聽就行。故事講完了可以問寶寶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者讓寶寶複述,也可以由媽媽先起個頭,和寶寶玩結尾的遊戲。

5)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

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多接觸外界,多見世面。如週末可以帶寶寶去動物園、海洋館、博物館等等,給他講講各種有關的知識,和他一起描述、討論其間的所見所聞,這樣不僅僅能夠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而且能夠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為孩子的語言表達也提供更多的素材。

嬰兒期語言發展教學例項(教師):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幼兒的生活中媽媽是最親近的人,通過詩歌把幼兒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讓幼兒體會愛是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

2、學習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跟著教師熟讀並理解兒歌的意思。

難點:通過學習讓幼兒能夠合理的表達感情。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詩歌、乙個布娃娃。

活動過程

過程一:匯入

1、教師:小朋友,在家裡你最喜歡誰?媽媽喜歡你嗎?你想媽媽什麼?都用**像媽媽?

2、教師出示布娃娃激發幼兒興趣:看,我這裡有個小娃娃,它也再想媽媽,聽聽它說什麼?

過程二:欣賞詩歌

1、幼兒欣賞《想媽媽》。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引導幼兒欣賞。

2、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兒歌裡的小朋友是怎麼想媽媽的?

兒歌中的小朋友都用哪些部位想媽媽了?(眼睛、耳朵、嘴巴、小手)

眼睛像媽媽什麼?(想看媽媽眯眯笑)

耳朵想媽媽什麼?(想聽媽媽悄悄話)

嘴巴想媽媽什麼?(想給媽媽唱支歌)

3、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想媽媽》。

教師出示布娃娃並模仿娃娃說:小朋友們,你們想學這首兒歌嗎?跟我一起朗誦吧!

教師一句一句引導幼兒朗誦兒歌。

過程三: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平時怎麼想媽媽的。

教師:小朋友,你平時怎麼想媽媽?想媽媽時還會哭嗎?想媽媽時怎麼做?(看媽媽的**,聽一聽兒歌)

教師:小朋友,你除了想媽媽還會想誰?是怎麼想的?想他們什麼?

過程四:總結

教師總結:想媽媽的時候要學會表達,但是不能哭,用一些辦法來排解,例如看看媽媽**,給媽媽打個**,聽聽歌曲等。

教學反思

反思:本次教學活動我在準備的時候還是不夠充分,小班的幼兒在理解水平上還有一定的侷限性,例如:幼兒不明白眼睛怎麼想媽媽,只知道我想媽媽,就想和媽媽在一起。

這畢竟是小班幼兒,幼兒的歲數偏小。在師幼互動方面,幼兒的互動能力比較強,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在目標達成方面比較好,孩子們都明白了想媽媽應該表達出來,哭是不乖的。

個別幼兒的不夠大膽,不能大聲回答老師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做到多鼓勵個別幼兒。

嬰兒期語言發展教學例項(父母):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能跟著模仿說話了,只是他的語言發展歷程可能要到6個月以後才能看出來。6~9個月,可能會發出「爸爸」「打打」的聲音,到79個月,可能會更多的組合發音了,如「啊、嘎、爸、媽」等,10個月以後,他b經能明確發出「爸爸」「媽媽」了,但大多數情況下,他還是習慣於用手勢表示語言。

這個年齡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會熟練地用手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果他想要桌子上的玩具,不再用哭來表示,而是用手指著玩具使勁「啊啊啊」地叫。

用動作表示語言是寶寶學會說話的重要基礎,所以要經常鼓勵寶寶用手勢表示需要,用動作表達與人交往的慾望。如見面招手說「你好」,離開揮手說「再見」或「bye bye」。重複幾次後,寶寶聽到說「你好」或「再見」就會主動招手或揮手了。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寶寶理解動作與語言的關係。此期的寶寶有超強的模仿能力,所以只要你為他做示範,沒有他學不會的動作語言。

看到同齡寶寶有些已經會說話了,媽媽又該著急了。其實,寶寶的說話能力相差很大,有的寶寶18個月才會說乙個單字,而有的寶寶此時已能背誦兒歌,這並不一定是智力有差異,與寶寶的語言發展、所處的環境及父母教養寶寶的方式有很大關係。因為語言是在與人的交往中產生和發展的,客觀社會環境對語言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絕大多數的寶寶在l歲左右就有意識地說出一些單音字或疊字,但極少數的寶寶,在1歲半甚至2歲後還遲遲不開口說話。這時,父母就該高度重視了,及時請醫生幫助。如果確定沒有器質性病變的寶寶,父母就應該及時對寶寶進行語言訓練了。

父母要多鼓勵寶寶開口說話,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機會,如發現寶寶要喝水時,鼓勵寶寶自己說水,然後再把水杯給寶寶。

現代社會中的家庭,一般是多語言環境並存,如爺爺奶奶的家鄉語言、保姆的方言、父母的普通話,如果是混血兒,有一方可能還是英語或其他國家的語言。在這樣的複雜語言環境裡,究竟怎樣教寶寶語言呢?

一般來說,寶寶學習第一語言特別容易,所以大家最好都說普通話,用規範化的語言來教導寶寶,盡量教寶寶正確的語言。如果多種方言並存,可能會讓寶寶無所適從,從而導致說話過晚。如果是想讓寶寶多學一種語言,也可以採取雙語教學法。

比如,一方只對寶寶說普通話,另一方只對寶寶說英語,也可以讓寶寶掌握兩種語言。

6個月到2歲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如果為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正確教他一兩種語言,特別有利於寶寶語言的發育。但切忌超過3種語言,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推薦書目:

《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

作者 :小紫真由美(日)

內容簡介

爸爸媽媽們,請改變和孩子「隨意對話」的習慣吧!

「吃飯怎麼總是這麼磨磨蹭蹭的?」「男子漢還哭鼻子丟不丟人?」「為什麼不想去上學?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在和孩子進行「隨意性對話」。其實,孩子做出的每個舉動,說出的每句話背後都有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

1.孩子最看重的是父母對自己的愛和尊重

「你吃的這麼慢,媽媽都沒法收拾了,以後吃得再快一點好嗎?」——引導式對話讓孩子更容易體會媽媽對他們的愛和尊重。

2.孩子需要表揚,更需要肯定

「不要不開心了,雖然你不太擅長這個,但你還有很多其他優點啊。比如,書讀的很多,還認識戀爸爸都不認得的漢字」——引導式對話讓媽媽在不經意間幫孩子樹立信心,讓他們更加自信。

3.孩子表面的任性胡鬧其實另有隱情

「現在還不想說逃學的原因嗎?媽媽理解,等你願意的時候再告訴媽媽吧」——引導式對話讓孩子感受媽媽真心的關懷和支援,主動和媽媽說知心話。

「引導式對話」就是讓父母「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以平等的姿態「引導」孩子獨立思考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第7章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1 學前兒童記憶發展概述 1 記憶在學前兒童發展中的作用 1 記憶對學前兒童直覺發展的影響。知覺是記憶產生的基礎,同時個體知覺的發展也離不開記憶。因為知覺的形成離不開個體的知識經驗,而知識經驗的獲得與積累就要依賴於記憶。2 記憶對學前兒童想象和思維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

發展心理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課程 課程名稱 發展心理學 授課教師 吳少怡 題目 大學生焦慮心理問題個案分析 學生姓名 王超 學生學號 201010709 學生專業 學生事務管理與發展指導 研究方向 導師姓名 徐豔玲 摘要 案例介紹了一位工科專業大二女生一般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和 過程。女生自小家庭經濟狀況欠佳,母親...

發展心理學

第一節精神分析的發展理論 精神分析 是指以心因性為機制的一種 精神病的方法及其理論和潛意識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創始人弗洛伊德,所以又稱精神分析理論為弗洛伊德主義。包含古典弗洛伊德主義和新弗洛伊德主義。在發展心理學上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一 弗洛伊德的發展心理學理論 弗洛伊德 奧地利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