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素材

2022-11-19 10:03:02 字數 4838 閱讀 4586

推薦語:有一群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嘆服。

他們用勞動者的手締造了乙個個「中國製造」神話。

主要觀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國工匠擦亮中國製造、以勞動(匠心、卓越、智慧型)贏得尊嚴、勞動之美(神聖、偉大、尊嚴等)、勞動(熱愛、堅守、勤勉、執著)成就夢想、舍與得、堅守、專注、小草在歌唱、小人物成就大輝煌

人物及其主要事蹟

《大國工匠》1: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皰。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

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乙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極致:焊點寬 0.16公釐管壁厚0.33公釐

「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的噴管上,就有數百根幾公釐的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公釐,高鳳林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編織在一起,焊縫細到接近頭髮絲,而長度相當於繞乙個標準足球場兩周。

專注:為避免失誤練習十分鐘不眨眼

高鳳林說,在焊接時得緊盯著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如果這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

堅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發動機

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正是這份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以來都堅守在這裡。35年,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動機的助推下,成功飛向太空。這個數字,佔到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總數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專注和堅守創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製離不開眾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落到實物,靠的是乙個個焊接點的累積,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專注做一樣東西,創造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可能,高鳳林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乙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大國工匠》2:工藝美術師孟劍鋒

推薦語:孟劍鋒是北京工美集團的一名鏨刻工藝師,他用純銀精雕細琢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之一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從業二十年來,他追求極致,對作品負責,對口碑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於心,這是大國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國製造的品質保障。

純手工國禮出自我手

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和夫人的國禮中有一件看起來是草藤編織的果盤,裡面有一條柔軟的銀色絲巾,絲巾上的圖案清晰自然,賞心悅目。為了分別作出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光感,孟劍鋒反覆琢磨、試驗,親手製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

追求極致超越自我

追求極致,這是孟劍鋒給自己提的標準。支撐果盤還需要4個中國結作為托兒,工藝標準並沒有規定它們必須是手工加工。技師們準備用機械鑄造出來,再焊接到果盤上,但是,鑄造出來的銀絲上有砂眼,儘管極其微小,孟劍鋒心裡卻怎麼也過不去這道坎。

在他心目中,沒有瑕疵,並且是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做國禮。

如今,已經是國家高階工藝美術技師的孟劍鋒,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覺得要幹好工藝美術這行還應該懂繪畫,現在有時間就和愛人一起出去寫生、練素描。孟劍鋒說,有一天,他一定會拿出乙個像樣的繪畫作品,就像做鏨刻那樣,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極致。

一句話概括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只有0.6公釐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

——國家高階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

《大國工匠》3: 「蛟龍號」上的「兩絲」鉗工顧秋亮

推薦語: 「蛟龍號」是中國首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組裝起來最大的難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而在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中,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鉗工顧秋亮,也因為有著這樣的絕活兒,顧秋亮被人稱為「顧兩絲」。

43年來,他埋頭苦幹、踏實鑽研、挑戰極限,追求一輩子的信任,這種信念,讓他贏得潛航員託付生命的信任,也見證了中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邁進。

0.2絲,一根頭髮絲的1/50

「蛟龍號」的載人球是在俄羅斯定製的,安裝的難度是在球體跟玻璃的接觸面,要控制在0.2絲以下。0.2絲,只有一根頭髮絲的1/50。

除了依靠精密儀器,更重要的是依靠顧秋亮自己的判斷。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能做出精密儀器幹的活兒,顧秋亮並不是在吹牛。他即便是在搖晃的大海上,純手工打磨維修的潛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兩絲以內,因此人稱「顧兩絲」。

「蛟龍號」潛航員以生命相托

2023年,「蛟龍號」開始組裝,顧秋亮和他師傅級的前輩們一起被抽調到這個專案上。而且憑著「兩絲」的功力,顧秋亮被任命為裝配組組長。他們最大的挑戰就是確保潛水器的密封性。

「蛟龍號」是中國首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組裝起來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顧秋亮他們只能一點點摸索。時間長了,顧秋亮兩隻手基本上沒有紋路了,打卡都成問題。

目前在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有兩個,組裝工作都是由顧師傅牽頭。4500公尺載人潛水器或許是他組裝的最後一台潛水器,載人艙的玻璃裝好了,他還是那麼精細,那麼專注,反覆確認它的安全性。

讓人信任一次兩次、一年兩年容易,要一輩子信任很難。顧秋亮43年來,用他做人的信念,埋頭苦幹、踏實鑽研、挑戰極限,追求一輩子的信任。這種信念,讓他贏得潛航員託付生命的信任,也見證了中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邁進。

《大國工匠》4:國產大飛機的首席鉗工胡雙錢

推薦語: 胡雙錢是中國商飛大飛機製造首席鉗工,人們都稱讚他為航空「手藝人」。在35年裡他加工過數十萬個飛機零件,令人稱道的是,其中沒有出現過乙個次品。

今年,國產c919大飛機將迎來立項後的第九個年頭,胡雙錢也將迎來人生的第55個生日。距離退休還有5年的時間,老胡覺得這個時間太短了,他最大的理想是為了中國的大飛機再幹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貢獻。

c919的首架飛機正在為早日首飛作準備,在這架有著數百萬個零件的大飛機上,有80%是我國第一次設計生產,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航空工業要的就是精細活,大飛機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達到十分之的時一公釐級,對此胡雙錢這麼描述:「相當於人的頭髮絲的三分之一,這個概念的公差。」胡雙錢已經在這個車間裡工作了35年,經他手完成的零件,沒有出過乙個次品。

在中國民用航空生產一線,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發言權。

胡雙錢回憶:「乙個零件要100多萬,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公釐。」

0.24公釐,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部件,在當時卻只能依靠老胡的一雙手,和一台傳統的銑鑽床,連圖紙都沒有。打完這36個孔,胡雙錢用了乙個多小時。

當這場金屬雕花結束之後,零件一次性通過檢驗,送去安裝。

一段話概括

鉗工胡雙錢的手,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高階技師胡雙錢

《大國工匠》5:深海鉗工管延安

推薦語:管延安,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首席鉗工。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

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公釐,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裝置,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他說,參與國家工程,是自己拋家舍業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撐,更是他銘記終身的榮譽。

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連線珠海、澳門和香港,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工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在茫茫大海**修建一條5.6公里的海底隧道,長度、規模、施工工藝都是我國首次嘗試,因此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技師都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鉗工管延安就是其中的乙個。

管延安所安裝的裝置中有一種叫截止閥,沉管對接時,它的作用是控制入水量,調節下沉速度,從而讓兩節隧道在深海中精準對接。同樣是安裝閥門,擰螺絲,如果是普通裝置,只需要牢固穩定就行了,但在深海中操作,要做到裝置不滲水不漏水,安裝接縫處的間隙必須小於一公釐。這樣的間隙無法用肉眼判斷,管延安只能憑藉手感來操作。

憑著手上的感覺,就能判斷一公釐的間隙,從2023年港珠澳大橋完成第一次海底隧道對接到現在,經管延安的手安裝的裝置已經成功對接16節海底隧道,操作零失誤。管延安的技術不僅超越了當時挑中他的師傅,連兩名大學生都成了他的徒弟。

現在,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對接工程已經完成近半,全部工期結束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五年深海鉗工的職業生涯,也讓管延安成為我國從事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說,參與國家工程,是自己拋家舍業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撐,更是他銘記終身的榮譽。

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卻成為安裝海底隧道對接裝置的第一人,甚至專業院校的大學生都成為了他的徒弟。

能成就這一切,是管延安對技工這個職業的尊重,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藝的極致,讓海底隧道成為他實現夢想的平台。

每個大工程背後,離不開這些技工人才,他們是顆閃光的螺絲釘,是中國製造不可或缺的人才。

一段話概括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公釐,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

他所安裝的沉管裝置,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

《大國工匠》6:撈紙大師——周東紅

周東紅是中國宣紙股份****的一名撈紙工。30年來,經周東紅撈的近千萬張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2023年,周東紅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現在他依然每天都要長時間下水撈紙。

對老周來說,他撈每一張紙都融進了情感,也從中收穫了快樂和成就感。他把撈紙當成一種責任,希望老祖宗留下的技藝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大國工匠觀後感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 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公釐,是火箭發動機上乙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

大國工匠觀後感

今年 五一 電視台 大國工匠 講述了八個工匠 8雙勞動的手 所締造的神話。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乙個又乙個的 中國製造 作為乙個製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說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大國工匠 的感人故事 生動實...

大國工匠觀後感

資訊系 張曉曉 2015年6月15日下午,我校組織全體教職工在三樓會議室 了紀錄片 大國工匠 八位國寶級別的工匠,用其令人折服的工業技能 令人敬佩的敬業之舉,俘獲了社會的 自豪心 與 熱心 大國有此 極品 工匠,當是國家之福 而社會 的廣泛宣傳,更是讓 德技 之美,化成一種 勞動 共識。台上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