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

2022-12-07 16:24:01 字數 4939 閱讀 1311

第一節精神分析的發展理論

精神分析:是指以心因性為機制的一種**精神病的方法及其理論和潛意識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創始人弗洛伊德,所以又稱精神分析理論為弗洛伊德主義。

包含古典弗洛伊德主義和新弗洛伊德主義。在發展心理學上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發展心理學理論

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科醫生,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對病態人格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發展理論。

佛洛依德理論的核心思想:潛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決定個人和社會發展的永恆力量。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早期認為,人的心理活動主要包括意識和潛意識(也稱無意識)兩部分。意識與感知相聯絡的,無意識主要包括個人的原始衝動、各種本能和慾望(主要是以性慾為主)。這種衝動、本能、慾望與社會規定、道德、法律、習俗等是不相容的,所以被個人壓抑到意識之下。

但是我們知道,這些本能慾望雖然被壓抑了,但並不是被消滅到了。它們在無意識中構成了強大的驅動力,驅使個體追求本能慾望的滿足。

後來弗洛伊德修訂了意識與潛意識的二分法,而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弗洛伊德認為:人們活動的動機(或者內驅力)為力比多(也稱為欲力),力比多是乙個身心概念,代表性本能的身心兩個方面。由於力比多的緣故,人們會有很多的慾望,我們成為衝動。

這些衝動要發洩出來,它們遵循的是快樂的原則。快樂原則就是永遠為了尋找快樂。

但是我們知道我們要受到很多規則、法律、道德的束縛而不能實現:例如,你很花心,但是你只能娶乙個老婆。所以衝動的滿足受到現實原則的約束。

但是人類的生活都是以這兩個為依據的,只是有些人其中乙個會佔主導地位而已。

快樂原則和現實原則是相互聯絡又相互對立的。再以娶老婆為例:快樂原則是老婆越多越好,恨不得三宮六院,但是現實法律只能娶乙個。

快樂原則受到壓抑,改頭換面出現,所以你開始玩一些曖昧了。

本我id:本我是潛意識結構的部分。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難以接近的部分,同時又是強有力的部分。

包括人的本能中的性本能和被壓抑的衝動、習慣傾向等,本我是受快樂原則支配的。目的就是爭取最大的快樂,避免痛苦。

在心理發展中,個體越小,本我的作用就越重要。比如嬰兒就幾乎完全處於本我的狀態之中。他們追求的就是身體的舒適,所以他們餓了渴了尿濕了就會哭,而且要被立刻滿足的,而同學們就不會這樣,這說明你不是完全受本我支配的。

自我ego: 自我就是意識結構的部分。我們知道潛意識的本我並不能直接接觸現實世界。

為了使本我和現實世界更好地溝通,必須在這之間架起一座橋,這座橋就是自我。例如,兒童隨著年齡的增加,就知道不能隨心所欲的行事。所以他們會慢慢地考慮後果,考慮到現實的作用。

餓了如果在外面也知道忍耐了,這就是自我的作用。自我是遵循現實原則的。

超我superego: 超我雖然有一部分是屬於意識範疇,但是也受到無意識支配。超我包括兩個部分,乙個是良心,乙個是自我理想。

良心是超我的懲罰性、消極性和批判性的部分,他告訴個體不能違背良心,否則就會感到內疚感和犯罪感。自我理想是積極的雄心壯志和理想構成,是非常抽象的部分,它能夠促使個體為之奮鬥。

超我就是道德標準和人類生活的高階方向。超我就有是非標準,不僅使個體的本我慾望延遲滿足,而且也會使本我完全得不到滿足。超我按照文化教育、道德標準和宗教要求採取行動。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階段說

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階段說是弗洛伊德心理發展的主要理論。

1. 心理發展年齡階段的劃分標準

關於如何劃分心理發展年齡這個問題,歷來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弗洛伊德是怎麼劃分的。

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的學說是心理性慾理論,所以它是以力比多的發展作為劃分標準的。心理發展各個年齡段的區別在於力比多集中區的不同做造成的。

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的心理性慾主要指使身體產生舒適快樂的情感。在弗洛伊德看來,兒童的快感是非常普遍和瀰漫性的。例如,吮吸和排洩都會帶來快感。

弗洛伊德認為,不同時期兒童把性慾集中在不同的部位,並由此來劃分心理發展階段。

2. 心理發展各階段的特徵

弗洛伊德把心理發展分為5個階段:口唇期(0-1歲);**期(1-3歲),前***期(3-6歲);潛伏期(6-12歲);青春期(11-13歲開始——)

1. 口唇期

弗洛伊德認為,力比多的發展是從嘴開始的。吮吸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感。所以可以看到嬰兒不餓的時候也會吮吸手指或腳趾。弗洛伊德把吮吸的快樂叫做自發性欲。

他認為,每個人都經歷口唇期。如果這一時期發展不順利,會到成年時期還出現固著或問題,如抽菸酗酒等。這些是口唇快感的延續。

2. **期

弗洛伊德認為1-3歲的兒童的性興趣集中在**周圍,他們在排洩的時候會感到快樂。所以有時他們還會玩弄自己的糞便。

注意,這一時期家長往往對孩子不整潔不衛生的行為難以理解,會進行嚴格的要求和訓練,如果家長的要求出於孩子的能力之外,那麼孩子會以凌亂、骯髒來進行反抗。

3. 前***期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這一時期已經與**的性慾特點類似,但是由於其生殖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並且倒錯現象依然存在,並且整個衝動都比較弱。這一時期男孩會出現戀母情結,女孩會出現戀父情結。

4. 潛伏期

弗洛伊德認為,進入潛伏期的兒童,其性的發展在這一階段出現停滯現象,各種危險和衝動都被掩埋甚至被遺忘了,這一時期的孩子把主要精力用於社會許可的追求上,如學習、運動、遊戲,並且專注於社會情感的發展。這一時期是比較平靜的。

5. 青春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青春期的狂風暴雨就要到來了。女孩約從11歲開始,男孩約從13歲開始進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特點就是想擺脫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又不能脫離父母,於是產生很大的衝突和痛苦。

這一時期比較容易產生性的衝動,並且在情緒和行為上比較叛逆。

二、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學發展論

埃里克森是美國精神分析醫生,也是美國現代最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之一,師承於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

但是與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在人格發展學說上既考慮到生物學的影響,也考慮到文化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他認為,在人格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我過程,在個人和周圍環境的互動作用中起著主導和整合作用。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普遍體驗著生物的、生理的和社會的時間的發展順序,按著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階段向前發展。

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階段,這些階段既是連續的又是不同的,每乙個階段都有自己特定的發展任務。按照發展任務完成的是否成功,可以形成兩個極端。靠近成功的一端,就會形成積極的品質,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會形成消極的品質。

每乙個人的人格都處於兩極之間的某乙個點上,教育的作用就是發展積極的品質,避免消極的品質。而如果不能形成積極的品質,就會出現危機。

八個階段

1. 信任對不信任:0-1歲,嬰兒期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著希望的實現。

如果這一時期,嬰兒從生理的滿足中體驗到了身體上的安寧,獲得了安全感,就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種基本信任感。反之,如果嬰兒的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不信任感,即懷疑感。

這一階段相當於弗洛伊德的口唇期,但是又不同於口唇期。

埃里克森認為,這一階段對於嬰兒來說不僅是口唇期是重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與世界的互動作用著的口唇方式(嬰兒與世界是通過口唇方式進行互動作用的)。這種方式是一種被動方式,但是卻是急切的接受方式。嬰兒之所以喜歡把東西放進口中,是因為它們想把周圍的東西與自己合併,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埃里克森稱這種方式為口腔合併。

埃里克森認為,這一階段信任感發展的實質核心是相依性,這種相依性不是停留在口唇的周圍,而是體現在嬰兒受母親照顧時,把母親的愛和品質內化,同時把自己的情感投射給母親。這是一種帶有互相調節的社會性的情緒和態度。

埃里克森認為,如果在這一時期能夠建立信任感,那麼將來個體在社會上就可以稱為易於依賴和滿足的人,反之,則將成為不信任別人和貪得無厭的人。

2. 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兒童早期(1-3歲)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著意志的實現。埃里克森認為,這一時期幼兒除了養成合適的大小便習慣之外,而且已經不滿足於停留在狹窄的空間之內,而是渴望探索新的世界。

這一階段相當於弗洛伊德的**期,但是從內容上有很大的發展。

這一階段,一方面兒童在信任感和個體初步的成熟的基礎上產生自信(這一時期能夠獨立行走和自己吃飯),認識到自己的意志,產生一種自主感;另一方面又本能地依賴過多而感到疑慮。例如有些東西能夠自己拿到,感到自主感,另一方面有些東西自己又是拿不到的,產生疑慮。

如果父母過分溺愛和不公正地使用體罰,兒童就會感到疑慮而體驗到羞怯。

這時家長與兒童之間的相互調節關係受到嚴峻的考驗。明智的父母對待兒童的態度要注意分寸,一方面要利用兒童對自己的信任在某方面給與有節度的控制,同時也要在某些方面給與適度的自由。這樣可以讓兒童形成寬容和自尊的性格,否則會造成兒童對行為的困惑,引起本階段的心理社會危機。

這一階段發展任務的解決,對於個體今後對社會組織和社會理想的態度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對未來的秩序和法制生活做好了準備。

3. 主動對內疚:學前期(遊戲期)3-6歲

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

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獲得了更多的自由,能夠從行動和言語上探索和擴充他的環境。但是這一時期,社會也會向其提出要求和挑戰,要求兒童的行動發揮主動性並且具有目的性。

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會感到向外擴充套件並不難以達到目的,但是要闖入別人的範圍時,會與別人特別是自己以前信賴的人的自主性產生衝突,於是就會產生內疚感。這種主動感和內疚感的衝突構成了本階段的心理社會性危機。

本階段也稱為遊戲期,也就是這一階段對兒童來說最重要的是進行遊戲(而不是學東西)。在這一時期,遊戲執行著自我的功能,在解決各種矛盾中體現出自我**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埃里克森認為,個人未來在社會上所取得的工作上、經濟上的成就,都與在本階段主動性發展的程度有關。

4. 勤奮對自卑:學齡期(6-11、12歲左右)

本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

埃里克森認為,本階段的兒童繼續投入精力和欲力,最大程度的進行改造自我的過程。這一階段也是關於自我成長的決定性的階段。這時兒童已經意識到進入了社會,他必須要在眾多的同伴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則就會落後於別人。

他一方面積蓄精力勤奮學習,以求得學業上的成功,同時又在追求成功的努力中摻有害怕失敗的情緒。

發展心理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課程 課程名稱 發展心理學 授課教師 吳少怡 題目 大學生焦慮心理問題個案分析 學生姓名 王超 學生學號 201010709 學生專業 學生事務管理與發展指導 研究方向 導師姓名 徐豔玲 摘要 案例介紹了一位工科專業大二女生一般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和 過程。女生自小家庭經濟狀況欠佳,母親...

發展心理學

1。試比較皮亞傑與維果斯基關於心理發展的基本觀點。1 維果斯基創立了文化 歷史發展理論,用以解釋人類心理本質上和動物不同的高階心理機能。他進一步 了人類心理發展的實質。他認為人類心理發展是指乙個人的心理在環境和教育作用下,從低階心理機能逐漸向高階機能發展的過程。同時,他著重研究了教學 與發展,特別是...

發展心理學複習

一 名詞解釋 1 發展心理學 廣義的發展心理學是研究種系心理發展和個體心理發展的學科。狹義的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從受精到出生 成熟 直至衰老的生命全過程中心理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的學科。2 發展任務 指社會所期望兒童在各階段中身心發展的特徵和水平,也是用作衡量兒童發展情況和幫助兒童成長的指標。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