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2022-11-18 01:27:03 字數 4853 閱讀 1648

摘要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就如何培養青年學生抗挫折的能力,**了積極心理學對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養的價值,並提出了幫助培養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青少年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即挫折承受力,是抵抗挫折而沒有不良反應的能力,是個體適應挫折、抵禦和對付挫折的能力,它是一種多維的綜合心理素質。在青少年人群中,它具體表現為學生如何正確認識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採用何種有效的調節和應對策略來對付已發生的挫折,採取何種正確的行為方式來處理難以解決的挫折等方面。綜合國內外文獻分析表明,挫折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何應對挫折將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適應、情緒反應和心理健康,培養青少年抗挫折能力非常必要。

關注人類積極力量,研究人的美德和潛力,以幫助所有人獲得幸福為目標的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表現出其獨特的潛力,它與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的相互結合,勢必為青少年挫折教育帶來新的生機,以更好地發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涵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紀末在西方心理學界出現的一種新的研究取向或思潮,主要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與人本主義心理學有著相似的倡導,具體內容包括人的主觀體驗,如幸福感、滿意度、快樂等。個體水平上的積極人格品質,如愛的能力、激情,潛能等;群體或組織水平上的積極的社會制度,如利他行為,禮貌等。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的研究應從過去對心理問題的過度關注而轉向於對人類積極力量的關注,提倡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並在這過程中尋找到幫助所有人在良好的條件下獲得自己應有的幸福的各種因素,提倡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並在這過程中尋找到幫助所有人在良好的條件下獲得自己應有的幸福的各種因素。

積極心理學對於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的關注的目的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一致的。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兼顧積極心理健康品質的培養與心理健康問題的化解,教育手段應重視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應融洽教育物件和教育者之間的關係,應建立積極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二、積極心理學對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的價值

積極心理學的創始者塞里格曼(seligman)等學者認為,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潛在的建設性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用一種積極的心態解讀人的心理現象,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以幫助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美好的生活。通過培養或擴大人固有的積極力量而使人真正成為健康並生活幸福的人。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是從調動青少年學生自身積極資源的維度出發,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們構築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維護系統,使學生在面對挫折情境時能夠動用自身擁有的積極策略和資源,積極地認識挫折,有效地應對挫折,消除產生心理壓力的隱患,達到抗挫折的目標。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注重積極預防為主的教育理念,能夠有效地防患於未然。這種積極預防理念下構築起的抗挫折能力,是個體維護健康和消除挫折的有效手段。

具有積極觀念的人具有更佳的社會適應能力,能更輕鬆地面對挫折、逆境和損失,即使面臨最不利的社會環境,也能應付自如;面對困難和挫折,具有積極心態觀的人有著更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總能勇敢面對困難並採取有效的手段去克服,在需要獲得幫助時候,有充分的自信能獲得朋友、親人、同事甚至社會的幫助。因此,通過訓練,發掘青少年學生自身的積極的挫折應對資源,促進學生積極應對挫折策略的生成,可以為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並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供有效的支撐。積極心理學為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提供了乙個嶄新的視角,即通過發掘和塑造人類自身,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更有效地應對挫折和更幸福健康地生活。

三、積極心理學對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的啟示

(一)培養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預防挫折產生

積極心理學提出積極預防的理念,有效地預防來自於個體內部的各項塑造能力,而不是當挫折產生時依靠外在的力量進行修補。它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可以抵禦各類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力量,它們是樂觀主義、誠實、毅力、勇氣、關注未來、。預防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在學生身上培養出這些品質。

因此,積極心理學認為,通過激勵並專注於身處挫折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預防,單純的關注個體身體的缺陷、弱點不會產生有效的預防效果的。由此可見,我們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也應把關注點放在處於心理挫折中的學生身上的積極品質的挖掘。

(二)引導青少年科學地認識挫折

全面科學地認識挫折是培養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引導青少年學生充分認識挫折是無處不在的,由於人有不斷追求的本性,而人的認識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乙個人不可能萬事如意。事物發展的總方向、總趨勢是前進、上公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也即「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可見,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挫折的出現往往不可避免。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兒,那麼我們就必須讓青少年應意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人生並非處處美好、舒適,從而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如讀書、社會生活、與人交往等活動中可能出現挫折。

我們必須教青少年學生學會正確應對挫折。父母和老師與其一輩子替他們遮風擋雨,為什麼不讓他們自己去面對人生中的風雨呢?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

「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一位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也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因不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而痛苦不堪。

其次,教育青少年學生辯證地看待挫折,看到挫折的兩面性,認識挫折的積極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任何時候,對待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防止片面地看問題。

對待挫折亦如此。挫折的結果一般帶有兩種意義:一方面可能使人產生痛苦心理,行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給人以教益與磨練。

從消極的角度看,一是它會給人造成心理上的傷痕,二是易造成行為上的偏差,三是會使人改變理想方向,易使人自暴自棄走上輕生或犯罪道路,造成成長環節上的缺陷。但從積極的角度講,其激勵作用也不可低估:經受挫折能使人增強韌性,磨練意志,鍛造頑強的品格。

青少年應該看到挫折的兩面性,不應只見其消極方面,而應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挫折。「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若能全面地看待問題,能從失敗的教訓中總結經驗,定能走出陰影。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對挫折做出積極的解釋,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這是青少年學生面對挫折的基本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不愉快的問題,或者被認為是無法消解的症狀疾病,都可以有新的解釋。我們可以找出其對個人的內涵,然後主動賦予其「積極」意義。

改變對挫折的看法,往往能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自己,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青少年應該正確認識自己和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並不完美的事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青少年應該通過對自己行為的表現及心理活動的分析來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特長、觀念,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合理地確定目標。只有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受自己,才能在遇上挫折時擺脫不必要的緊張和不安,才能減少心理衝突,從而避免心理失衡。

對教師來說,根據皮格馬利翁期望效應,要增強青少年的自信心。皮格馬利翁期望效應說明了希望對於人的行為的巨大影響,所以教師應該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增強做事能力。

(四)培養青少年積極的歸因風格面對挫折

所謂歸因,就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的因果關係的歸結。正確歸因,就是要對造成挫折的原因進行實事求是的認識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或是內外兩種因素相互交織共同起作用的。正確地分析歸因,是應付和解決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礎。

個體對成功和失敗的歸因風格對個體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面對困難和挫折,形成積極的歸因風格是成功應對困難和挫折的必要基礎。歸因理論指出,由於歸因積極或消極傾向的不同,可導致積極或消極的不同行為結果。

積極觀更加重視使受挫者對自己的現狀,從外部的、不穩定的和可控的三個維度進行歸因,認為這是一種具有積極特性的歸因。當個體學會積極歸因時,就能對自我能力產生較強的信任感,其行為的堅持性將加強,會更積極迎接現實的挑戰。只有以積極的態度去冷靜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及時找出失敗的癥結所在,才能從本人的實際條件出發,用切實的行動去促使挫折情境的改變。

(五)啟發青少年進行合理的宣洩

青少年在遭受挫折時產生的緊張情緒,必須經過某種形式得到發洩,否則積累過多,容易導致精神失常。青少年在遭受挫折時產生的緊張和消極的情緒彷彿是水庫裡的水,囤積只能給堤壩造成決堤的危險,所以必須經過某種形式得到發洩,比如聽**、找朋友傾訴、運動、大笑、大哭等,或者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盡情投入其中,將積鬱的消極情緒進行有效釋放。

(六)鍛鍊學生積極應對挫折的行為模式

當代青少年學生應對挫折的方式主要有積極的心理調節機制和消極的自我防禦方式,也存在一些消極應對挫折的行為模式,如逃避、抱怨、借不良行為宣洩、沉迷於幻想或者採用極端行為等。面對這些行為模式,應通過情境訓練加以調節和克服,取而代之地以積極的挫折應對行為解決實際問題。如青少年學生面對學習挫折、交往挫折時就可以通過改善學習方法、運用溝通技巧、進行交往實踐等措施消除挫折源,降低挫折的強度,同時也可以通過放鬆練習或認知調節技術,改善考試焦慮,緩解考試緊張等挫折產生的不適應感受,並利用挫折開發自身的積極力量,使自己形成更積極的應對挫折的行為模式。

(七)引導學生主動尋求心理諮詢

充分發揮心理諮詢室的作用,引導青少年學生尋求心理工作者的幫助,加強學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教育。心理諮詢是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徑。「心病還得心藥醫」。

最好的心理醫生就是運用心理學技巧發掘來訪者自身心理潛能,解決心理衝突和矛盾,維護其自身心理健康,完成其自我錘煉的過程。通過個別交談,排除心理障礙,達到擺脫矛盾,穩定情緒的理想效果。引導青少年加強心理自我保健,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培養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四、結束語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立業成才。未來的競爭是能力與知識的競爭,更是意志與品質的競爭,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在深化教改,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學生面對許多心理困惑、生理困惑、道德困惑的今天,只要我們多想辦法,多動腦筋,一定能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盡乙份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是祖國的下一代,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他們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因此,加強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綜上,抗挫折心理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從積極心理學的層面尋找有效途徑提高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是極具意義的。

可以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挫折,消除不良情緒的困擾,從而鼓起戰勝挫折的意志和勇氣,勇敢地面對挫折,面對挑戰,成為生活的強者,成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

醫學心理學複習指導之心理學理論觀點

在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中,心理學理論觀點是經常出現的考點,針對這個問題,中國衛生人才網總結醫學心理學複習指導 心理學理論觀點,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這一部分題目經常以論述題目的形式出現,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幾道題目 論述題 1.精神分析理論的人格結構。答案 精神分析理論把人格分為三個部分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理學理論指導 面板的感受

內分布著多種感受器,能產生多種感覺。一般認為 感覺主要有四種,即觸覺 冷覺 溫覺和痛覺。用不同性質的點狀刺激仔細檢查人的 感覺時發現,不同感覺的感受區在 表面呈互相獨立的點狀分布 如用纖細的毛輕觸 表面時,只有當某些特殊的點被觸及時,才能引起觸覺。用類似的方法,可找到冷覺點 熱點和痛點等。用組織學方...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英美文學教學探析

作者 相云燕 文教資料 2012年第09期 摘要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認知理論的乙個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最新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自主學習。本文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入手,闡述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並介紹了其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與實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