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

2022-09-24 00:51:02 字數 900 閱讀 2882

乙個好的辦學目標對學校工作具有導向性。它對全體教師教育教學活動有激勵性。它使學校發展有方向,教師工作有動力。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校長要十分重視設定能被教師接受而又有較**值的目標。而在目標的設定中,其心理標準則是校長要考慮的重要內容。目標設定的心理標準包括目標的需要性、目標的激勵性和目標的心理承受性。

無論是從集體還是從個體的需要出發,目標的確定都要考慮以上的心理標準。

在此我們運用了心理學的「激勵」理論:只有在從事難易適度的學習和工作活動時,人的積極性才最高。學校工作目標的實現最終依靠的是學校全體教師,因此,把學校的辦學目標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和難度,讓全體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力,合理地高效率地運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把學校辦學水平、辦學效益提高到學校在一定時期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所以,校長要注意教師存在工作目標的需要、刺激教師因目標的設定而產生對激勵的需要、消除實現目標的障礙,增加個人目標滿足機會,改善實現目標的條件,從而加強目標的激勵效果。當然,目標的確定我們還得考慮目標的心理承受性。在這個目標的統率下,全體教師的思想認識要一致,並自覺地把個人發展目標同學校辦學目標協調起來,使教師在為學校辦學目標奮鬥的同自身得到發展。

工作目標的設定,除考慮集體的大原則和教師的需要外,重要的還要研究分析現階段目標價值及其可行性。如果僅從目標設定的需要價值及實現目標的必要性出發,硬性要求教師執行而不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因素,其效果是難以達到的。制度與措施制定的心理原則

沒有規章制度,學校管理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以制度與措施的制定是目標能否實現的根本保證。規範具體的制度和切實可行的措施,使每乙個崗位者明確職責,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校長的責任。

而遵循一定的心理原則制定制度與措施,則是校長應當考慮的「以法規為指導,以實際性為需求,以民主性、滿意性、強制性和激勵性相結合為原則,加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合實際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是我校這幾年來在制定制度與措施時主要遵循的原則。

心理學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潢川幼兒師範學校周玉梅 班級管理主要是對學生的管理,對學生的管理就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進行管理。所以,從本質上來說,班級管理的實質就是對學生心理的管理。而要確實做好班級心理管 工作,心理學的理論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下面我就談談心理學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一 期望理論 定義...

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內部動機就是學習內容本身具有激勵作用。與傳統課程相比,新課程在這方面做了相當大的調整,它使學習內容與實踐聯絡更緊密 更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具吸引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 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總的來說,可以用如下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

《教育心理學 理論與實踐》輔導

第一章做合格教師 第一節合格教師心理素質 一 教師心理素質的概念 教師心理素質是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兩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徵。如認知 情感 意志 興趣 能力 性格等等。二 教師心理素質的內涵 教師的心理素質包括 智力素質 情感素質 意志素質 教育教學素質 人格素質 教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