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生成藝術

2022-10-29 15:00:02 字數 3333 閱讀 5510

阜寧縣益林中學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是師生、文字之間多向交往、互動的過程,生成性地體現課堂教學的豐富性、開放性、多變性和複雜性,生成性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也是忠實實踐「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課程理念的體現。生成性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所在,只有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引導者,學生方能親其師、信其道;教學也就不是忠實地完成教材內容,而是教材的拓展與開發;教學過程也就不是課本內容的忠實傳遞,而是課本內容的持續生成與轉化、不斷構建和提公升。要體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必須明了誰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成者,化解語文課堂教學生成的矛盾,洞悉語文課堂教學生成的策略。

1、擴大語文學習的範圍,與生活世界相連。

語文學習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感悟人生、寄情山水、醉心文化、啟迪智慧型、滋補精神。要讓學生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跳出時空環境學語文。

生成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是為師生提供乙個寬鬆自由的空間,富於挑戰性的話題,來達到解放學生身心,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接觸社會,深入生活,學會掌握生存的本領,學會懂得生命的要義,學會理解生活的真諦。如李鎮西老師的《孔乙己》,有乙個同學突然問:

「咸亨酒店為什麼要往羼水呢?」這是教師未曾預料的問題,***很機智地回答說:「看來假冒偽劣,從那時就有了!

」***聯絡社會現象很巧妙地化解這一問題,又活躍了氣氛。

2、從預設到生成。

語文教學設計不是為設計而設計,設計的目的是「教學論上可以論證的、靈活的行動」,是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是學生自覺能力的提高。教學設計的最終指向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完善學生的人格,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和人生經驗,即「人」的生成和發展。其實,關注語文教學的生成性,並非意味著「預設」已不重要了。

語文教學設計只是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對教學活動的諸要素做分析和策劃的過程。這種設計不是機械地按照分析和策劃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是充分考慮學生的思想變化、把握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和客觀的課堂情勢等,靈活地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及時調整,調動一切可變因素,力圖使教學效果超出原來的教學設想,達到促進學生主體建構和個性生成的實際目的。所以,教學設計的靈活運用就是把握好設計從彈性預設到動態生成這一變化過程。

3、填補空白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

學生成創設條件。這個空間包括自由**的空間、對話交流的空間、個性差異的空間。語文生成性教學過程中,不確定的因素、學生個體的差異、文字解讀的多元化等都需要教師採取寬容的態度,利用教學中一切積極的因素,滿足學生**、表達、交流的慾望,培養學生的**、思考、交際能力。

如一位老師在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時,在學生書面研讀的基礎上展開課堂交流,他設計了四個問題供學生研讀:①你喜歡這篇文章嗎?為什麼?

②請找出你喜歡的片段進行賞析。③如果說本文的描寫是成功的,你能概括出幾條「成功秘訣」嗎?④比較《我的空中樓閣》與《故都的秋》的風格,可以用比喻來表述。

四個問題都有教師智慧型的閃現:「第乙個問題是我從直覺中冒出來的。以前都是成年人選定了課文給學生讀,從來沒有問過他們喜歡還是不喜歡,教師只是強迫他們認同教材編寫者的價值取向,這次我突然覺得應該問問他們。

第二個問題是第乙個問題的理性延續,萬一學生不喜歡,本題就可以引導他們辨證對待,理性賞析;而喜歡本文的學生則自然地由表及裡,深入**。第三個問題是希望學生從中獲得寫作上的啟發,有所悟,有所鑑。第四個問題則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理解。

」四個問題都具有很強的啟發性,給學生留足了生成的空間,不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表達、獨特體驗。問題設計留出的彈性區間足以讓學生展開思考的翅膀,翱翔於《故都的秋》所傳達的美的意境中。所以,學生思維極其活躍,回答精彩紛呈。

4、對話生成

傳統課堂教學往往是由教師的完全控制,說一不二的「獨白」構成。課堂教學一味地按照固定套路進行,顯得沉悶、機械和程式。語文課堂特有的豐富、多變和複雜性歸於簡單和呆板。

這種獨白、控制式的教學過程使得教師照本宣科,

學生昏昏欲睡。師生本然的靈性、智慧型、生命體驗、互動對話都被禁錮。我們認

為,語文生成性教學過程應該是生氣灌注、智慧型閃現、心靈碰撞的過程,是師生、

文字對話和體驗的過程。它沒有「獨白」、「控制」,有的是多重奏、對話、體驗。

在師生彼此對話體驗中,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自然而然地

得以展開。在教學過程中,對話的實現應該採取以下具體策略:首先,對話氛圍的創設。

教師應該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真誠、互信的對話氛圍。教師從獨白、控制的權威角色中解脫出來,把話語權歸還學生,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現實生成者。師生之間敞開各自的精神世界,進行真誠的交流和溝通,實現師生雙方共同提高和豐富。

其次,對話話題的設定。恰當的對話話題是師生對話得以進行的不可或缺的條件。話題設定應該遵循科學性、趣味性、開放性、啟發性等特點。

通過話題的設定,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在的表達欲,使他們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興奮狀態中,潛移默化地汲取知識,增長智慧型。再次,全體學生的參與,共享閱讀成果。教師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到對話中來,自由表達自己的獨特理解、感悟、體驗,通過彼此的合作學習,共享閱讀成果,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發展。

對話是乙個多層面的學習與思維活動。對話的學習價值,不完全在於學習新知識,也在於借助資訊的交流融合思維,還在於養成傾聽、尊重、寬容他人的人文精神。

對話的意圖是為了實現最自由的最徹底,最無拘無束的交流和溝通,在談話過程中去探索和發現真知灼見。

語文課堂內的師生對話有明顯的兩重性,即既有文化層面的溝通,又有教育層面的交流;既有互相尊重的要求,又有教師引導學生的需要。一方面,在面對教材、面對事實和真理時,師生是平等的對話者,一方不能強制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領者,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控制對話的走向是不必不可少的。另外,師生對話還有技術層面的意義,即通過言語的問題,激發回應,控制課堂氣氛、節奏,推動課程進展。

原則設計大體有序,具體細節靈活,能由學生說出來的,教師盡量不說;少理論意識的強迫灌輸,讓對話承擔起多種功能。

討論的最高境界是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通過課堂討論,把對文字的理解,對文字背後所隱藏的語言表達特點,規律和挖掘,思維訓練活動向前推進一步。如李鎮西老師《冬天》一課中,教師營造了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師生之間時常迸發出思想碰撞的火花,收到了相當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明確教學思路,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他從電影《我的兄弟姐妹》入手,以自己看到流淚引起學生的共鳴,以自己的朗讀帶動學生傾注感情去讀。***創設了一種真誠的、平易的氣氛,與學生的對話中啟發學生去領悟,課堂精彩紛呈,學生思維活躍,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李鎮西《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10

2、許書明《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8第1版,2005.12第2次印刷

3、程正民((**金的文化詩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3月。

4、曹明海:《語文教學解釋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

語文教學評價藝術

作者 馬素雲 讀寫算 2013年第33期 我們在教學中時常發現 隨著年級的公升高,愛發言 愛表現的學生顯得越來越拘束了,課堂中那高高舉起的林立的小手也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麼呢?許多老師認為這跟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是正常現象。但我不這麼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我變為年齡特點不是主要因素,更多的是跟我們老師...

小學語文教學藝術

蘇教版教材,精美,可讀性強。比如第四冊語文教材包括 快樂的節日 月亮灣 預後 誰的本領大 蝸牛的獎盃 狐假虎威 鳥島 台灣的蝴蝶谷 猴子種果樹 歡樂的潑水節 以其獨特的風格與魅力吸引著眾多的學生與教師。大家都希望在使用實驗教材的過程中,遵循 語文課程標準 中的新理念 新要求,用嶄新的課堂面貌和精彩的...

語文教學應關注課堂有效生成

作者 趙伶俐於永娟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效果往往不令人滿意。究其原因,我們只滿足於課堂預設任務的完成,卻忽視了對課堂生成資源的重視,更沒有主動地促成課堂的有效生成。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也應發生質的變化。實施有效教學,不僅要關注課堂效率,更應關注教學效果,使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