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

2022-10-29 14:57:10 字數 5767 閱讀 2399

22 古詩兩首

一、教材分析: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蘇教版第十一冊古詩兩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寫由讀書而生髮的感想,寫的是詩人陸游用冬夜讀書生髮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乙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觀書有感》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不僅寫了池塘的美麗景色,還通過看到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池塘中的水才會如此清澈這一現象,聯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更加開豁,更加敏銳」這一深刻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這兩首都是哲理詩。 可以採用「三讀」的方法。三讀,即「會讀」、「讀懂」、「讀通」。

1、會讀。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詩文,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並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2、讀懂。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感知詩意,然後小組交流,提出不懂的問題,統一在班級裡交流。

3、讀通。細細品味古詩,能讀懂沒乙個詞,每一句話。然後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為讀通全文做好一切準備。

三、教學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想象《觀書有感》描繪的景象。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文本和意境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文本和意境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匯入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古詩?在課外又學會背誦了哪些古詩、現在請同學們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剛才大家背誦的古詩中,有沒有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呀?陸游一生渴望的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始終沒有實現。他只有用他的詩歌來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憂慮。

他一生辛勤創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詩。在我國歷代詩人中,他的創作是最豐富的。

公元2023年,這位八十六歲的愛國詩人病重。臨終的時候,他還念念不忘恢復中原。他把兒孫們叫到床邊,念了他最後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二、學習《冬夜讀書示子聿》

1.簡介陸游。

2.解題,釋題。

示:指示、訓示。子聿:陸游的小兒子。

題意:用冬夜讀書生髮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

3.初讀指導。

(1)教師範讀,學生畫出生字。

(2)學生讀生字,認讀並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4.理解前兩行詩句。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學問:讀書學習。無遺力:不遺餘力。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

一、第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做學問要不遺餘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

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讀第

三、四行詩,理解「終」、「絕知」、「躬行」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2)說說第

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3)體味第

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係:

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6.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

(1)聽老師範讀。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後評價,再練讀。(教師點撥學生在朗讀中細心體會知與行的關係)

(4)齊讀。

(5)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並默寫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2.課外查詢並自學一兩首沒有學過的陸游寫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想象《觀書有感》描繪的景象。

2.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文本和意境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二、學習《觀書有感》

1.按自學提綱自學古詩。

出示自學提綱:

a.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b.借助字典或聯絡詩句理解詞語「鑑」「徘徊」「渠」「如許」等,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c.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配樂範讀。邊聽邊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而準確理解一些詞語。鑑:鏡子。徘徊:在乙個地方走來走去,詩中指天光雲影映在水塘中閃耀浮動。渠:它,指方塘。如許:如此。

理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

邊讀邊理解邊想象。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看圖,聽錄音,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學生自由練讀。(讀中領悟: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些清澈那樣,人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變得更加聰明)

(3)指名讀後練習背誦。

(4)積累憶誦:勸學的詞語或名言其他古詩句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記憶字形,說一說你用什麼方法記住「聿」「鑑」「徘徊」這幾個字的。你認為哪個容易寫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2.練習正確書寫。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由學生推薦課外自學的古詩。

3.收集的成語、名言、古詩。準備張貼向全班同學推薦古詩。

板書設計1: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孜孜不倦+持之以恆

做學問板書設計2:

觀書有感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池水清澈讀書

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不斷地讀書使人

教學後記

23 學與問

一、教材分析

《學與問》一課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緊緊抓住「勤學好問」這一點進行敘述。先寫「問」的重要性,再舉例子來證實;接著寫向誰「問」;然後寫「問」與「思」要結合;最後有理有據的提出觀點:

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任。整個課文敘述,言簡意明,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問」的重要性,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金鑰坻。

第二自然段寫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例如他對科學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寫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第四自然段寫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五自然段寫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做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層次清楚,中心鮮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請學生劃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後指導總結。

三、教學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絡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絡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絡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匯入新課。

2.揭示課題:23 學與問

3.課前質疑歸納:學與問到底有什麼聯絡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第1自然段:「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密鑰匙。第2自然段:

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第5自然段:

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然後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重點指導

筆畫易錯寫「瞬」 形近字易混「輔」

容易讀錯字音「沈鑰繽」

2.學生寫字展示評議。

3.聽寫本課含有生字的詞語,鼓勵學生自糾後面批。

五、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繼續完成習字冊。

2.回家作業:自由讀課文後完成同步**1234題。

3.朗讀課文若干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聯絡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絡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鑰匙疑團殿堂日新月異好奇強健探求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密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麼辦?

(4)問:向誰問?

(5)聯絡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絡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麼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麼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沈括的疑問:為什麼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麼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麼回答的?

(5)後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麼?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麼關係?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蒐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簡要地寫下來。

板書:        23 學與問

勤學學與問結合養成習慣

好問教學後記

24 大自然的文字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六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複習

22 古詩兩首 一 詞語解釋。1 渠 相當於 它 詩中指方塘。2 為 因為。3 絕 極,最。絕知 深入 透徹地理解。4 躬 親自。二 填空。1 冬夜讀書示子聿 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讀書生髮的感想來教育小兒子子聿。闡述了知與行之間的關係。告訴人們 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 持之以恆的精神,乙個...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第七單元

22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想象 觀書有感 所描繪的景象。4 感受古詩文本和意境和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試卷

2010 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 班級姓名得分 溫馨提示 捲麵整潔,字跡工整,佔3分。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 32分 一 我能根據拼音規範地把詞語寫在括號裡。3分 z u sk u n ng m i z ng 節料日重 二 用 選擇下面加點字的正確讀音。2分 1 一群大象,排山倒 d o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