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師成長的探索

2022-10-18 01:39:09 字數 4639 閱讀 1976

關鍵詞:研究型教師;教師素質;研究型課程教學

引言:傳統的知識觀通常將知識和教材內容看成是對世界的標準解釋,是用規範的語言表現出來的理論,知識被視為教條化的信條。傳統教育中教師之所以不遺餘力地傳授知識關鍵在於在傳統知識觀中隱藏著這樣的假設:

學生學會了這些知識就能掌握事物的規律,進而可以「萬變不離其宗」地去解決實際問題了。傳統教學觀忽視學生的「學」,學生有極少的機會參與課堂活動,大部分時間用於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愛好處於被壓抑的狀態。這種教學觀與現代所提供的學習環境是背道而馳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 教師職業本身蘊含著對教育教學研究的意義,教師應當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隨著研究性教育改革日益深入,使傳統經驗型教師在面對新的教育理念時感到難以適應。觀念的改變是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內部動力,教師必須改變自身角色以適應教育變革,以研究的眼光審視課堂教學,發揮研究型教育的重要作用。惟其如此,才能使教育質量的提公升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得以實現。

一、研究型教師的內涵

關於研究型教師的內涵,很多專家、學者做了許多有價值的**,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這也正反應了研究型教師內涵的豐富多樣性。由於它是關乎研究型教師培養的重要內容,我認為:研究型教師是指具有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專門知識和一定的研究能力,不斷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實踐,始終帶著敏感的研究意識在教學與科研實踐中自覺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反思並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並對內涵作以下分析。

1、先進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逐漸形成的自我定位和對教育質量、學生成才標準、師生之間關係以及課程等方面的基本態度和看法。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和教育態度歸根到底都潛移默化地受其自身教育觀念的影響。它包括:

(1)教師觀

教師不應當按照傳統思想來「解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內容,而是領會主旨並把新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學會生存》對教師角色作了精闢論述:「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我認為,只有教師具備了這種觀念,才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做學生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2)學生觀

學生觀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和學生的發展。現代學生觀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並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但各環節的基礎無疑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愛,這就要求教師在施教和管理的過程中,充分信任學生,報以積極的期望,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展學生的潛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展。

(3)課程觀

斯騰豪斯堅持知識總是臨時的和試驗性的,因而他「將課程視為某種假設,而且是永遠有缺漏的假設。」他在《課程研究和發展導論》一書中已指出:課程的研究和發展是教師的責任,教師的工作不僅要被研究,而且要由教師自己來研究,對課程的研究意識是教師應當具備的一種素質。

同時他認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發展。教師發展與課程改革是一對相互促進的因素。

(4)教學觀

教學觀對教學活動具有根本性的影響。研究型教師的教學觀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師生對知識的共同**過程,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強調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啟發和補充。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引導學生質疑、**並使學生都能充分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和體驗,以求得新的發現,進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紮實的教學能力

研究型教師的能力具有多向性,我主要從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教學監控能力和教學**能力入手作如下分析。

(1)教學反思能力

如果乙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考爾德希德認為:「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反思利於教師自我激勵與提高,是教師不斷**教育教學過程**現的問題,提公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盡快成為研究型教師的一種途徑。

(2)教學監控能力

所謂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物件,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畫、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其實質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反饋調節,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自我意識,是研究型教師素質的核心。它是促使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學會如何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的關鍵。

(3)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帶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教育教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善於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進而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成效。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內在地要求教師**能力的提公升,它不僅是研究型教師成長的必然途徑,而且也是研究型教師的重要素質。

3、良好的科研素養

研究型教師的培養是乙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認為,研究型教師應當具有強烈的科研意識和較高的科研能力,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富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合作溝通能力。

(1)科研意識

教育研究源於教師的問題意識。沒有問題意識、缺乏**精神,就難以發現教育教學中潛在的問題;沒有問題意識和敏銳發現問題能力,就難以改進教學。在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科研意識,養成理論學習的習慣,加強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之間的緊密聯絡,逐步確立「教師即研究者」的觀念,提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2)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主要指專業研究探索及教育實踐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的教師,能夠善於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專業理論指導下針對問題進行研究,把握一般規律並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求得教育教學質量實際效益的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在教育實踐鍛鍊中提高,而且,它又是教育實踐得以向更高形式發展的條件,兩者相輔相成。

(3)科研方法

在科學研究中,忽視科研究方法對指導教學的傾向在研究生教育中嚴重存在。絕大多數教師對日常教學的改進只是憑藉經驗積累,而不是對於科研方法的實踐。教師要「秉承科學的研究方法,以避免在教學活動中盲目的實踐和不必要的錯誤,進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創新精神

教育科研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認識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具有教學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要使教師真正承擔起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擔,必須不斷促進教師從傳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當下,教師的創新素質並不樂觀,創新意識也非常欠缺,通過教學競賽調查結果顯示:參加競賽的絕大多數教師教學內容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都較低。由此看出,提高教師的創新精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合作與溝通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有很多教師認為教學是一種獨立性很強的活動。但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在乙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集體內,即使是乙個最年輕的、最沒有經驗的教師也會比任何乙個有經驗和有才幹的,但與教學、科研背道而馳的教師能做出更多的工作。

由此可見,教師之間的合作對教學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合作與溝通能力是研究型教師必備的素質,這是他們之間相互支援,真誠合作,共同研究並解決教學、科研問題的基礎。

二、研究型教師成長的策略探索

研究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需要自我內在素質的提公升。但是,教師素質不是自動生成的,它需要通過一定的成長策略。我嘗試從參加校本培訓和開展反思性教學三方面加以**。

1、實施校本培訓

改革開放後我國教育取得了重大的發展,教師培訓形式已經由跨越補償性培訓和探索性繼續教育轉向普及性繼續教育階段。針對傳統培訓方式弊端而提出的校本培訓以其獨到的優勢倍受教育界的矚目。

(1)校本培訓的特點

教育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在經過對「整齊劃一」要求的反思後發現:任何一所學校都是具體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複雜性是其它學校的經驗不能說明的,是理論所不能充分驗證。正是這種「理論與實踐間的張力促使研究者與實踐者共同轉向具體的學校實踐」,把共同的目光聚焦於具體的學校。

校本培訓最大的特點是培訓的需要產生於教育實踐,能夠充分調動任職學校及其教師的積極性,而且能夠理論聯絡實際,最大限度地為學校服務,為教師服務,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良好的動力支援。

(2)校本培訓應注意的問題

①發揮教師主體作用。教師主體性的發揮是研究型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關鍵。在培訓者與學員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關係,幫助教師提高自身認識,調動教師在科研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教師在研究中重新認識自身價值。

②鼓勵教師參加多元培訓。校本培訓只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途徑,學校應當鼓勵教師參加多種形式的培訓方式。所以,在開展校本教師培訓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與其他培訓形式的有機組合,倡導校本培訓不是排斥其他培訓形式。

2、開展反思性教學

(1)反思性教學的特點

我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審視自身教學各環節的得失並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學習方式、方法的優劣,做出改進,使師生雙方都有更好發展的過程。它具有下列特點:

①利於教師掌握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②利於教師的教學理論素養的提高。

它迫使教師對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地觀察與分析,使教師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潛意識中對教育教學的理解與他所接受到的新資訊之間的差異,從而使新資訊不斷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③利於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反思性教學不但是提公升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而且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重要方式。

論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研究型教師的培養

作者 高文 教育與職業 理論版 2009年第19期 摘要 對於高職院校是否需要培養研究型教師,人們的看法不一,這不利於高職教師的專業成長,也不利於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當前,培養研究型教師已成為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當務之急。只有準確把握研究型教師的科學內涵 基本特徵,明確培養的方向,採取正確的策略...

研究型植物學野外實習探索

作者 鄭敬剛孫艷麗董東平 地理教育 2014年第05期 植物學野外實習是高校生物學及相關專業教學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目的是鞏固和充實學生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學生植物分類學知識,了解植物與環境相互關係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科研素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 保護生態環境的...

研究型學習計畫

英語備課組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 一 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 文化和語言的關係至關密切。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傳遞文化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在他們的語言表達形式上留下強烈的印跡,因此也造成聽力和理解的困難。同乙個詞或成語在不同國家人民中含義也往往不同。所以翻譯決不能只著眼於語言的轉換,而是透過語言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