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和資訊科技的整合

2022-10-18 01:21:07 字數 3178 閱讀 3883

摘要:素質教育的要素之一就是資訊化能力的培養。資訊化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而且應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與學之中。

本文從歷史教學和資訊科技的整合這一角度入手,**在學科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資訊化能力的問題。主要從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啟發、學生層次差異、合作要求、內容開放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資訊化能力,由此拓展對資訊本質的認識,以期促進對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所需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歷史教學, 資訊化能力, 課程整合

回眸20世紀,計算機及資訊科技無疑是上一世紀科技發展結出的最豐碩、最輝煌的成果。如今,多**資訊科技在教育界已倍受關注,成為植根於教壇的一朵奇葩、一道風景。

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回應資訊化社會的挑戰,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正日益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所謂學科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

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它的研究和實施為學生的主體性、

創造性學習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歷史教學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面發展,本文擬就《日本明治維新》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對中學歷史學科與資訊科技整合的實踐與嘗試,作一下初步的**。

歷史教學在中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歷史事件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發展的程序,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對世界和自己祖國美好的情感,並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歷史教學的內容的偏多偏難和教學面面俱到,是目前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教學內容必須做到選擇重點知識;淺化歷史知識;構建知識網路。歷史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是歷史學科自身的要求也是資訊化社會的必然趨勢。

一、歷史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是歷史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提出本次課程改革,在課程實施方面的具體目標時,強調通過課程實施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2023年7月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課程目標規定「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資訊的能力,形成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本人理解,所謂的「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的歷史資訊。」就其表現形式而言,理應包含印刷文字、口碑材料和數位化資訊。

而表達能力也應當涵蓋能夠建立包含多**和超連線的數位化文字,來表達思想和認識。而且《課標》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章中明確指出,「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歷史學習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和豐富的資訊**。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體、多**歷史課件、遠端教育中的歷史課程、網際網路提供的歷史教育**、歷史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檔案館**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源。

」在課程整合中培養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這一思路,符合新課標在整體上實施素質教育的精神,能夠有效的突破學科中心,同時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而歷史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就是在這種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結合歷史學科以及資訊科技的特點,使教學能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增加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資訊化能力。

二、整合的做法

關於整合的方法,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特提出來以求各位專家指教。

1、學生自主選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以自由,淡化強制與約束,給予更多的鼓勵與誘導。如初三《世界史》上冊「日本明治維新」網路軟體中,學習步驟為: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基礎知識後,完成一

份論證日本明治維新性質的作業)→了解學術觀點(史學界對日本明

治維新性質的幾種不同觀點)→閱讀學習資源(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政治、經濟、社會階級關係。文化、教育、軍事等多方面**資料)→進行檢測練習→展開網上討論→完成作業→進行網上交流。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活動。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網路對閱讀、討論、作業進行個別或普遍的指導、幫助。這樣,雖然學習步驟建議是線性的,但全班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是各不相同的、非線性的。

2、教師適時啟發

老師通過精心設計語言、教具,組織各種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時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道理。如:「日本明治維新」網路軟體中,提供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以及社會風俗、服飾等方面的大量歷史資料,學生通過閱讀文字資料,觀察**、統計圖表,在教師的啟發和同學間的彼此提示下,啟用思維,克服學習障礙,達到了很好的學習目標。

3、學生的層次差異

根據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提出基本、較高、發展特長等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不同的思維空間,在資訊科技的支撐下和老師的啟發下,使每個人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裡得到了充分發展,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如:「日本明治維新」網路軟體中,設計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以及社會風俗、服飾等方面各方面文字、**、統計圖表等各種形式的歷史資料,除少量必讀內容以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學習資料的內容和數量。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和幾種完成作業的方式(利用計算機獨立撰寫明治維新性質的作業;用簡單的語言將**的網路資料連線起來,形成自己的作業;與同學合作完成作業),使學習盡可能地滿足個性發展的需要。

4、師生、生生合作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如:「日本明治維新」網路軟體中,編制了支援網路討論、網上留言、儲存討論或留言記錄、顯示討論或作業內容的程式,設定了「網上討論」「討論記錄」「網上留言」「**留言」等欄目,網上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可以發布、瀏覽或**資訊。

學生在學習時,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進入「網上討論」環境,選擇向老師求教或是與同學切磋,不同範圍的交流貫穿始終。

5、內容開放

資訊科技下的教學環境與傳統教學環境的乙個顯著區別,是可以向學生提供近乎無限的學習資源。例如:立足校園區域網,盡量查詢、利用網際網路上歷史學科資源,採用**資訊、建立鏈結等方法加強校園網的功能,這既能大大豐富校園網的教學資源,又能為學生深入了解歷史學科問題,提供了更多的自學途徑。

三、師生共同學習,提高資訊化能力

21世紀,教育環境的資訊化,是乙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虛擬學習對傳統教學的顛覆已經初現端倪,乙個教育跨越式正在進行中,我們必須重視迅速提高學生的資訊化能力,並以此作為滲透整個素質教育的重要要素之一,力求將資訊技化能力的培養融入各科的教學中。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也存在著需提高資訊化能力的問題,這是乙個師生共同學習進步的過程。在資訊化社會,教師本身也是學習者,而且是終身學習者,師生不妨共同參與,一起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同時獲得新知識。

這正體現了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係,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時代精神。

中學歷史教學新策略

作者 楊琴 都市家教 上半月 2013年第03期 摘要 中學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歷史人物 歷史事件 歷史現象的評析,學生不僅能夠明辨是非,還能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熱愛祖國 熱愛人民 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因此,歷史教學是一項光...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小故事

我的歷史教學小故事 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設計,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 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 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實踐

悠悠中華,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既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又創造了中華民族自身不屈不撓 奮發向上的優良品格和氣質,形成了以傑出的歷史人物為脊梁 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為源泉和以豐富的文化遺產為特徵的精神財富和物質文明。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是 借鑑歷史 資治育人 服務現實,創造明天 這是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