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實踐

2021-07-04 03:22:04 字數 1171 閱讀 4846

悠悠中華,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既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又創造了中華民族自身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優良品格和氣質,形成了以傑出的歷史人物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為源泉和以豐富的文化遺產為特徵的精神財富和物質文明。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是「借鑑歷史、資治育人」,「服務現實,創造明天」。這是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也是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

充分挖掘歷史素材,寓德育於歷史教學,培養出更具深刻文化素養及知識更豐富、身心更和諧健全的現代中國人,正是今天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歷史課是一門人文社會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它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實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以史為鑑,培養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能力

1.歷史與現實有著密切的聯絡,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延續,是正在譜寫著的歷史。從對歷史的觀察思考中、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可以找到觀察認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鑰匙,這就是歷史的借鑑作用。

歷史教學的目的不是只給學生講些生動的歷史故事和歷史現象,而是要通過歷史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能力。

2.今天國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國改革開放邁向現代化也需要借鑑歷史的經驗。

蘇聯搞社會改革,全盤否定蘇聯共產黨和國家的歷史,人心渙散,這是導致它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實行近代化,並沒有全盤否定日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堅決反對否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否定黨和人民奮鬥歷史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我們要加強「兩史一情」教育;了解歷史、認識國情,自強不息,振興中華,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德育作用。

二、以史為鑑,樹立開放意識,培養改革創新精神

1.在歷史學習中樹立改革發展的思想意識

中國歷史的發展證明,只有不斷改革,堅持開放的政策,國家才會迅速發展。相反,如果什麼時期內統治者因循守舊、閉關鎖國,社會就會停滯不前,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歷史上通過改革而帶來了社會大治的史實舉不勝舉: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統治者為加強自己的統治,恢復和發展經濟所採取的各種政治經濟改革措施等。這些改革,無一不表現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銳意創新、不墨守成規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而每一次改革都帶來了政治的清明、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發展。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大治局面的出現,無一不是政治改革的結果。

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祝紅霞 課堂內外 教師版 2012年第12期 古語云 才者,德之資也 德者,才之帥也。用 德 來統帥 才 才能保證 才 的正當發揮 以 才 支撐 德 才能真正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由此可見,古人是認可教育工作中德育先行的。現代教育從幼兒開始就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育 為首,與古人不謀而合。本文僅...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小故事

我的歷史教學小故事 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設計,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 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 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小故事

我的歷史教學小故事 第四中學劉越 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設計,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 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 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能培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