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2023-01-26 17:51:04 字數 854 閱讀 4623

作者:李奎花

**:《新課程·中學》2023年第09期

摘要:積極的情感能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情感化處理;深入地研究學生,使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產生愉快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特徵,使學生成為全面健康發展的國家棟梁之材。

關鍵詞:中學歷史;情感教育;體驗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在歷史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培養學生對個體和社會的責任感。」相對於傳統的只注重歷史知識傳授的思想,新課標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良好意志、道德的形成。

中學歷史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我們每位教師都有條件也有義務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那麼,有哪些有效途徑呢?

一、將教學內容做情感化的處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

歷史是人創造的,講述的是關於人的活動,它本身就富有情感。面對歷史,我們或哭或笑,或深思,或戲說,或歌唱,或怒罵。它給了我們表達情感、昇華體驗、深化認識的機會。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善於挖掘歷史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對教學內容做適當的加工與處理,讓學習歷史成為心靈的體驗和情感的感染過程。

在講科技文化等教學內容時,可以結合人物軼事展開,將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鮮明人物和枯燥的敘述知識有機結合,賦予這些內容以情感的色彩,使學生為情所動,以情促知。例如,在教學司馬遷和他的巨著《史記》時,可以這樣向學生講述:「司馬遷在遭李陵之禍後,肉體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摧殘,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

但當他想到屈原、孫臏等人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時,忍辱負重地完成了史記的創作。」這樣司馬遷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的崇高形象就會自然地呈現於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向偉人學習,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高中歷史課程標準 對教學過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由過去的注重教師的講到現在注重學生的學,更新標準不再單純的要求傳遞知識,而是更加側重於培養學生分析 評價 批判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 學生的 來獲得正確的歷史觀念,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同時在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 中也首次提出要...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小故事

我的歷史教學小故事 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設計,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 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 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實踐

悠悠中華,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既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又創造了中華民族自身不屈不撓 奮發向上的優良品格和氣質,形成了以傑出的歷史人物為脊梁 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為源泉和以豐富的文化遺產為特徵的精神財富和物質文明。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是 借鑑歷史 資治育人 服務現實,創造明天 這是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