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2022-10-17 17:42:25 字數 1068 閱讀 5144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離不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決定性的作用。本文擬就歷史教學中如何從審美教育入手優化非智力因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作一**。 如何培養學生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即優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人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苦心**的課題。

根據非智力因素的本質屬性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認為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對優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審美教育是優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

首先,這是由審美教育的特點所決定的。教育學認為,無論是自然形態的審美物件,還是社會形態的審美物件,它們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點。美育就是通過美的具體的、鮮明的形象來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過美的事物來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從而使人們心理上產生感受,情感上產生共鳴,性情上得到陶冶。

總之,審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並激勵著人們去行動。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①美育不僅能讓人感受美,而且能驅使人去追求美,去創造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並堅強其克服困難的意志,實現美的追求。

其次,這也是由非智力因素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參加認識過程,但對認識過程起直接制約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

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遺傳決定,而非智力因素則主要由後天「習得」決定,優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賴於後天的培養。中國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意思是說,不是不會做,而是不肯做。智力因素決定乙個人能不能幹,而非智力因素不僅決定乙個人肯不肯幹,而且決定著他是以積極的方式還是以消極的方式,是以堅韌不拔的方式還是以畏卻退縮、望而生畏的方式。

二、歷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寶庫

中學歷史教材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因素,若「漢魏之文苑、晉之清淡、南北朝以後之書畫與雕刻、唐之詩、五代以後之詞,元以後之**與劇本,以及歷代著名之建築與各種美術工藝品,無不於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歷史學上各時代偉大與都雅之人物、事蹟,無不於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③史之所存,美之所在,歷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寶庫。

這些具體、鮮明的美的形象不僅能感染學生,激發其對歷史學生的濃厚興趣,而且能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礎。

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 祝紅霞 課堂內外 教師版 2012年第12期 古語云 才者,德之資也 德者,才之帥也。用 德 來統帥 才 才能保證 才 的正當發揮 以 才 支撐 德 才能真正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由此可見,古人是認可教育工作中德育先行的。現代教育從幼兒開始就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育 為首,與古人不謀而合。本文僅...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小故事

我的歷史教學小故事 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設計,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 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 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實踐

悠悠中華,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既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又創造了中華民族自身不屈不撓 奮發向上的優良品格和氣質,形成了以傑出的歷史人物為脊梁 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為源泉和以豐富的文化遺產為特徵的精神財富和物質文明。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是 借鑑歷史 資治育人 服務現實,創造明天 這是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