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蓄勢淺說

2022-10-17 14:57:14 字數 2227 閱讀 6568

(二)引而不發法

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這是孔子論述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名言,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

這裡的「憤」是說:心裡想求通而又未通。這裡的「悱」是說:

想說又不知道怎麼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說: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

孟子雲:「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盡心上》)就是說,君子教導別人應該如射箭一樣,拉滿了弓,卻不發箭,但箭在弦上,有一觸即發之勢。

「引而不發」比喻善於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暫不行動,以待時機。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和「引而不發」都是我國傳統的啟發式授課方法之一,經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

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或者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之後,答案存於心中,而故意賣關子,以便引導學生**。這種「道而弗索,開而弗達」(《禮記·學記》)的啟發過程就是蓄勢待發。從來沒有聽說過,恰當地使用這種方法而未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的。

(三)情境設定法

課改以來,情境教學越來越被重視。教師通過創設各種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由枯燥乏味變得有滋有味,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心有靈犀的局面開始出現。設定情境,發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已成為常用的語文課堂蓄勢的教學手段。

情境設定的具體做法很多,常用的有:

1.動手實驗演示情境

在初中語文書本中,許多課文往往與學生的生活經歷毫不相干,學生對此類課文的直觀感受是空白的。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上課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動手實驗,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有直觀而切身的感受。說明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中涉及一些化學變化的知識,初三之前的學生還沒接觸相關知識,為了給課文學習掃清障礙,可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做做花兒變色的化學實驗。

2.聯絡生活感悟情境

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源於生活閱歷,如果能將語文課堂上要涉及的情感體驗,轉換成生活的方式讓學生先行體驗,那麼就等於變語文為生活,讓語文更貼近生活。學習魯迅先生的《風箏》之前,安排這些學生自己製作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等,在耗時很多的時候,家長必然阻止。讓他們去親身體驗這個過程和感受,相信他們會有深刻的感悟。

3.扮演角色體驗情境

初中學生對有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情有獨鍾,對於課本上的寓言、**等更是很想先睹為快。在這些課文教學之前,有時可以引導學生作演繹。我在教學《**》一文時,課前布置學生準備當導演,演繹課文中的人物在船頭的姿勢和情態,學生饒有興趣地鑽研了課文,輕鬆愉快地學會了課文這一段。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要注意幾個問題:要短小精悍,避免喧賓奪主;要自然契合,避免矯揉造作;要直接切入,避免漫無邊際。

(四)素材積澱法

有目的的課外活動都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些習作材料,這些活動,正是可以利用的良機。參觀、旅遊、聽報告、看演出、搞調查,學生利用雙休日上網路、看電視、看電影,他們親身體驗,蒐集材料,都可以積累大量的習作材料。之後的工作是引導學生對素材做整理歸類,不同材料在不同主題下都有不同用場。

經過分類整理的材料,都有可能寫成一篇作文。此類作文的真實性強,同時學生也會從中悟出生活處處有語文的道理,感覺到學習語文其實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情。這些都是在給寫作蓄勢。

(五)背景介紹法

古人云:「文章合為事而著,詩歌合為時而作。」任何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獨特內心體驗的外顯,作者所處歷史時代的不同決定了文章都具有歷史性。

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范文,古代、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都有,這些范文融優秀作品和人類文明之精華於一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時代背景介紹的內容,是誘發學生研讀興趣的前提條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正確領會范文的情感脈絡和思想主旨,有助於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柳宗元的作品,有的需要介紹一點關於柳宗元被貶謫的背景;教學杜甫的詩歌,有的要介紹一些關於安史之亂的史實;教學魯迅的作品,有時需要介紹一些關於魯迅所處生活年代的社會背景,以作鋪墊,希望學生能從社會背景中得到一些啟示。

至於選擇什麼時間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這裡有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多數情況下在閱讀原文之前介紹,有些則可以先從文字分析出發,通過感悟課文的整體,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其思想情感產生的原因,自然而然地聯絡到作者和寫作背景,此時的介紹可以順勢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

四、蓄勢的效果

教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中的蓄勢工作,是把工夫花在課前的一種做法,是熱身在前的台下工作,它可以為課堂教學打好基礎,減輕課堂教學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各學科教學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也是占領「市場」的好方法,用得好的話,必將使你的教學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第十八中學)

交際中的蓄勢效應

鯉魚之所以能夠跳過龍門,是因為鯉魚積蓄了足夠的力量,並且把這力量在傾刻之間爆發出來。如果鯉魚沒有 引起足夠的重視 積蓄足夠的力量,那麼它自然不會跳過龍門。人們在交往中,要想邁過高檻,衝出難關,脫離低谷,就必須積攢力量,尋求幫助,廣積人緣,這些做法就是蓄勢。蓄勢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身的衝擊力,提高自己...

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教學反思

二 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 合作討論 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 形式化 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有效地開展 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

談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

人如果對某件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做起事來會不知疲倦,並樂於去追求。通過我的經歷我體會到一名語文教師對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是不可或缺的素質,這是通過教師的人生態度,個人魅力,以及真心的為學生付出和關注在情感上的薰陶而達到的。在整個教學中,我一直看重教師從情感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主動學習語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