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

2022-10-13 09:21:06 字數 4367 閱讀 3101

2、品味文章語言、意境之美。

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字細讀,體會文章主題的豐富性和語言的含蓄性,從而實現文字閱讀的深刻性和有效性

教學過程:

匯入:(雨聲背景)(略)

授新:一、實現文字閱讀的有效性:

1、初讀印象:完成下面的填空練習並說說依據。

這篇散文以為主線,描寫了營造出了的意境,表達出的感情。 (學生發言)

明確:散文的「形」與「神」:

內容和思路:眼前春雨——嗅雨——觀雨——聽雨——念雨 (緊扣「冷雨」)

1、描寫眼前台北的瀟瀟春雨,自然聯絡到「那一塊土地」——大陸。(1)

2、圍繞「雨」展開具體的描寫和聯想。(2-12)

漢字「雨」——「嗅雨」——「看雨」—— 「聽雨」

3、思緒回到現實,「念雨」,對故鄉的回憶、思念。(13-15)

語言:飽含情感的語句——文章的主旨

①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呢?

③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白雨的祝福,或許發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

……【明確】這篇散文,以聽雨為主線,描寫了不同地方、不同時期的雨和「我」對「雨」的感觸和聯想,營造出了蒼涼淒迷、飄逸靈動又優美深遠的意境,表現出作者濃濃的鄉愁。

二、實現文字閱讀的深刻性:

1、**主題的豐富性 (「鄉愁」的豐富內涵)

「乙個讀書人的鄉愁是把空間加上去,乘上時間,乘上文化的記憶,乘上滄桑感,這種鄉愁就是立體的余光中

思考討論:你覺得本文的「鄉愁」包含了哪些內容?仿照所給例句,完成後面的練習。

例:我從不過要領略「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讀到了作者對「山水中國」的讚美和依戀;

① 我從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中讀到了作者對大陸的思念和嚮往;

② 我從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乙個方塊字是乙個天地。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中讀到了作者對於中華文化的讚美與熱愛;

③ 我從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的韻裡尋找中讀到了作者對古韻消失的惆悵和失落;

④ 我從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中讀到了作者對詩意中國的懷戀和難以見到回憶中故國的悵惘

結論:文章的「鄉愁」,涵蓋了「愛祖國、愛中華、愛傳統文化、民族情結、懷舊之情」等豐厚的內容,有遊子之情、家國之痛、文人之趣、故國之思和現實之憂。(普遍而永恆的「鄉愁」)

【投影顯示】 「大概作單純的鄉愁應該就是同鄉會式的鄉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長的故鄉,離開了若干歲月,油然而生的一種感懷,當然這中間還加上對於親人、鄉人的感情在裡面,這是最基本的。不過呢,對於讀書人來講,鄉愁可能是更豐富、更複雜的一種文化感。因為鄉愁不僅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還包括歷史的成分在裡面,也不僅僅是個人的情緒,甚至於要包括文化的整個背景在裡面

——余光中

2、品味語言的含蓄之美(「言外之意」)

【投影顯示】著名作家柯靈曾評價《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代文學的表現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該承認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域中,算是別闢一境。

」余光中「左手寫詩,右手寫文」(梁實秋語),其散文飽含著濃厚的詩意(「詩性散文」)。

其語言的「詩性」在本文中主要表現在:(學生發言舉例,梳理)

① 充分調動視覺、觸覺和嗅覺、聽覺,來描寫「冷雨」之「冷」;

② 運用大量的疊詞,具有音韻之美,讀來有節奏感; ③ 靈活運用長短句;

④ 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典雅,富有古典文化的意蘊。

過渡:散文的語言之美,還表現在語言的含蓄性、暗示性上。

思考討論:說說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例句:① 這樣想時,嚴寒裡竟有一點溫暖的感覺了。

【例析】寫出了作者對大陸、對祖國強烈的嚮往和依戀之情。(關鍵詞、手法、語境)

分組討論,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② 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比喻的修辭,寫出「雨」的細膩、溫柔,勾起人們的情思。)

③ 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颱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

(「雨」的節奏、**感帶給我們聽覺上的享受,也讓我們產生豐富而優美的聯想。)

④ 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淒涼,淒清,淒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淒楚之外,再籠上一層淒迷了。

(「淒涼」-「淒清」-「淒楚」-「淒迷」,由外而內,寫出了作者的懷鄉之痛。)

⑤ 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

【 師生共同研習解決。投影顯示: 現在,站在南十字架下,揹負著茫茫的海和天,企鵝為近,銅駝為遠,那樣立著,引頸企望著長安,洛陽,金陵,將自己也立成一頭企鵝。

只是別的企鵝都不怕冷,不像這一頭啊這麼怕冷。怕冷。怕冷。

旭日怎麼還不公升起?霜的牙齒已經在咬我的耳朵。怕冷。

……同樣用一枚老太陽,怎麼有人要打傘,有人整天用來烘手都烘不暖?而用十字星來烘腳,是一夜也烘不成夢的啊。 ——余光中《南半球的冬天》(1972、7)】

明確: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冷雨」的喜愛、享受,沉醉其中。表達出作者對大陸、對故土的深切懷念之情。

你還找到了那些含義豐富深刻的語句?摘錄下來,並細細品味。(留作課後作業。)

如「瓦的**竟成了絕響」等

3、領會文章意境之美:(意象——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

「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思考討論:① 你如何理解文中「冷雨」的意象?

明確:本文的「冷雨」,既是對自然氛圍客觀的描繪(自然特徵);又有思念古大陸,久不得歸的惆悵(社會涵義);還有文化尋根過程中那無法割捨的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深深依戀與企盼(文化內涵)。

② 文中還出現了哪些意象?它們有何特點?(意象豐富,意境深遠)

a、古老的中國:有大街,小巷,杏花,江南;有大山,小河,梧桐,荷葉;有瓦房,庭院。(傳統、古典的意味,流露出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傾慕與熱愛)

b、一系列與「雨」相關的自然的、文化的意象:如 「瀟瀟冷雨」、「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滔天的暴雨」、「斜斜的西北雨」,及文字、文學、繪畫等「作品」中有關「雨」的形象。

意象豐富,以實帶虛,虛實結合,營造出乙個蒼涼淒迷、清冷淒楚、空濛靈動又悠遠綿長的意境,讓文章瀰漫著一種濃厚的文化的氣息,引人遐思,惹人迷醉。

三、總結:實現散文文字閱讀有效性和深刻性的方法和途徑。

根據本堂課你所掌握的知識,填寫下列**:

結語:(略,齊讀文章最後一段)

【附註一】相關背景:

余光中:2023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2023年隨父母去了香港,2023年遷居台灣,之後,就一直在台灣、香港和美國之間輾轉漂泊,2023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並於同年寫下了《聽聽那冷雨》這篇散文,2023年,他才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陸。他在散文集《左手的掌紋》獲得2003 年度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頒獎會上曾說:

「鄉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 乙個人多年後回到故鄉, 仍然可能鄉愁不斷,因為他所熟悉的故鄉已經改變了。物是人非,便有鄉愁。

若是物也非了,其愁更甚。我當年離開內地,『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乃此生最大的傷痛。 幸好那時我已經 21 歲,故土的回憶,文化的濡染已經深長,所以日後的歐風美雨都不能奪走我的漢魂唐魄。

我在詩文中所以呼喊著狂吼著黃河長江,無非是努力為自己招魂。」

【附註二】相關詩句及出處:

①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②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不可具狀。

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③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杜甫《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姜夔《點絳唇》: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王維《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以文解文,以心解心——〈聽聽那冷雨〉教學原始》

4、《幾番冷雨江湖已老鬢先斑——〈聽聽那冷雨〉情感主題解讀》

5、《台灣鄉愁詩的現實生成和文化內涵6、《台灣鄉愁散文漫議》

7、《「文字細讀」再認識》 8、《東方美學》 9、《余光中散文選》

聽聽那冷雨

滕州市南沙河中學 學教2 1 教學導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生字詞 2理解文章的內容,背誦優美語段。課前活動 古詩文誦讀 全體齊誦 溫故學檢查 夜雨詩意 字詞的默寫 小組互批。知新學1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夜雨詩意 2 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驚蟄 寒瀨霏霏薄荷 羯鼓 駭人驚悸滂沛 鏗 椽 ...

《聽聽那冷雨》教學反思

走上講台半年多,也陸陸續續接觸了很多文體,但是對於散文,我總覺得自己不能教好。散文,在我看來是給予了作者許多細膩情感的文體,教好它首先自己要有很充分的情感體會,而這個情感體會對於我來說,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執教 聽聽那冷雨 時,我把重點是定位在對課文這種文化鄉愁的把握。但是文化鄉愁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說...

《聽聽那冷雨》教案

教學目標 把握主旨,體會作者情感 2 品味生動而富有韻味的語言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教學重點 目標1 2 教學方法 閱讀法 討論法 教學輔助 多 教學時數 1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余光中 鄉愁 歌曲,從而匯入文。二 整體感知 介紹余光中。余光中,19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9年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