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那冷雨》教案

2023-02-01 05:36:05 字數 2558 閱讀 9017

【教學目標】

.把握主旨,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生動而富有韻味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方法】閱讀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多**

【教學時數】1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余光中《鄉愁》歌曲,從而匯入文。

二、整體感知

.介紹余光中。

余光中,19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先後任教台灣東吳大學、師範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

其間兩度應美國***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2023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2023年至198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

198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的創作,以及文藝評論、作品翻譯等,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是當代詩壇健將、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種;翻譯集13種。

余光中的詩文創作及翻譯作品,祖國大陸有1家出版社先後出版。餘先生同時又是資深的編輯家,曾主編《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重要詩文刊物。並主編台灣《中華現代文學大系》(1970~1989)共1冊(**卷、散文卷、詩卷、戲劇卷、評論卷)。

余光中在台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台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並發表演講,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

海內外對余光中作品的評論,大約在一千篇左右。專論余光中的書籍,有黃耀梁主編,分別由台灣純文學出版社與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鳳凰》《璀燦的五彩筆》。傳記有台灣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

其詩集《蓮的聯想》,2023年由德國學者譯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詩文被譯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

「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目前仍在「與永恆拔河」。

2.相關背景。

余光中於2023年離開廈門去香港,190年到台灣,本文創作於2023年,正如中所說,離開大陸已經2年了。幾十年來,余光中經歷了離別家園的痛苦,浪跡天涯的辛酸,卻始終在精神上與祖國血脈相連。他的作品,無論散文、詩歌,都充滿濃郁的傳統意識和鄉土觀念,抒發出濃濃的去國懷鄉之感,強烈的思鄉思親之情。

本文作為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表達了流落在台灣的大陸遊子強烈的思鄉之情。

3.學生默讀文,借助注釋,初知文意。

4.學生討**主旨。

.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文內容。

明確:作者身逢家國之變,作品常流露濃厚的家國之思。本文以微寒潮濕的春雨象徵心情,並以雨聲、雨景為引子,回憶自己半生漂泊的經歷。

文中屢引古人詩詞,以襯托出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追思嚮往之情。行文時空交錯,句式多變。作者借雨聲雨景,回憶生平往事,以寄託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嚮慕之情。

第一部分(1),由雨季的開始,滿懷深情地聯絡到祖國;

第二部分(2~14),由「雨」展開具體的想象,描寫獨特的體驗,抒發濃濃的相思;

第三部分,思緒回到現實,將對故鄉的思慕、回憶埋入心底,沉澱。

三、合作**

.作者寫「台灣的雨」與「大陸的雨」有何不同?

明確:台灣的雨景是真真切切,而大陸的雨景卻是朦朦朧朧,用的詞彙是淒涼、淒清、淒楚、淒迷,一切都是在回憶之中。

2.作者筆下的雨為什麼能引起讀者共鳴?

明確:作者在行文運筆之際,充分調動了人的五官感覺,使讀者如聞如見,如履其境,造成感同身受的效果,也能使散文具有引人的魅力。文便是一篇富有「感覺性」的。

文將雨描繪成糅合了聽覺、觸覺、嗅覺、視覺、味覺的一種全方位的感性的存在。

(「空濛而迷幻」是視覺;「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氣」是嗅覺;「冷」是觸覺;「疏雨滴梧桐」和「驟雨打荷葉」是聽覺;「嘗涼涼甜甜的雨水」是味覺)

3.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雨」作為它表達情感的依託?為什麼要強調乙個「冷」字?

明確:選擇「雨」作意象是為了表現纏綿悠長的故國之思。

「冷」有兩層含義,一是突出在春寒料峭裡的雨給人的外在的實在的感受,二是表現作者遠離大陸內心產生的淒涼。

4.藝術特色。

語言方面。

明確:①句式長短變化多端,文言口語和歐化語法參酌互用,伸縮自如而緊湊連貫。②用重重疊疊的字句,參差有致的韻語段落,在訴諸讀者感覺時著重了聽覺,充分應用雙聲疊韻,講究平仄,轉換同音異字,創造了**美。

③在修辭方法的運用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擬人、排比等手法,別緻恰當地烘托出思想情緒。

運用古典詩文的運用。

拓展了散文的思維空間。

如「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這裡,余光中將原汁原味的唐宋詩歌組接在一起,絲毫不給人以斧鑿之感,相反,它能引起讀者自然地進入古典的情境,而又從別一扇現代情感的門庭裡走了出來。

.學生再讀文重點段落,品味語言,體味情感。

四、作業

後蒐集古詩詞中有關「雨」的名句。

附:板書設計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鄉愁──還是「鄉愁」

「聽雨」為主線──五官

聽聽那冷雨

滕州市南沙河中學 學教2 1 教學導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生字詞 2理解文章的內容,背誦優美語段。課前活動 古詩文誦讀 全體齊誦 溫故學檢查 夜雨詩意 字詞的默寫 小組互批。知新學1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夜雨詩意 2 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驚蟄 寒瀨霏霏薄荷 羯鼓 駭人驚悸滂沛 鏗 椽 ...

《聽聽那冷雨》教學反思

走上講台半年多,也陸陸續續接觸了很多文體,但是對於散文,我總覺得自己不能教好。散文,在我看來是給予了作者許多細膩情感的文體,教好它首先自己要有很充分的情感體會,而這個情感體會對於我來說,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執教 聽聽那冷雨 時,我把重點是定位在對課文這種文化鄉愁的把握。但是文化鄉愁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說...

《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

2 品味文章語言 意境之美。教學重 難點 通過文字細讀,體會文章主題的豐富性和語言的含蓄性,從而實現文字閱讀的深刻性和有效性 教學過程 匯入 雨聲背景 略 授新 一 實現文字閱讀的有效性 1 初讀印象 完成下面的填空練習並說說依據。這篇散文以為主線,描寫了營造出了的意境,表達出的感情。學生發言 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