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那冷雨》課堂教學反思

2023-01-31 11:51:02 字數 3573 閱讀 7401

張佳「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帶著這樣的想法,我與我校兩位教師共同進行了一次「同課異構」的嘗試。我們選擇的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聽聽那冷雨》。在確定了課題之後,我不敢怠慢,立刻著手準備。

《聽聽那冷雨》是一篇美文,同時,這篇文章也很厚重,鬱結在優美的文字中的是乙個優美的意境,沉澱在意境中的是余光中先生深沉的鄉愁以及強烈的中國古典文化的情結!這樣的文章,要在一堂四十分鐘的課堂上面讓高一的學生理解這些內容是很有難度的,因此課堂勢必只能取一點而無法涵蓋其他,於是我就選擇了讓學生領悟余光中先生寄寓在「冷雨」之中的深沉的情感作為我課堂的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我設計了如下的第乙個教學設計。

《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一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品讀,體會余光中筆下「雨」的美。

2、通過朗讀和分析,體會文章中濃濃的家國之思。

3、通過文章引導學生體會「文化鄉愁」,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重點難點

1、體會「聽聽那冷雨」中「聽冷雨」所蘊含的深深的家國之思、文化鄉愁。

2、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教學方法:

1、運用美讀法,引導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沉潛到作品的深處,整體感知文章的情感美。

2、提過提問和思考讓學生體悟余光中先生那濃濃的家國之思,文化鄉愁。

四、教學課時

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有乙個人深情地說過這樣的話:「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

(二)作者簡介及創作情況

(三)進入文字,體悟鄉愁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文章的題目是《聽聽那冷雨》,作者真正開始寫聽雨是在第幾段?

3、齊讀第五段,分析余光中為什麼會想到蔣捷的詞《虞美人·聽雨》?

宋詞中的人生境遇遊子之情家國之痛

人生際遇

家國之思

現實中自己的人生境遇在島上聽雨淒迷

4、再次齊讀第五段,在他聽雨時還有哪些聯想?為什麼作者在聽雨時會有這些聯想,或者說這些聯想背後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回味大陸體聽雨時的淒迷——遊子之情

蔣捷的詞——家國之痛

王禹偁《黃州竹樓記》——文人之趣

回憶江南的雨——故國之思

公寓時代來臨,瓦的**成了絕響——現實之憂

回味大陸聽雨時的淒迷。這是種遊子之情;蔣捷的詞裡既有個人一生的悲歡離合又有整個世局的風雲變幻,這是種家國之痛;王禹傅的《黃岡竹樓記》寫的是文人之趣;回憶到的江南也並不因為是江南人而憶江南,自古文人都有相思懷歸的情結,這是故園之思:公寓時代的來臨,瓦的**競成了絕響,現代文明擠兌了聽雨的美感。

這是現實之憂。

(四)情感提公升

1、你們在聽雨時有遊子之情、家國之痛、文人之趣、故國之思和現實之憂嗎?這些聯想是和人有關,和人的生平經歷有關。(出示於光中對於鄉愁的理解)

(五)拓展提高

1、看來鄉愁不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感情.它是有根基的,它的根基是什麼——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

2、這種文化鄉愁並不是余光中乙個人的,古今中外歷史上有許多的文人都有這樣的意識。

(六)結束

古詩上說「鄉愁漸生燈影外,客愁多在雨聲中」,也許同學們從未曾離開過家,未曾體驗過這些人的痛苦與辛酸,但我們仍可以感受著他們的感受,鄉思著他們的鄉思。在行將下課的時候,讓我們再來欣賞余光中先生的另一首詩《當我死時》,再一次感受余光中先生濃郁的鄉愁和對中國文化的深深眷戀!

上完這堂課後,我感覺很不滿意,設計中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我感覺到我自己搶了學生的發言權,整堂課下來,儘管流程很規範,但總覺得學生對於文字,學生大都只是淺嘗輒止,沒有能深入進去,因而對余光中在此文中抒發的情感體會不深。課後,組內的老師也向我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如沈良妹老師就提到,我的教學設計中「自主品讀」這一目標在課堂中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由於課堂的切入點放在了對目前的學生而言難度較高的蔣捷的詞上面,導致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偏多,學生自主解讀的時間偏少,因而這個目標沒有達成。還有老師提到我在教學過程中由「聽雨」這一部分到情感提公升這一環節的過渡處理顯得較為生硬。整個教學環節略顯繁瑣等等。

針對這些意見以及我上課時的反饋,我又重新調整了我的教學設計。我決定大膽摒棄一般文章按照行文順序理清思路的辦法,直接進入到文章的第五節,也就是重點——「聽雨」,讓學生自主品讀這一部分,然後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我相機解決一些如字詞、停頓之類的問題,然後由學生的體悟文字自然過渡到「鄉愁」這一話題,出示余光中對「鄉愁」的解釋,提公升學生的情感體悟,並且把學生對《聽聽那冷雨》一文的理解由簡單的「鄉愁」提公升到「文化鄉愁」「文化尋根」的高度,然後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脈絡再回到文章的前半部分,這樣,就等於把課堂的重點放在「聽雨」背後作者所傳達的鄉愁意味和「中國傳統文化情結」上面,至於文章的詩歌語言和獨特意境的理解,則穿插在課堂之中。以下就是我修改之後的教學設計:

《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品讀,體會余光中筆下「雨」的美。

2、通過朗讀和分析,體會文章中濃濃的家國之思。

3、通過文章引導學生體會「文化鄉愁」,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重點難點

1、體會「聽聽那冷雨」中「聽冷雨」所蘊含的深深的家國之思、文化鄉愁。

2、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教學方法:

1、運用美讀法,引導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沉潛到作品的深處,整體感知文章的情感美。

2、提過提問和思考讓學生體悟余光中先生那濃濃的家國之思,文化鄉愁。

四、教學課時

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有乙個人深情地說過這樣的話:「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

(二)作者簡介及創作情況

(三)進入文字,體悟鄉愁

1、讀文先讀題,由文章題目引入聽雨。自讀文章「聽雨」的部分,找出聽雨的句子,進行品讀。

2、為什麼是「冷雨」,在聽雨的描繪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一位漂泊他鄉者濃重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3、聽雨時作者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他的遊子之情、家國之思?

(四)情感提公升

1、余光中先生的思鄉與我們同學乙個星期回家一次的想家完全一樣嗎?什麼是鄉愁?出示余光中對鄉愁的理解。引出鄉愁的根基——中國的傳統文化。

2、回到文章前半部分,看看作者都寫了什麼?(文化鄉愁、文化尋根)

(五)拓展提高

1、這種文化鄉愁並不是余光中乙個人的,古今中外歷史上有許多的文人都有這樣的意識。

(六)結尾

出示余光中的《當我死時》,再一次感受余光中先生濃郁的鄉愁和對中國文化的深深眷戀。

上完課後,我也去聽了我們另外兩位老師的課,胡春英老師的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悟《聽聽那冷雨》這篇文章中優美的意象以及意境,進而上公升到引導學生掌握欣賞散文的意象意境的方法,對學生來說,很有指導意義。而劉燕老師則以朗讀為課堂教學的手段,讓學生在美讀中體會文章的情感。兩堂課都上得十分大氣,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理念。

通過這次《聽聽那冷雨》的「同課異構」的教學,我認識到應該文字是學生體悟文章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真正吃透文字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而且我也似乎理解了新課程中倡導的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創造者這個觀點,同一篇文章的課程資源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和方法加以利用。文字的研習、閱讀方法的教授、閱讀能力的訓練、文化的感染和浸潤,都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個性、活力和生機!

這也許正是新課程的所追求的目標吧。

《聽聽那冷雨》教學反思

走上講台半年多,也陸陸續續接觸了很多文體,但是對於散文,我總覺得自己不能教好。散文,在我看來是給予了作者許多細膩情感的文體,教好它首先自己要有很充分的情感體會,而這個情感體會對於我來說,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執教 聽聽那冷雨 時,我把重點是定位在對課文這種文化鄉愁的把握。但是文化鄉愁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說...

聽聽那冷雨

滕州市南沙河中學 學教2 1 教學導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生字詞 2理解文章的內容,背誦優美語段。課前活動 古詩文誦讀 全體齊誦 溫故學檢查 夜雨詩意 字詞的默寫 小組互批。知新學1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夜雨詩意 2 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驚蟄 寒瀨霏霏薄荷 羯鼓 駭人驚悸滂沛 鏗 椽 ...

《聽聽那冷雨》教學設計

2 品味文章語言 意境之美。教學重 難點 通過文字細讀,體會文章主題的豐富性和語言的含蓄性,從而實現文字閱讀的深刻性和有效性 教學過程 匯入 雨聲背景 略 授新 一 實現文字閱讀的有效性 1 初讀印象 完成下面的填空練習並說說依據。這篇散文以為主線,描寫了營造出了的意境,表達出的感情。學生發言 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