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2022-10-12 23:21:10 字數 3474 閱讀 6416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趙紅元 2023年11月21日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覺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比。

(一)情境:哪些**更像?

1、師:生活中很多同學都喜歡照相,有的同學把照得好的相片放大後掛在家裡欣賞,有的把相片縮小放鑰匙扣上。淘氣和大家一樣也喜歡照相,他也把這張**a(出示圖a**規格6×4)做了放大、縮小的處理,想請同學們幫他挑選**:

學校為了表彰淘氣在剛結束的「希望盃」數學知識競賽中獲得金獎準備貼上海報對他進行表彰,請同學們為他選一張大**,同時再選一張小**用來訂做校牌。

2、在a**(6×4)的基礎上抽拉出四張規格分別為b (3×2),c(8×3),d(12×8),e(12×2)的**。

(動態操作引導學生是什麼發生變化了?)

生:**d用來貼上海報,**b用來訂做校牌 。

師:為什麼不選擇**c或**e呢?

生:**c圖或**e好像有點變形,與**a不太像。

3、師:這些**像與不像與**的什麼有關呢?(多**課件中閃爍各**中的長與寬給學生視覺上的衝擊,進而讓學生有的放矢的猜測。)

學生大膽猜測:會不會與**長、寬有關。

4、師:接下來我們研究這些長方形的長與寬,找找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們把這些**放入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共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身邊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研究慾望。

5、學生觀察、討論、記錄,教師巡視。

6、學生匯報研究結果。

生:我發現長方形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所以它們比較像。

7、師:縮放後的長方形要和原來的像,長和寬要與原圖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剛才我們是通過什麼運算找到這種關係的?

生:倍數關係,通過除法找到。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讓學生意識到,用除法比較資料之間的倍數關係,從而發現了**像不像的奧秘,引導學生感悟比的意義。

8、師:你還能畫出這樣的長方形**嗎? (生獨立畫出這樣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乙個具有這樣倍數關係的長方形進一步豐富例證,也滲透「變與不變」的函式思想。

師小結:看來圖形要按一定倍數進行放大或縮小,這樣才會與原來的圖形相像。生活中還有很多情況需要像這樣,用除法來比較數量之間的關係。

(三)情境二 :誰的速度快?

1、多**出示情景圖。

2、組織學生完成完成下表。(教師巡視)

3、學生反饋:

生:我先求出他們各自的速度再來比較快慢。

師:剛剛同學們是怎樣計算出他們的速度? (路程÷時間)

師:速度實際上就是表示哪兩個量之間的關係?(路程和時間)

4、師:我們是用哪種運算找到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除法)說出算式。

生:40÷2═20(千公尺/時) 45÷3═15(千公尺/時)

師:我們又一次用除法來比較數量關係,解決問題。

(四)情景三 :哪家攤位的蘋果最便宜?

1、多**出示情景圖。

師:如果三個攤位所賣的蘋果質量相同,你會買誰的?

2、學生獨立思與,完成**。(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 。

生:要知道誰家的蘋果最便宜,也就是比較蘋果的單價,所以我先求出他們各自的單價,比較後發現c攤位的單價最少,最便宜。

師:能說說你求單價的方法嗎?

生:總價÷數量

4、師:此時我們是用哪種運算找到了總價與數量之間的關係?(還是除法)請說出算式。

生:15÷3═5(元) 9÷2═4。5(元) 12÷3═4(元)

5、師:同學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速度和單價各表示什麼嗎? (學生思考,討論 )

生1:速度就是表示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所走的路程。

生2:速度也是路程除以時間所得的商。

生3:單價就是總價除以數量的商。

6、師:大家觀察一下我們黑板上的這些算式,不管是找長方形長與寬的倍數關係,還是求速度或單價,它們都有乙個相同的特點(都是用除法來計算)

二、自主**,揭示理解比

1、比的意義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又可以叫做這兩個數的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的比。(板書課題: 生活中的比)

師:比如:6÷4我們又可以說成長方形a的長與寬的比是6比4,反過來可以說成長方形a的寬與長的比是4比6。

(強調:在說比時,必須說清誰與誰比,誰在前,誰在後,不能顛倒位置。)

師:40÷2可以說成路程與時間的比是40比2。

師:能用比來說說黑板上這些除法算式嗎?(同桌互說比)

2、比號:

師:你知道比的符號是什麼嗎?

(課件出示史料:17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係,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橫線去掉,於是「∶」就成為了現在比號。)

師:指名寫出板書中的比

【設計意圖】以介紹史料的形式認識比號,進一步加深理解比的意義,為理解比與除法之間的聯絡作鋪墊。

3、 比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比和除法一樣,也有各部分的名稱。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前項和後項相除的商叫做比值。

4、計算比值

師:如何求比值呢?

生:既然是除法,用前項除以後項。

師:算一算黑板上的比值。

5、說說比、除法、分數間的聯絡。(小組討論並完成**)

師生總結:雖然比和除法、分數有著這樣密切的聯絡,但他們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比是一種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

質疑:比的後項能為0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使學生在討論、比較的基礎上更加清楚地了解比、除法、分數三者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內在聯絡的,進而突破難點。

三、鞏固新知,深化拓展比

1、找比、說含義

(1)我們班有50名學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

(2)居里夫人提煉1克鐳用了8噸瀝青。

2、找生活中比

(1)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是6.7150

(2)國旗長與寬得比是3:2

(3)甘蔗汁和水的體積比是1:2

(4)嬰兒的頭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4

四、教師小結

師: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乙個觀察者、思考者。數學中有無限的奧秘,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乙個探索者、發現者。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a: 6÷4=1.5 6 : 4 = 1.5

b: 3÷2=1.5 3 : 2 = 1.5

d: 12÷8=1.5 12 : 8 = 1.5

速度:40÷2=20 40 : 2 = 20

單價:12÷3=4 12 : 3 = 4

前比後比

項號項值

比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2 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 除法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 除法的關係,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教學過程 一 情境匯入 師 認識這面旗嗎?告訴大家,這可不是一面普通的五星紅旗,而是楊利偉叔叔搭乘神州六號,...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

課本 報刊雜誌中的成語 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麼?還是沒有徹底 記死 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 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 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後黑板的 積累專欄 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

萬清認識比教學設計反思

認識比宋莊中心小學萬清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上冊p68 70 認識比 例1 例2以及相應練習。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2 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 分數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 除法的關係,明白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