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法」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

2022-10-12 22:27:04 字數 4082 閱讀 2104

摘要:現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方式組織教學資訊,以「任務驅動」組織教學過程的思想。

一、什麼是「任務驅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資訊科技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乙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建立。

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裡、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在資訊科技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乙個個典型的資訊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乙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迴圈,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徵。

二、如何設計有效的驅動任務。

任務在「驅動」教學中要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

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諮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

在資訊科技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鍊和薰陶。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提高和激勵學生前進。

因而在設計「任務」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容易讓學生調動原有的智力背景來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採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了解主要指學生能夠記住或復現已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語言或動作進行表述、判斷和直接運用;掌握指學生能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去解決新情況下的簡單問題。

操作目標一般可以採用初步學會、學會、熟練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初步學會指學生能進行基本的上機操作;學會指學生能進行連續的、差錯較少的上機操作;比較熟練指學生能進行效率較高的、習慣性的、有錯誤能立即自我糾正的操作。例如,「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學會開機與關機」「掌握儲存檔案的基本方法」等就包含了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要求。

「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循序漸進等原則。

對於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乙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例如: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乙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並儲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儲存」兩步操作,並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了與學生的關係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乙個個的小目標,並把每乙個學習模組的內容細化為乙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例如:網際網路的教學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大任務:在網際網路上瀏覽資訊、在網際網路上查詢資訊、從網際網路上**資訊、在網際網路上收發電子郵件、閱讀網路新聞、參加bbs、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實時交流等等。

對於「在網際網路上收發電子郵件」這個大任務又可以分為:寫信與發信、收信與讀信、回信與轉信、信件的分類和整理等子任務;針對「寫信與發信」這個子任務,又可以劃分為:寫信、發信、在信中夾一張**、傳送乙個或多個檔案、傳送一段錄音、傳送乙個影像等子任務。

三、如何來構建高效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基於「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在實際教學中需按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

1、 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活動中最有效的時刻就是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狀態的時刻。在資訊科技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絡的,因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到的新知識。

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的「任務」設計中,要充分發揮多**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圖形、影象、動畫、**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資訊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過程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生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導火索」,是問題提出的表現。通過創設的問題情境,把所要學習的內容巧妙地隱含在乙個個任務主題中,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向學生布置本課程、本階段、本單元、本課程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帶著要完成的任務或帶著要解決的問題去學習。

以探索問題來引起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總是更重要,因為解決乙個問題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想象力,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2、 分析任務

提出任務之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而要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問題。這個時候應該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候。提出的問題中,一些是以前已經學習過的,這些問題學生自己就會給出解決方案;另一些是沒有學習過的,即穩含在任務中的新知識點,這也正是這個任務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最好都是由學生提出。

在學生最初還沒有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問題時,要採用先粗後細,逐步求精的方法。對於某些任務,在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一次都提出來。

對於一些任務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只有親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再去提出並解決相應的問題。

3、探索研究

問題提出後,就需要學生通過上機實踐完成任務。學生可以先通過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協作開展**活動。學生圍繞主題展開學習,查閱資訊資料,進行嘗試探索,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

俗話說,十個手指頭伸出來不一般齊。任何時候,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儘管我們已經把問題討論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些學生還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教師要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完成任務。

4、評價檢查

根據資訊科技課的特點,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獲取知識的經驗與教訓,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應過多地看重學生所獲得知識的對與錯。課堂評價是對學生能力的客觀評價,應該既符合社會的要求,又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要特別注意,不僅要指出學生的優點,也要看到學生的弱點,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我的做法是,每個學生每完成乙個任務,都必須交流展示,大家討論評點,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評價的內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應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相互協作的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採取更為活潑的形式,如:讓他們玩一會益智遊戲等。

四、總結

總之,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真正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訓練他們的各種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1、《中小學教育資源網》

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資訊科技課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 楊尊玉 科學大眾 教師版 2011年第06期 摘要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資訊科技課教學過程中採用 任務驅動 教學法的必要性和實施的一般模式及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問題等,希望能對廣大資訊科技課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意義。關鍵詞 資訊科技 任務驅動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

資訊科技教學如何運用「任務驅動法」

資訊科技課程是基礎性的應用型課程,資訊科技課程的顯著特點是它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擔任資訊科技課程教學的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 學生剛接觸資訊科技課程時興趣很大,可沒多久,興趣就沒有了 學生對玩計算機很感興趣,但對資訊科技課卻沒有興趣。究其原因,在於現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適應資訊科技課教學。資訊科技課怎麼學...

如何應用任務驅動進行資訊科技教學

摘要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資訊處理能力已成為現代資訊社會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資訊創新成為社會的主要創新領域和方式。所以當前資訊科技教學也應從學生資訊科技的應用和創新角度出發,本人在教學中引入任務式教學,通過創設乙個任務式的情境,讓學生變換自己的角色,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要...